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土區域重訪提升至兩天!資源一号06星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1年12月26日11時1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号丙遙三十九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資源一号06星(5米光學衛星02星),該星将進一步推進我國陸地資源調查監測衛星業務系統化應用。

國土區域重訪提升至兩天!資源一号06星成功發射

5米光學衛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一顆業務星,運作于太陽同步軌道,主要載荷為可見近紅外相機、高光譜相機和紅外相機。衛星發射品質約2500千克,在軌可擷取優于5米全色、10米多光譜以及30米高光譜圖像資料,形成具有中等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的陸地資源遙感觀測能力。該星投入使用後将與5米光學衛星01星組網運作,将可見近紅外相機國土區域重訪時間由3天提升為2天,有效提高觀測時效性,實作高效全球觀測,滿足現階段我國自然資源監測與調查、地礦勘測、地質環境監測等業務對中分辨率遙感資料的需求,并服務于減災、環保、住建、交通、農業、林業、海洋、測繪等行業。

國土區域重訪提升至兩天!資源一号06星成功發射

目前,自然資源部利用高光譜衛星資料已經在成礦帶地質礦産遙感調查、東北黑土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重點内陸湖庫水質監測以及主要生态功能區植被長勢監測等方面開展了大規模的應用示範,為我國土地品質監測評價、生态保護修複等重點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技術支撐。衛星搭載的紅外相機,可用于對鋼鐵、煤炭等高耗能企業産能情況的綜合遙感監測評估,為國家行業監管提供資料支撐。

本次發射還搭載了一顆一零一中學科普小衛星,使用者為北京一零一中學。衛星配置了小型成像相機、智能處理裝置、半導體溫差發電實驗裝置等載荷,投入使用後将開展輔助地理教學、科學技術試驗等中學生科普活動,作為中非“希望”科普合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将助力搭建中非中學生航天交流平台,探索科普教育中非航天合作新模式。

國土區域重訪提升至兩天!資源一号06星成功發射

國家航天局負責5米光學衛星02星工程組織管理、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資料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工作,自然資源部作為牽頭使用者部門負責應用系統建設與推廣,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分别負責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抓總研制,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和中科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負責地面系統建設和運作。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03次發射。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崔興毅 楊舒 通訊員張未 劉慶豐)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崔興毅 楊舒 通訊員張未 劉慶豐

責編:王遠方

編輯:張雪瑜 孫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