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人設,是現在的明星必備的一項技能。

吃貨、純情、才子、皮卡丘,都是明星們為了吸引粉絲為自己披上的一件外衣。

雖然這件外衣已經被小作文撕得支離破碎,但是總有人趨之若鹜,畢竟在規則下繁花似錦好過沒才藝無人問津。

既然如此,那麼演員被貼上明顯的标簽,是會限制他的戲路,還是更有利于他被大衆認可?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其實這就是一個實力與選擇的問題。

貼标簽是為了讓人一下記住,并借助此标簽擁有讨論度,也許還可以一舉火起來。

标簽也是人設的一種,但有些人沉迷于人設,習慣了賺快錢,不想破局,或很難打破規則。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他們都可以被稱為氣質型演員。

對于自己擅長或氣質接近的角色表現得遊刃有餘,卻缺乏能力和機遇深入挖掘,拓寬表演。

但好演員最大的滿足和挑戰莫過于盡最大的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不至于演出與自己反差較大的角色時格格不入。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像這樣的好演員,梁家輝曾這樣說道:

“有些演員在大導演眼裡就是一個明星,你不需要會演戲。

鏡頭擺這邊,你走五步後回頭,直接看鏡頭,給我一個眼神,你就是影帝了。

但我追求的道路不一樣,我希望知道為什麼我需要這個回頭?這個回頭的眼神裡表達了些什麼?我要和觀衆交代的是什麼?

我要經曆這個角色所經曆過的事情,而不是生硬地把對白講出來。我想要的演員道路是這樣的,通過一個角色走進他的感情世界。”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梁家輝口中的好演員就是有實力的演員,他們有人設,但他們可以扭轉人設。

首先要提到的自然是王寶強,通過《天下無賊》中的“傻根”一角被觀衆熟知之後,想要大浪淘沙,立足娛樂圈,就得重複。

是以王寶強不斷強化“傻根”式的角色,直至演到一有這種角色全中國非他莫屬,如牛耿、唐仁、許三多、順溜等。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有了這個看家本領,王寶強有了自己的标簽。

此類角色他都有一個竅門,笑的時候稍稍眯起一點眼睛,會顯得更憨厚;稍稍低頭,眼往上瞅,露出眼白,更惹人同情。

但他的這個竅門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稍有不慎就會淪為花式尬演,如包貝爾的邯鄲學步,沒有本事還要瞎學。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可王寶強隻會在人設下跳舞嗎?當然不是。

他的《hello!樹先生》,沒本事又心酸;他的《暗算》,既心疼又堅韌;

他的《一個人的武林》,不計生死,有狠勁、瘋勁;他的《追兇》,神經、執拗,格格不入。

這些角色都讓人看了不痛快,演起來更是不舒服,但王寶強都能演得絲絲入扣,是以人設對于有實力的演員來說,隻是錦上添花而已。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其次是唐國強,一個演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演員。

但唐國強也有過很長時間的陣痛期,由于他本身愛吃奶油,長相又俊美,再加上出演《孔雀公主》,導緻“奶油小生”一詞誕生。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可這個詞并不是什麼褒義,唐國強為了擺脫這個标簽,毛遂自薦參演《高山下的花環》,可惜并沒有多大突破。

一直到1994年的《三國演義》,憑借諸葛亮一角,唐國強徹底與“奶油小生”告别,成了有實力的視帝。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這才有了他演的教員、雍正、越王勾踐、唐太宗、乾隆;

還有宋仁宗、朱元璋、皇太極、秦始皇、漢宣帝、朱棣、成吉思汗、玉帝、元始天尊等角色。

是以人設對于有實力的演員來說,隻是促使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鞭策而已。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最後是吳孟達,演了一輩子的喜劇卻練就了喜中有悲的能力。

《少林足球》中彎腰跪在地下給強雄(謝賢飾演)擦鞋的鏡頭最能展現吳孟達精湛的演技。

明鋒(吳孟達飾演)名譽掃地後,成了強雄身邊的小打雜,看見風頭正盛的雄哥走進來,立馬滿臉堆笑迎上去,要給他擦鞋。

但雄哥并未理會他的好意,而是讓他趴下,腳踩在明鋒的頭上,報當年的一跪之辱,對明鋒自然就沒有什麼尊重可言。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看到雄哥複刻了當年那一幕後,吳孟達的表情由奉承轉為震驚,還帶有一絲不敢相信。

起身後,為了帶球隊的承諾,又成了社會笑,其中夾雜着不知所措,可是深知人在屋檐下的他還是忍住了怒火。

直至聽到雄哥說當年打斷他的腿是他一手安排的後,他的情緒分别是驚訝、苦笑、憤怒、悲傷和無奈。

短短幾秒鐘,吳孟達把喜怒哀樂演繹得相當自然,是以人設對于有實力的演員來說,隻是讓他廣為人知的标簽而已。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即使是沒有實力的偶像,借助人設火起來後,懂得選擇,有恒心也改變人設。

他不會被規則框住,而是想辦法打破粉絲幻想,一個郭富城,足以成為當下幾乎所有偶像的轉型模闆。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要論紅,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當年的人氣,恐怕不怵當下絕大多數流量明星。

一首《對你愛不完》傳遍大街小巷,一首《ParaParaSakura》(浪漫櫻花)響徹街頭巷尾。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若論演技,當年的郭富城跟現在的偶像一樣,都是一個負責耍帥,表情呆滞的花瓶,靠着粉絲經濟賺錢。

香港電影輝煌的90年代,郭富城沒有留下一部經典電影,都是像《伴我縱橫》、《超級學校霸王》、《風雲雄霸天下》等不怎麼需要演技的電影。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但郭富城與他們不同的是,他敢于轉型,并努力轉型,不惜毀掉形象,重塑自我。

郭富城的轉型之路從2000年就開始,直到2005年的《三岔口》才被金馬獎認可,之後又憑借《父子》蟬聯影帝,成為繼成龍後第二位蟬聯金馬影帝的演員。

雖然人氣已不可同日而語,但現在沒人會喊郭富城為偶像派,因為他有了《寒戰》、《無雙》,是以即使有人叫,也是有實力的不像偶像派。

演員到底需不需要人設?

由此可見,演員需要人設,但有實力、懂選擇的演員會把人設變成正向的東西。

而那些隻是用來割韭菜的人設也不需要轉型,畢竟脫離了人設,他就隻剩一張修圖後俊俏的臉蛋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