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在江蘇南京市江甯區秦淮河以東約一公裡的地方,有座小山,它的名字叫做“東山”。這座小山上建有東山公園,供人們日常休閑娛樂。東山看起來非常不起眼,在那些生活在大山區的人們看來,這可能根本就不能算座山,頂多就是個小土包。不過,這個東山雖然小了點,卻大有來頭,和東晉名相謝安有關,是個有故事的山。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我要說,有故事就行。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有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語叫“東山再起”,說的就是謝安的故事。謝安,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人,出身名門望族,謝家在陳郡無人能及,祖孫幾代都是朝廷大員。謝安的曾祖父官至任典農中郎将,祖父做過太子少傅,父親任吏部尚書。謝安也是年紀輕輕就學識淵博,才華橫溢。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但是謝安卻對當官沒多大興趣,幹了一個多月就不幹了。謝安辭官以後,找了個環境優美的地方,就開始了潇灑的隐居生活,整天和朋友遊山玩水,吟詩作對,好不快活,大書法家王羲之就是他隐居時交的好友。謝安隐居在東山,不過不是南京的東山,而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西南上浦鎮内的東山,距上虞市區約13公裡,北面瀕臨錢塘江河口,隔水與海鹽縣相望,上虞是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祝英台的故裡。在東山腳下,西邊就是紹興最大河流之一曹娥江,謝安經常在江邊釣魚。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謝安名望非常高,朝廷多次召他入朝任職,但他就是不願意去。當時曾流傳這麼句話:“安石不肯出,将如蒼生何?”意思是說謝安不出來做官,叫老百姓怎麼辦呢?足見其聲望之高。

謝安在曹娥江畔的東山一直隐居到公元360年,41歲的他終于出山了。至于他最終為何還是重出江湖、東山再起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有家庭的原因,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有意思,就是謝安受到一個歌女的刺激。

歌女李氏問:“謝公,要想救國安民,必先做到什麼?”

謝安答曰:“必先積蓄其德義。”

歌女李氏曰:“德義不厚卻想救國安邦,乃伏而舔天也!”說罷,刎頸倒地,血濺花葉而死。(伏而舔天的意思是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與所求不一緻,無法達到目的。)

謝安悲痛至極,抱李仰天長嘯:“安不如一個纖弱女子也,羞矣!”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謝安出山後幹了幾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安撫住權勢滔天、有篡位之心的大将軍桓溫,維護了東晉皇權統治和社會穩定,避免了内亂,功勞巨大。

第二件就是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保住了東晉王朝。公元383年,前秦大帝苻堅率八十萬大軍的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謝安排程得當,舉賢不避親,任用侄子謝玄,以少勝多大敗苻堅大軍。

淝水之戰可以說是謝安的巅峰之作,但是當時謝安并不在前線,那他在哪裡呢?是在南京的東山上運籌帷幄,氣定神閑地下着棋。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謝安離開浙江的東山,重出江湖後來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因想家心切,便在南京的東山上仿造浙江紹興上虞的東山建造别墅,并經常在此宴請親朋好友。南京的東山原來叫土山,正是因為謝安,後來才改名為東山,曆代很多詩人如李白、蘇轼等都曾來東山登山賞月、憑吊謝安,并留下著名的詩篇。如李白的《東山吟》,憑吊之情躍然紙上。

攜妓東土山,怅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白雞夢後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酣來自作青海舞,秋風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時,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南京的東山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的那個東山嗎?

謝安的一生和兩座東山、一個成語“東山再起”密不可分,前半生隐居浙江東山逍遙快活,關鍵時刻東山再起,淝水之戰時在南京東山運籌帷幄,最終讓後半生達到了人生巅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