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晚育父母尴尬讨論誰去孩子家長會,爸爸稱别人會以為我是爺爺

近日,據相關媒體消息,台灣省一對晚婚晚育家長的孩子到了上幼稚園的時候,讨論起關于接送孩子和開家長會的問題。孩子爸爸說,我去不是更像他阿公(爺爺)。孩子媽媽說,好啊,你就說你是她爺爺。隔着螢幕都感覺到了尴尬。

台灣晚育父母尴尬讨論誰去孩子家長會,爸爸稱别人會以為我是爺爺
台灣晚育父母尴尬讨論誰去孩子家長會,爸爸稱别人會以為我是爺爺

在視訊中,孩子的媽媽稱:到了孩子上幼稚園的時候了,以後接送上學和開家長會都你去啊。

孩子爸爸:你不去啊?

孩子媽媽:我不敢,我不好意思去,我覺得我現在頭發好白了。

孩子爸爸:那我去不是更老,豈不是更像他阿公。

父母尴尬的時候,孩子倒是在旁邊很開心。

其實這就是不少晚婚晚育家長遇到的尴尬。我同學裡最晚要一胎的是43歲,每天看他在朋友圈和群裡發孩子的成長照片,其實我們這些孩子都已經上國中高中的同學估計心中都有一些的尴尬,因為我們似乎已經過了那個曬娃的時代。四十多歲的人曬1-2歲的孩子,當然我們也能體會到他心中的喜悅和快樂,隻是時間上跟絕大多數同學都不是一個時間段了。現在我們探讨的話題多是升學、孩子的學校、老師和學習狀态,而他的狀态還是吃哪個品牌的奶粉比較好,用哪個牌子的尿不濕比較安全。

台灣晚育父母尴尬讨論誰去孩子家長會,爸爸稱别人會以為我是爺爺

其實30多歲要孩子還好,最尴尬的就是40多50歲才要孩子的家長們,而現在三孩兒政策都下達了,估計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這樣的家長出現,不過既然選擇了這個歲數要孩子,就不要怕這些表面上的尴尬。

在去年的時候曾有過一個新聞,13歲的女孩不願意讓自己的父親去家長會,原因就是父親年齡太大,滿頭白發,長得像自己的爺爺。孩子覺得父親出面參加家長會非常不合适。雖然這一幕看起來有些揪心,但是無疑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目前的晚育家庭的部分問題。

台灣晚育父母尴尬讨論誰去孩子家長會,爸爸稱别人會以為我是爺爺

其實對家長的問題,主要就是晚育的話對孩子的照顧精力會不如年輕時候,導緻孩子的成長受到一些限制。

而對孩子則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問題,台灣省的這對家長孩子還小,還沒有體會到其中的無奈,等到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成長完善之後,就會對父母的年齡比較敏感。

台灣晚育父母尴尬讨論誰去孩子家長會,爸爸稱别人會以為我是爺爺

我是30歲要的孩子,如果說起來也算是晚育了,但是在我同學中卻屬于早育。而在我生活的地區,我是妥妥的晚育。這邊四線小城市,一般都是很早要孩子,20多歲一結婚就生娃了。我孩子的同學家長基本上都要比我小5-10歲。但是在我大學同學裡,卻屬于生孩子比較早的,現在我兒子已經上國中了,而原來跟我玩的很好的同學的孩子才剛國小二年級。

說到底晚婚晚育與否還是要看你自己生活的環境,如果大家都是晚育,那晚幾年生孩子沒啥問題,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都是早育,那還是早點生孩子,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幫助。

圖源網絡侵删

衆位看官閑暇時候加個關注,多謝了,也算對我發文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