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彧反對曹操篡位,并不是因為忠于漢室,他是失敗了的司馬懿

荀彧反對曹操篡位,并不是因為忠于漢室,他是失敗了的司馬懿

荀彧并不是一心向漢,他隻是反對曹操奪權。因為對他這樣的世家大族來說,如果曹操篡位成功,那麼皇權加強就是必不可免的,而這正是荀彧最反對的。實際上,世家大族與皇權之間的鬥争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表現形式就是士大夫與宦官的鬥争,宦官表面上是獨立的權勢集團,但實際上隻是依附于皇權存在的。而士大夫在與皇權的鬥争中一再失敗,根本上就是皇權始終保持着比較強大的态勢,對世家大族處于優勢地位,世家大族無可奈何,最終走向了黨锢之禍,乃至于何進謀誅十常侍。

試想一下,如果何進誅殺十常侍的計劃成功了,結果會如何呢?其實要誅殺十常侍很簡單,隻要當時何進的妹妹何太後一句話就行了,根本不用那麼大費周章。何太後一開始也是同樣的,十常侍環跪大哭之後,何太後才突然變卦了。那麼何太後當然不隻是心軟了,而是因為她明白了宦官集團的存在,是皇權對抗士大夫的需要。如果沒有宦官集團了,皇權就會被士大夫架空了。

而在董卓之亂後,皇權已經衰落,各地的世家大族也紛紛投效兵強馬壯的軍事割據勢力,也就是擇主而事。這時候,漢獻帝和朝廷都還在長安,荀彧如果真的是一心向漢,那麼他應該疾風知勁草,闆蕩見純臣,跑到長安去投奔漢獻帝,給漢獻帝出謀劃策,幫助漢獻帝重新恢複權力,穩定局面。荀彧既然舍此不為,而選擇了投奔曹操這樣的軍閥勢力,也就意味着他并不是真心向漢。

荀彧反對曹操篡位,并不是因為忠于漢室,他是失敗了的司馬懿

荀彧投奔曹操後,力勸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同樣不是因為他忠于漢室,一心向漢,而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做有利于曹操建立王霸之業。而王霸之業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樣,稱霸但不取代天下共主周天子。周天子還是要留着的,但可以以周天子的名義行事。這樣,天子和霸主就是分離的,霸主可以不斷變換,但天子不需要換,隻要留着當個吉祥物就行了。

是以,按照荀彧的想法,曹操應該帶着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奉天子以令不臣,逐漸消滅其他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恢複秩序,但曹操不應該取代漢獻帝,不能自己當皇帝。因為曹操如果隻是霸主,那麼曹操死後權力可以轉由其他人取代,并不一定非要曹操的子孫繼承,如果曹操取代了漢獻帝,霸主和皇權統一了,那就意味着皇權又加強了,世家大族把皇帝當成吉祥物,自己輪流當霸主的機會就沒了。

換句話說,荀彧為代表的世家大族當時最想要的結果并不是曹魏取代漢朝,而是類似日本那樣的幕府體制,天皇還保留着,而且萬世一系,但并不掌握實權,而是一個一個的世家大族輪流掌握權力。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了解曹操為什麼在起家的過程中吸納了那麼多的世家大族,卻要再三下求賢令,要不拘一格,要從寒門選拔人才。因為曹操就是要用寒門來牽制世家大族,給世家大族為主體的官僚集團摻沙子。

荀彧反對曹操篡位,并不是因為忠于漢室,他是失敗了的司馬懿

曹操和荀彧之間的這種分歧,其實可以類比曹爽與司馬懿之間的鬥争。曹爽在掌權之初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不斷的打壓那些當時仍然建在的曹魏元老們,比如司馬懿、王淩、高柔、蔣濟這些人,而這些人都是世家大族。而那些元老們口口聲聲要曹爽尊重皇權,不要淩駕于皇權之上,真實的目的也并不是擡高皇權,而是要以皇權這樣的大義來抵制曹爽的不斷打壓。而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所做的,就類似于荀彧在曹操出征的時候在許昌發動政變。正因為司馬懿和荀彧都代表着世家大族,是以司馬懿才對荀彧評價會那麼高。

隻不過司馬懿利用曹魏元老的這種勢力推翻了曹爽之後,并沒有如元老們期望的那樣,和他們共享權力,而是自己變成了曹爽,做了曹爽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這也就是田餘慶所說的,西晉的皇權以門閥為點綴,看上去西晉也有琅琊王氏之類這樣的世家大族支援,但隻是皇權的點綴而已,真正的權力都掌握在司馬氏皇族手中,這也是西晉為什麼要逆潮流而動,分封那麼多的宗室到各地去鎮守的原因。因為從皇權的角度看,門閥世家為主的官僚集團已經靠不住了,隻有自己的親戚才能靠得住,隻不過最後走向了八王之亂。

西晉的短暫統一在八王之亂中走向崩潰之後,王導兄弟帶着之前在皇族宗室中絲毫都不起眼的琅琊王司馬睿渡江,建立東晉,這次終于建立起了門閥世家專政的政治格局,也就是田餘慶所說的東晉是門閥以皇權為點綴,雖然皇帝還是司馬氏在當,但權力是幾個大家族輪流掌握的,皇帝隻是吉祥物。是以,東晉每次出現皇帝有被取代的危機的時候,其他人就開始講尊王,實際上他們隻是反對再次出現曹魏取代漢朝、司馬氏取代曹魏那種皇權加強的情況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