天天看點

華為如何長治久安?孫亞芳給任正非打報告說了三點,接班人是關鍵

華為如何長治久安?孫亞芳給任正非打報告說了三點,接班人是關鍵

孫亞芳是華為公司前董事長,她和任正非的組合被稱之為“左非右芳”,外界稱其為“華為女王”。

在華為創業早期,孫亞芳加入華為公司,先後從事過市場、人力資源、戰略管理和教育訓練等工作,1999年出任華為董事長一職,與任正非共同經曆了華為的諸多艱難時刻。

除了事業上互相支援外,在任正非身體累垮、精神抑郁的時候,也是孫亞芳在背後默默支援(任正非感覺撐不下去的時候就經常給孫亞芳打電話,是以有人說孫亞芳是任的“心理咨詢師”)。

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文中,任正非表示IT泡沫破裂後,公司内外沖突交集,差點崩潰了:

“不是公司的骨幹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這段時間孫董事長團結員工,增強信心,功不可沒。”

是以,孫亞芳無論是對華為還是對任正非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後來孫亞芳退休,網上有些人好奇孫亞芳去哪裡了,其實孫亞芳現在仍然是華為工會的持股員工代表,并不像外界所說的離開了華為。

對于孫亞芳,任正非無疑是很欣賞、很尊重的态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作為并肩作戰的戰友,孫亞芳可能是最能了解任正非的那個人。

任正非曾表示孫亞芳給他打過一個報告,說了三點問題,跟任正非探讨華為的長治久安之道,任正非看了後很贊賞。

在孫亞芳退休的時候,有媒體謠傳這是為任正非兒子上位做準備,這是小觑了任正非和孫亞芳。

實際上,任正非早就聲明過這個問題,他說過自己的家人不會接班。下面我們重點談談孫亞芳提到的那三個問題。

華為如何長治久安?孫亞芳給任正非打報告說了三點,接班人是關鍵

1、我國不缺科技緻富的種子,而是缺少使種子成長的土壤,這就是創新機制。

“我們這個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它的核心就是人類創造财富的方式和緻富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任正非指出,随着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特别是網際網路)的發展,使人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在這樣的情況下,創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識、由管理産生的,也就是說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過去傳統企業是資本雇傭勞動的模式,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是知識雇傭資本的模式——知識産權和技術訣竅的價值和支配力超過了資本,資本隻有依附于知識,才能保值和增值。

華為的成功首先就在于理念、理論的先進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華為就編寫了管理大綱《華為基本法》,裡面強調華為是知識資本化的機制,以鼓勵人才創新:

“我們是用轉化為資本這種形式,使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得到展現和報償……”這就決定了華為必須是走研發、創新路線。畢竟,不創新是企業最大的風險。

2、差別社會責任(狹義)與個人成就欲望,給以疏導,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選擇有社會責任者成為管理者,讓個人成就欲望者成為英雄、模範。

要想了解這句話,就需要談到華為的願景和使命上,華為是發心是為社會、為全人類做貢獻,“以産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

這既放大了華為的格局,也有利于讓高層管理者克服小我,成就大我。任正非曾表示,華為要樹立公司的遠大目标,樹立成為世界産業上司者的宏偉目标,以實作公司遠大目标作為進階幹部的個人目标,而不把個人的名譽、出人頭地,以及個人的權力和利益看得很重。

華為的人性化驅動工具分主觀和客觀兩部“發動機”,“主觀為自己而奮鬥,客觀為客戶、為國家、為社會。通過利他來利己,引導華為的管理者開拓自己的視野、敞開廣闊的胸懷。”

而有些人在企業就是想當英雄,任正非指出這種個人主義也是允許的,隻要是融入在集體主義之中。

事實上,有很多人加入一個企業或什麼組織,核心目的都是為了放大個人的無形資産,注重個人的利益和權力。他們對于社會責任就考慮得比較少了。

華為如何長治久安?孫亞芳給任正非打報告說了三點,接班人是關鍵

3、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的基礎是接班人承認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并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人有生老病死,企業也終究會死亡,如果企業是随着創始人的壽命結束而結束,那這樣的企業無疑是短暫的,不成熟的。

任正非曆來反對把企業的成敗系于一人,他認為企業的“魂”不等于老闆,真正成功的企業應該是建立無生命的管理體系,華為的長治久安也在于接班人能承認公司的核心價值觀。

“促使核動力、油動力、煤動力、電動力、沼氣動力……,一同努力的源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任正非說華為的旗幟還能打多久,就在于華為的核心價值觀要被接班人所确認,同時接班人要有自我批判能力,“接班人是用核心價值觀限制、塑造出來的,這樣才能使企業長治久安。”

是以,根本不用操心華為的接班人問題,華為的接班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任正非和孫亞芳等高層用數十年時間實踐和建立了華為的運轉機制,這個機制能保證華為這個組織得以生生不息地運轉下去。

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當我們多年後再看華為的時候,也許會意識到華為究竟走了一條多麼卓絕的一條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