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人駕駛百億蛋糕誘人 還需跨越資料安全、商業模式的門檻

無人駕駛百億蛋糕誘人 還需跨越資料安全、商業模式的門檻

一列無人駕駛的白色Robotaxi車隊,整齊地沿着馬路駛過來,車身上印着廣汽集團、文遠知行、如祺出行的LOGO。不久的将來,它們将為廣州市民提供服務。上周,這三個合作方簽約,共同推進Robotaxi車型的設計研發、前裝量産及商業化營運。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無人智能網聯系統的應用示範之一。無人駕駛計程車、無人駕駛小巴、無人駕駛物流車等,今後将與無人機、無人船一起,形成超百億級的新産品銷售,并促進大灣區的公共交通行業向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服務方向轉型更新。

在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無人駕駛成為熱點。專家指出,資料安全、商業模式仍是無人駕駛需要跨越的門檻。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技術總監李樂言透露,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資料記錄系統等強制标準預計2023年将正式實施。

無人駕駛有四類玩家

比起一年前,無人駕駛今年已更多地出現在大衆身邊。今年6月,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的無人車參與廣州抗疫物資運送,讓人印象深刻。第一财經記者留意到,在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無人駕駛已在Robotaxi、智能卡車、物流車、智能泊車等細分領域落地。

廣汽集團(601238.SH、02238.HK)在12月14日投資文遠知行議案的公告中透露,未來幾年内,雙方計劃逐漸建立起一支數萬輛規模的Robotaxi車隊,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向全國輻射,面向大衆推出安全、經濟、綠色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表示,雙方将聯手實作L4級自動駕駛前裝量産的率先突破,打開Robotaxi下一階段的全新格局面。12月21日,在廣汽集團宣布投資文遠知行一周後,文遠知行簽約投資廣汽集團旗下如祺出行平台,将通過混合派單實作Robotaxi商業化試點。

此前,文遠知行已在廣州市黃埔區進行了兩年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安全測試。韓旭透露,文遠知行、廣汽集團、如祺出行即将在廣州全城進行Robotaxi試驗,無人駕駛汽車超300輛。他預計未來68%的人将生活在城市,自動駕駛會助力大灣區等城市群解決公共交通問題。

助力公路運輸的無人駕駛智能卡車,也在推進商業化。小馬智行副總裁、卡車事業部負責人李衡宇認為,中國的公路運輸物流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事故多發,成本上漲,效率較低。智能卡車可以帶來幫助,一是自動駕駛比标準駕駛油耗更低;二是彌補人工不足,降低人工成本,長途貨運線路上,司機吃飯、睡覺等休息時間如果用機器開車替代,單日行駛裡程可以提高,運輸成本會下降;三是可以組建超大型無人運輸車隊,實作效率優化。

小馬智行一方面與一級供應商、卡車制造商合作制造自動駕駛卡車,另一方面與物流公司合作搭建智能物流平台。李衡宇說,小馬智卡已獲北京測試牌照及高速路段測試許可,未來希望把公路運輸成本降到現在的40%,2022年小馬智行将推出百輛智能物流卡車車隊。

港口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已在發揮作用。依托香港科技大學自動駕駛技術的一清創新,為廣州南沙港提供了近百輛無人駕駛水準運輸車的解決方案,并與振華重工合作,幫助提高港口貨物的運轉效率。因是無磁釘化方案,碼頭建設成本就節省4000多萬元。

“目前自動駕駛主要有四類玩家。”一清創新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詹培勳說,一類是主機廠,像小鵬汽車未來也想做無人駕駛巴士;第二類是一級供應商,像黑芝麻、地平線等提供自動駕駛晶片,無人駕駛汽車的産業鍊條很長,空間很大;第三類是整車技術方案公司,重在結合好應用端,這個細分賽道已開始擁擠;第四類是像滴滴這樣的平台化公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柳燕認為,L2級自動駕駛功能開始進入市場普及初期,滲透率逐年遞增。202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智能網聯L2級乘用車銷量318.6萬輛,滲透率21.4%。近年來,中國企業與地方政府聯合商業創新,積極探索衆多場景的自動駕駛應用服務,從消費者出行到貨物運輸、Robotaxi、自動泊車、幹線物流、無人配送、礦山重載、港口物流等多種場景不斷湧現,并形成規模化發展。

