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一天,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
馬承源
和一衆考古專家早早地等在了博物館門口,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期待和興奮,他們在等
一個神秘的人和一批重要的文物
。
9點左右,一輛黑色轎車出現在了街角,馬承源激動地說道
:“來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向前邁了幾步。

幾分鐘後,那輛黑色轎車緩緩地停在了博物館門口,随後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慢慢地從車上走了下來,隻聽“啪嗒”一聲,轎車的後備箱緩緩被打開,緊接着這位老人費盡全身力氣從後備箱裡拿出了幾個大箱子。
在馬承源等人的幫助下,這幾個箱子很快被擡到了博物館内,在搬運過程中,所有人都小心翼翼,不敢晃動箱子,更不敢有任何磕碰,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每個箱子裡的東西,都是
無價之寶
開箱之前,馬承源特意命人
把房間的門窗全部關上,還讓大家全都戴上手套
。一切準備完畢之後,馬承源請神秘老人進行開箱。第一個箱子被打開後,在場上所有專家都驚呼不已,而随着其它幾個箱子被打開,不少專家更是逐漸濕了眼眶。
看着眼前的這幾個箱子,馬承源緊緊地握住那位神秘老人的手說道
:“您太偉大了,您帶來的這些東西,足以填補國内好幾方面曆史研究的空白……”
最後,經過相關專家的鑒定,這幾個箱子裡的文物至少價值上億元,而就在馬承源提出補償時,這位老人卻笑着擺了擺手說道
:“我分文不取,這是我應該做的”
杜維善
這位神秘老人究竟是誰?他帶到上海博物館的幾個箱子裡究竟裝着什麼?他又為何要把這些天價文物無償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今天冷哥就帶大家一起走近上海博物館1991年收到的那批“天價文物”和一位偉大的捐獻者——杜維善。
出身豪門,卻是貧家小子
這位無償捐獻文物的老人叫杜維善,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或許他的名字鮮有人知,但是他父親的名号,相信大部分人都略有耳聞,他的父親就是曾經上海灘的大鳄——
杜月笙
。雖然有一位名聲顯赫的父親,可杜維善的成長生涯卻曆盡艱辛,不僅需要靠勤工儉學,還下過礦井,當過礦工。本該衣食無憂的杜維善,為何會過得如此辛苦?這一切都跟他父親杜月笙臨終前的遺願有關。
杜維善出生在上海的杜公館,他出生之時,杜月笙剛剛組織了
恒社
,雖然外界對杜月笙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杜月笙曾經為抗日做過的貢獻卻不可忽略。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之後,杜月笙立即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日後援會,不僅參與勞軍行動,而且還秘密籌集大量物資,運往抗敵後援會。他還利用自己的身份做掩護,向我黨将領提供過大量的通訊器材以及裝甲保險車,同時他還給八路軍送過
1000多
副當時最急需的防毒面具。
上海淪陷之後,剛滿4歲的杜維善就跟随全家先後搬往多個城市。1949年4月,國民黨敗局已定,蔣介石曾邀請杜月笙前去台灣,可杜月笙在深思熟慮後還是拒絕了蔣介石的“好意”。最後,杜月笙帶着全家搬到了香港居住,可是,在搬到香港後不久,杜月笙就突染重疾,到了1951年已是病入膏肓。
在臨終之際,杜月笙特意把七個兒子叫到病床前,然後用盡全身力氣交代了3件事:
第一、我死後要準備一口好的棺材,将我葬到上海去,僅剩的十幾萬美金的遺産,你們要各取所取;
第二、将裝欠條的箱子取來,在我面前把這上億的欠條全部燒掉;
第三、所有人都不得重走我生前走過的老路,萬不可沾染黑幫。無論你們将來到了什麼地方,一定要始終牢記,自己永遠是一個中國人。
杜月笙交代的第一件和第三件事,他的家人都表示了解,可對于他交代的第二件事,所有家人都非常不解,杜月笙很明顯也感覺到了大家的疑惑,他非常嚴肅地說道
:“這些欠債的人,真想還錢的,他們會記着這份恩情,可對于那些不想還錢的,若繼續追債,反倒會招來殺身之禍。”
杜月笙這7個兒子裡,當時聽得最認真的就是杜維善,雖然他當時還未滿
18歲
,可他卻始終牢記着父親的臨終教誨。
雖然從小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中,可杜維善卻并沒有養成養尊處優、跋扈任性的性格,尤其是在父親杜月笙去世之後,杜維善更是成了整個家裡最體諒母親的一個孩子。
第一桶金,來之不易
沒有了父親的保護,也沒有了用之不盡的積蓄,杜維善隻得靠自己的雙手讨生活,可白手起家的他,又為何會有錢去收藏價值
上億的文物
?這就不得不佩服杜維善的經商頭腦。
杜月笙去世之後,他的妻子姚玉蘭帶着幾個孩子漂洋過海去了台灣,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姚玉蘭嘗盡了前所未有的艱辛。即便生活拮據,但是姚玉蘭卻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她就算是省吃儉用,也要供幾個孩子都上學。
正是親眼目睹了母親的辛苦,是以杜維善讀書時非常刻苦。功夫不負有心人,杜維善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學畢業後更是考入了澳洲的
堪培拉大學
讀地質學專業。
杜維善非常清楚自己的家庭條件,他知道家裡不可能有錢供自己留學,是以自從上大學之後,杜維善就從未向家裡要過一分錢,他一直靠勤工儉學養活自己。在所有同學都在盡情享受美好的大學時光時,杜維善卻經常到銀礦當礦工,幫人勘查地質,他覺得這樣不僅能賺錢,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
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秀的杜維善收到了好幾個待遇不錯的工作邀請,可杜維善再三考慮之後還是表示了拒絕,他決定回台灣,陪在自己的老母親身邊。
回到台灣之後,杜維善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石油公司做地質師的工作,雖然工作穩定,但是收入卻非常微薄。為了讓母親享受更好的生活,杜維善每天都思考賺錢的方法,終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杜維善終于發現了一個
巨大的商機
因為收入比較少,是以杜維善平時根本不舍得吃牛羊肉,直到有一天他母親生日時,杜維善才決定買點肉給母親嘗嘗,可沒想到,他的孝心很快就得到了饋贈。
當時台灣的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工業方面,農業以及畜牧業都非常落後,這就導緻台灣的牛羊肉價格非常高。在澳洲留學生活多年的杜維善很快就意識到
:“澳洲的畜牧業非常發達,牛羊肉的價格也非常低,那為什麼不把澳洲的牛羊肉運到台灣來賣?那豈不是可以賺不少錢?”
