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朝題材影視劇的不斷推陳出新,明朝錦衣衛這一經典形象不斷被重新整理認知。他們武功高強,手段殘忍,聽命于太監,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危害百姓的特務部門。繡春刀、飛魚服是他們的标配,下至黎明百姓,上至朝廷官員,見到這身制服無不膽戰心驚。但是曆史上真實的錦衣衛卻并不是如此。

錦衣衛的由來
要說錦衣衛的源頭,那就不得不說起朱元璋了,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開始,皇權被朱元璋大肆擴張,而錦衣衛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面所建立的,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衛,所''的軍事制度,每衛轄正規軍士約五千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四十八處。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錦衣衛的前身乃是儀鸾司,洪武十五年被朱元璋改為錦衣衛,明史謂其''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
其實意思說的很明白,錦衣衛負責的就是侍衛,還有抓捕和刑罰這類工作,屬于皇帝直轄的衙門性質的部門,不對任何部門負責,直接聽命于皇帝。
錦衣衛具體的工作
錦衣衛的職責大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其一就是負責皇帝的日常安全,和一些宮廷内部活動的治安,《明史·職官五》有言:''(錦衣衛)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将軍(共一千五百七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比如祭祀、上朝、經筵、科舉殿試等等,這些場合一般都少不了錦衣衛的勤勞身影。
其二,監督百官。作為皇帝在京城的情報特務機構,錦衣衛由皇帝直接管轄,不管從哪種意義上來說,都可以算得上是皇帝的耳目,京城中但凡有各種風吹草動,各部門官員行為舉止有什麼異樣,錦衣衛都會直接上報給皇上。是以錦衣衛在治理官員A錢腐敗這一方面,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其三,治安管理,刑罰處置。作為削弱大臣權力的一枚重要棋子,錦衣衛擁有着自己的司法權,同時也有着幹預司法的權力,錦衣衛偵緝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各種大小事務錦衣衛都有權力抓捕并審訊。錦衣衛鎮撫司著名的''诏獄''那可是能阻止小兒夜啼的類似于“狼來了”那種母親炕頭上的恐吓。
但是錦衣衛也不都是負責這一類重要的事情,他們還負責京城的街道和市容市貌,比如修理街道、清理溝渠、城防治安等等。相當于京城城管大隊。
另外,錦衣衛還有馴象所的機構,專門負責來喂養大象,充當皇家動物飼養員的角色,而這些大象是皇家典禮儀式中必不可少的出場隊員。
同時在這裡補充一點,雖然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錦衣衛跟太監打得火熱,但是實際上,廠衛雖然經常并稱,但是二者是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兩個不同部門,理論上來說,錦衣衛完全可以不鳥太監們,但在真正的曆史上,由于東西廠太監扛把子太過強勢,是以錦衣衛也經常讓他們幾分。
事實上,整個明朝曆史中,執掌錦衣衛的官員可并沒有一個太監。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知道了錦衣衛對朝廷的穩定起到了什麼作用吧。
第一,錦衣衛是皇權對外的觸手,對防止大臣權勢過大,對防止欺君罔上類似事件的發生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二,錦衣衛擁有直接向皇帝禀報的權力,同時監察百官,對限制百官言行舉止、防止貪夫現象發生,杜絕結黨營私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三,錦衣衛隊伍中的确有不少武功高強之人,對維護各類活動安全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錦衣衛武功高強?隻舉一個反面例子就好。當年在土木之變後,已經死掉的太監王振受到在京百官質疑,其黨羽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開始還試圖為老王開脫一下,順帶幫代理皇帝呵斥群臣,穩定朝堂秩序,這錦衣衛指揮使按理說武功該不錯吧,結果怎麼着?被手無縛雞之力的幾個文臣一擁而上,上前就地打死。
錦衣衛無法無天?想都不要想!诏獄是被民間傳的陰森恐怖,事實上沒有皇帝親自簽發的“駕帖”,大概意思相當于逮捕證,你誰也不能抓捕,批你一帖,一次性隻能抓捕一人,多一個人也屬于越級。要是刑部給事中補拒絕給批簽,這人你還是不能抓。
總之,錦衣衛在曆史上的作用,還是比較積極正面的,即便是為文臣普遍诟病的“诏獄”系統,在明朝大部分時間裡,也湧現出一批秉公執法、恪盡職守的掌舵者們,冤假錯案哪個朝代都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不是明王朝的專利,絕不可以偏概全,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