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倉院藏藍色琉璃杯
唐 藍色琉璃小罐 美國洛杉矶郡博物館藏
波斯玻璃瓶,遼甯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北塔博物館藏。
乳釘紋高頸玻璃瓶 内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陳國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北宋 藍色玻璃磨花小瓶 (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 浙江博物館藏)
甘肅省博物館藏· 絲綢之路文物,大雲寺出土玻璃舍利瓶· 唐延載元年(公元694年)
琉璃燈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綠琉璃瓶
隋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
高8.4cm 腹徑7cm 玻璃
1986年西安市長樂路隋墓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琉璃器”即現今的玻璃制品。傳說這個名稱來自範蠡和西施的動人故事。由于在古代玻璃材料特殊,工藝相當複雜。火裡來,水裡去,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極為難得,是以它比金玉還昂貴。
它的存在往往僅限于上層社會的帝王、貴族家中以及國與國互相往來的賜貢關系當中。在大唐王朝與西域各國通商過程中,來自西方世界的玻璃制作工藝與東方的傳統琉璃制作技藝産生了強烈文化交融與碰撞,就同琉璃器是礦石與火的藝術關系一樣,在東西方文化的雜糅并蓄中産生了這流傳千年的人間絕色。
琉璃唾盂618-907年
早期琉璃是以黏土作胎,鉛、鋇化合物作為助溶劑,以氧化銅、氧化鐵為主要呈色顔料。其基本生産工序分為:造胎、上釉、烘燒三個階段。
琉璃四獸瓶
新疆庫車森木塞石窟附件出土北朝~隋薩珊玻璃高足杯
同樣貼滿圈圈的何家村西亞琉璃杯
廣西合浦東漢墓出土琉璃高足杯
1977年廣西欽州久隆隋唐一号墓中出土的琉璃高足杯
魏晉南北朝 天藍色琉璃碗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内蒙古博物院藏· 遼代藍色玻璃杯,公元(907年—1125年)
元 玻璃蓮花托盞 1999年定西市漳縣汪世顯家族墓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
正倉院藏白琉璃胡瓶
文物:鴨形玻璃注 ■年代:十六國 ■出土地點:遼甯北票北燕馮素弗墓 ■收藏機關:遼甯省博物館
玻璃杯 遼代 多倫縣小王力溝遼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帶把玻璃杯 遼代 大同市博物館藏
東羅馬玻璃器 遼代 大同市博物館藏
東羅馬玻璃器 遼代 大同市博物館藏
清晚期 天藍色琉璃碗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晚期至民國 琉璃花式碗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乾隆 琉璃八角瓶(正面)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清乾隆 琉璃八角瓶(底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清 銀錠式綠玻璃筆架(整體)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銀錠式綠玻璃筆架(正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紅色明玻璃帽頂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藍玻璃筆架一(整體)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藍玻璃筆架一(側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橄榄綠色玻璃鼻煙壺(圖1)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橄榄綠色玻璃鼻煙壺(圖2)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黃褐色玻璃鼻煙壺(圖1)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黃褐色玻璃鼻煙壺(圖2)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天藍色玻璃鼻煙壺(圖1)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天藍色玻璃鼻煙壺(圖2)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天藍色絞胎玻璃鼻煙壺(圖1)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天藍色絞胎玻璃鼻煙壺(圖2)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唾沫地套紅玻璃鐘馗鼻煙壺(正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唾沫地套紅玻璃鐘馗鼻煙壺(背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唾沫地套紅玻璃鐘馗鼻煙壺(側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雍正 藍玻璃六方水盂(整體)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雍正 藍玻璃六方水盂(正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雍正 藍玻璃六方水盂(底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