有了主意之後,一向雷厲風行的杜維善立即聯系了好幾個大學同學,然後利用在當地的關系,很快就在台灣開了一家牛羊肉專賣公司。短短幾年時間,杜維善就積累了一筆不容小觑的财富,可是杜維善并未是以滿足。
或許是受到父親杜月笙的影響,杜維善從小就有着非常敏銳的經濟嗅覺,他深谙
“錢生錢”
的道理。在獲得“第一桶金”後,杜維善很快又盯上了能源行業,他将自己的所有積蓄都投入到了石油化工産業。就這樣,杜維善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賦,從一個白手起家的窮小子,逐漸成為了一個身價上億的富翁。在實作财富自由之後,杜維善非常激動地表示
:“終于可以重拾我的愛好了!”
小小古币,滿腔愛國之心
杜維善的妻子是收藏名家譚敬的女兒
譚端言
,而杜維善的父親杜月笙也非常喜歡收藏各種古玩字畫,是以杜維善從小就對收藏非常感興趣,可由于早年時家庭條件不允許,是以杜維善就一直把自己的“收藏夢”藏在心裡。如今财富達到了一定程度,杜維善決定培養一個與衆不同的培養愛好,可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妻子後,他的妻子卻直呼
:“你這個愛好很可能讓我們傾家蕩産。”
杜維善的這個與衆不同的收藏愛好究竟是什麼?
一次,杜維善在和朋友逛古董店時,無意間看到了一串
五铢錢
,這頓時讓杜維善眼前一亮,他當即決定,自己今後要把收藏重點放在古代錢币上,可此時的杜維善還不知道,他這個小小的決定,竟會在多年之後為中國的曆史研究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為了圓自己的“收藏夢”,杜維善在收藏古代錢币上可以說是一擲千金。有一年,杜維善在會見一位收藏家朋友時,無意間得知對方手中有兩枚
薩珊金币
,這讓杜維善内心狂喜,他當即提出想要購買這兩枚金币,最終經過協商,對方願意以1枚
1千萬
的價格出售,而此時杜維善的資金大都投在了生意上,很難一下子拿出2千萬。
有多年收藏古币經驗的杜維善知道,這兩枚金币是古波斯薩珊王朝的古币,而薩珊王朝的曆史非常短暫,他們所使用的的錢币數量非常稀少,是以薩珊金币一直被稱為是
“世界上最貴的古币”。
杜維善非常清楚,若自己今天沒有買下這兩枚薩珊金币,那恐怕此生很難再遇到。愛币成癡的杜維善當即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将自己剛剛花重金購買的一棟别墅抵押換來了2000萬,然後心滿意足地又用這
2000萬換了2枚毫不起眼的金币
薩珊王朝金币
多年收藏,杜維善花在古代錢币上的錢早已上億,可他看着自己的收藏時,内心非但沒有任何惋惜,反而充滿自豪。
随着年紀的不斷增長,杜維善對于故土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1991年,他終于覓到了一個合适的機會,而杜維善抵達上海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趟上海博物館,因為他小時候最喜歡在這裡玩耍。
當得知杜維善要來後,為了表示禮貌,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專門騰出時間進行迎接,當一行人進入博物館的大門後,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枚古錢币。而杜維善自然立即被這枚稀有古币吸引了目光。看到這一幕之後,馬承源立即說道
:“杜先生真是眼光獨到,這可是我們的鎮館之寶!”
聽完這句話,杜維善非常驚訝,他沒想到諾達的上海博物館竟會用一枚古錢币做鎮館之寶,杜維善當即說道
:“馬館長,我家裡有一些這種東西,過兩天給你送幾箱。”
對于杜維善的話,上海博物館的很多從業人員都不敢相信,甚至有人以為這是杜維善的客套話,可沒想到,僅僅1個月後,杜維善就親自給博物館送來了幾箱各種古币。除了薩珊金币之外,還有秦代的半兩錢、五铢錢以及曾在絲綢之路上存在過的很多曆史古國的錢币,幾個大箱子裡總共裝了
367枚
古币,這些古币,随便拿出來一枚都價值
上百萬
杜維善(右一)
這367枚古币隻不過是杜維善收藏的冰山一角,他在之後又先後6次向上海博物館捐獻古币,前後共多達2128枚。在杜維善捐贈之前,我國博物館在這方面的研究一直處于空白狀态。而後來經過專家一一估價,杜維善捐贈的所有古币價值近
20億元
面對如此珍貴的文物,馬承源向杜維善問道:“杜先生,這些可都是您多年收藏的無價之寶,您為什麼無償捐出來?”
杜維善隻說了一句話,卻讓在場所有人都肅然起敬,他非常鄭重地說道
:“因為我是中國人,這裡是我的故鄉。”
杜維善著作
一句“中國人”,一枚枚小小的錢币,卻充分展現了杜維善老先生的愛國之心,他的這份赤子之心,值得所有中國人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