資料安全的挑戰凸顯

不過,橫在自動駕駛面前的“坎”,仍然是安全問題。在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探索分論壇上,創維汽車副總經理王君宇談及今年7月去百度總部試乘時速30公裡的無人駕駛巴士時仍心有餘悸,他認為隻有依靠技術不斷完善來增強安全感。

相比功能安全,資料安全的挑戰也日益凸顯。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技術總監李樂言舉例說,從目前的測試來看,很多車廠的雲平台,對車主資訊的保護做得比較薄弱。如,某個車型,把使用者賬号篡改後,可以擷取其他使用者的資料,容易導緻大量資訊洩露。

今年,中國密集釋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李樂言介紹說,2021年3月,公安部釋出《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針對自動駕駛提出征求意見。2021年6月釋出的《資料安全法》,提到資料主權問題和資料出境問題,是智能網聯汽車要重點關注的内容。

此外,2021年4月,工信部釋出《智能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2021年8月,五部委釋出《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2021年9月,工信部釋出《關于加強車聯網網絡安全和資料安全工作的通知》。

“最近比較受關注的是網絡安全、資料安全、軟體更新。”李樂言透露,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資料記錄系統》、《汽車整車資訊安全技術要求》、《汽車軟體更新通用技術要求》等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強制準入标準預計将在2022年底釋出,2023年正式實施。

由于資料安全涉及個人、組織、社會和國家的安全與利益,柳燕認為,在目前的法律架構下,仍需進一步推動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指南》、《汽車資料安全管理若幹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和技術标準,出台實施細則,健全資料安全管理體系。

“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離不開安全的資料互動生态。”柳燕還說,目前汽車産業“資料孤島”現象嚴重,需通過運用區塊鍊技術建構資料可信存證與互動平台,進而打造開放、安全、可信的資料互動生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相關機關正在制定《智能網聯汽車資料安全評估指南》,共同推動行業資料安全自願性評估認證的開展,以滿足行業需求。

百度Apollo資訊安全負責人劉健皓認為,2021年聯合國汽車網絡安全法規WP.29已經實施,加上工信部釋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要求,“預計2023年智能汽車必須通過資訊安全準入才允許上市銷售、上路行駛”。今年最大的問題就是汽車資料安全,因為汽車資料量大、涉及類型多、處理難度大,是以需要一個全面、多元的安全防護體系。

角色互換探索新商業模式

談及智能網聯汽車的挑戰,柳燕還說,高等級自動駕駛量産、無人駕駛示範營運、測試區建設、資料應用等商業模式尚不清晰,建議推動資料共享、探索應用創新、促進産業對接。

創維汽車副總經理王君宇預計,自動駕駛未來三五年在幾個領域會率先落地。首先是計程車,西方已經有無人駕駛計程車公司;其次是物流車,因為路線固定,路況簡單;還有作業車,比如礦山、城市環衛車,路線也相對固定,路況不是很複雜;此外,景區、産業園用車,像富士康這麼大的産業園,無人駕駛可以節約大量人工成本,對企業來說很劃算。

“未來無人駕駛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家庭乘用車上,不過落地還需很長時間,還要不斷進行技術更新疊代。”王君宇認為,這個過程投入巨大,“企業首先要健康活下去,能熬到自動駕駛技術成熟那天,才是王道”。

事實上,自動駕駛給汽車生産商帶來了探索新商業模式的機會。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許俊海透露,廣汽埃安2022年将推出L4級自動駕駛車型。而廣汽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吳松表示,到2030年,廣汽全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将達50%,廣汽集團會加快電池産業化;廣汽集團将聯手更多合作夥伴,打造更具經濟和社會價值的低碳出行平台。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金軍認為,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下,産業鍊上企業的角色可能會互換。很多供應商可能會造車,主機廠也會投資晶片、電池等部件。資料、場景、資本的打通,可能會使汽車供應鍊重構,形成全新的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