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将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在秦始皇之前,各國老百姓是可以随意流動的。從秦朝一統才開始編戶齊民,就是開始有戶口,後邊還有路引就是簽證。如果你想到别的國家去生活,那你需要經過城門時給通行證,去到官府遞交通牒。當然這也需要你有很強的宗族,否則也隻會淪為一個奴隸,命運悲慘。

直到宣統元年,中國才有了第一部《國籍法》:寄居中國接續至十年以上者;年滿二十歲以上,照其國法律為有能力者;品行端正者;有相當之資财或藝能,足以自立者;照其國法律,入籍後消除本國國籍者。我們可以肯定,中國曆史發展到現在,從未承認過雙重國籍。
不管對于哪個時代的國民來講,“中國”這兩個字都充滿了神聖的色彩。每當面對困難時,我們都會想到背後有着14億中國做支撐,那時候一片烈火就會在人們心中燃燒。可有些人偏偏成為時代的“另類”,一心想要加入其他國籍,甚至變得十分瘋狂,但最終還是成為了“黑戶”。
貪心無益
《山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一個人若變得貪心,自然不會有好的下場。如今的中國已經和過去大有不同,短短幾十年時間,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往高處走”這句話無可厚非,但有些人在這個基礎上丢失了原則,變得貪心。
事情的主人公名叫趙潘書,是一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國公民。在自己父母的教育下,這個孩子成績變得十分優異,即鄰裡鄉親們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因為能力實在出色,大學畢業後被美國的一所院校抛出“橄榄枝”,在那裡擔任助教,誰曾想這也是他“賣國求榮”的開始。
不管處于人生那個階段,都必須要有追求,趙潘書也不例外,他開始了對博士的攻讀。在這個過程中,趙潘書認為素質教育遠遠大于應試教育的優點,她開始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加入美國國籍。此時他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将自己的行為上升到形勢層次,這是多麼無知?
付出代價
心思都不在學術上,又何來什麼征服人的東西?他決定通過另一種方式入籍——參軍。當時美國還沒有徹底取消外籍雇傭兵,在兵役結束後他們可以獲得美國的“綠卡”。誰曾想在趙潘書參軍後的第二年,美方就徹底取消了外籍雇傭兵。這可如何是好?趙潘書再次回到原點。
就在這時他還沒有醒悟,行為也變得愈發瘋狂,甚至公然丢掉自己的良知。在社交媒體上,他公然對我國展開诋毀,各種誇贊美國,這是一個典型“崇洋媚外”的代表。但美方真的注意到他的存在了嗎?并沒有。因為一些過激言語,趙潘書也被拉入我國“黑名單”,丢掉國籍。
自己在赴美之前,辦理的是留學簽證。随着自己被拉入“黑名單”,自然也丢掉了簽證延期的資格。如今的他不但被美方拒絕,還丢掉了中國的國籍,這未免有一絲可憐?作為無國籍人士,他在國際上不享受任何國家的保護,自己也隻能在他國流浪,靠打工勉強維持着生計。
品史君說
在品史君看來,趙潘書正是犯了“貪心”的老毛病。《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謙虛往下”,我們人亦如此。為什麼說水利萬物?因為它非常心甘情願地施禮于你,但從來不去争自己的利益。你若能做到像水那樣的品格,那你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善人。
文章結尾處希望諸位記住一句話: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着忠心烈火鍛鑄的胸膛。對于那些“崇洋媚外者”,必然也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