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唯一沒有中斷文明的千年古國,曾在經濟、科技以及軍事上成為世界的領頭軍,可惜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中斷中國與世界的交流,科技和軍事力量逐漸落後于西方,自近代以來,中國對外戰争屢戰屢敗,令人心痛的外交激起無數熱血青年的愛國激情,他們抛頭顱、灑熱血,在戰場上與敵人厮殺,隻為建立一個美好的國度。
當真正迎來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他們會覺得曾經的流血和犧牲都是值得的,這些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開國功臣們,無論日後人生有什麼過錯,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他們是令我們緻敬的先輩。建國以後,有些具有很大貢獻的開國功臣或許會犯下錯誤,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當年的付出和貢獻,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其中一位,開國中将李作鵬。

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8月參加革命,他參加紅軍時才15歲,因為作戰勇敢,在紅軍中有紅小鬼之稱。李作鵬參加紅軍後,工作積極,作戰勇敢,熱愛學習,勤于思考,對于紅軍的作戰經驗認真總結、思索,對文化知識也掌握較快較多。李作鵬性格沉穩,平時話不多,但卻肯動腦筋思考問題,常常能夠在關鍵的時候或者重大問題上,向首長提出自己的見解。
再後來,李作鵬被調入中央蘇區工作,在軍委機關擔任機要員,幾個月後就成了軍委二局的參謀。長征路上,他成為軍委二局二科科長,二科主要負責敵軍密電的破譯工作,在此期間,他的工作對紅軍的行軍路線起到重要作用。讓我軍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跳出敵軍包圍圈立下大功。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和抗日戰争時期,李作鵬在部隊基本上是在負責參謀、偵察之類的工作,直到解放戰争爆發以後,他來到東北戰場,才有上前線領兵打仗的機會,1949年他已是四野第43軍軍長,渡江戰役後,他領兵南下,相繼指揮湘贛、衡寶、廣東等戰役,廣東解放後繼續南下,他與韓先楚率領43軍、40軍橫渡瓊州海峽,經過十餘天的激戰,取得解放海南島的勝利。
當時,時任43軍軍長的李作鵬在南下途中,曾經過吉安老家,就決定回家鄉看一看,畢竟自參加革命以後,他就一直沒有回過家鄉,如此算起來已經19年了。
聽說他要回來,李作鵬的父親和哥哥把家裡打掃了一遍,李作鵬先是在家人帶領下,去給母親掃墓了,随後回家後和家人吃了頓飯。當時雖然革命就快勝利了,但畢竟還是處在戰争階段,李作鵬不便久留,他隻待了幾個小時就回部隊了,這也是他參加革命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回故鄉。再後來新中國成立後,李作鵬仍然一次都沒有沒有回過老家。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李作鵬被授予中将銜,此後他曆任總參謀部軍訓部部長、海軍副司令員、海軍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務。特殊年代來臨以後,他做了一些錯事,晚節不保。後來他被撤銷一切職務,在1981年1月他被判處有期徒17年。
再後來,李作鵬因為身體狀況不佳的原因,被安排保外就醫。組織上把他安置在太原生活。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組織上要求他改名,他起初不同意,後經再三勸說,他才改名為“李明”。盡管他是戴罪之身,但畢竟還是有其貢獻的,是以組織上對他還是比較照顧的,他在太原的生活,還是相當不錯的。他分到一套小三居,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最初每月有100元的生活補助,後來漲至350元,以當時的生活水準,這樣的待遇還是非常高的。
對于組織對他的照顧,他非常滿意。他的晚年生活非常安逸和充實,每天他都會看看書、讀讀報。平時,他最喜歡讀的就是軍史和人物傳記。除了讀書和看報,他還喜好書法,平時練練練字陶冶情操。是以生活過得還是非常充實的。閑暇之餘,他也會寫寫回憶錄,把自己在革命戰争年代的故事記錄下來。2009年1月3日他在太原病逝,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