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東晉滅亡後,劉裕建立了南朝第一朝代宋。劉宋政權建立後,宗室為争奪皇位而多次掀起内鬥,血流成河。這種争鬥一直延續到劉宋滅亡。曆朝曆代,宗室内鬥、自相殘殺、大開殺戒并不鮮見,但是像劉宋政權這樣,從建立開始一直殺到滅亡的情況,确實不多見。劉宋的皇帝,幾乎都是越過屍山血海、踏着自家人的累累屍骨才登上皇位的。

為什麼劉宋宗室這麼喜歡自相殘殺,宗室對自己人大開殺戒呢?這其實和劉宋士族的政治地位受限制,無法發揮應有的政治作用有非常大的關系。

劉宋宗室内部血腥的自相殘殺

在中國曆史上,宗室内部為争奪皇位而展開内鬥彼此大開殺戒的情況,在南北朝時期非常多見,南北朝中又以南朝劉宋政權最盛,殺得最慘烈。關于劉宋宗室自相殘殺的慘烈情況,《廿二史劄記》中記載:“宋武九子,四十餘孫,六七十曾孫,死于非命者,十之八九,且無一有後于世者”;又見《補宋書宗室世系表》:“弑父者一,弑君者四,骨肉相殘者百有三”。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在劉宋宗室自相殘殺的過程中,手段非常殘忍,動辄株連數百人,不管男女老少,隻要覺得對自己不利,就統統殺掉,而且幾乎全是斬草除根的那種屠殺。劉宋宗室殺自己人,從來不會心慈手軟。能殺多少就殺多少,甯可錯殺,也不會留漏網之魚。

宋文帝的太子劉劭擔心自己被廢掉,發動宮廷政變,弑父自立。劉劭登基後,把和自己有過節的宗室長沙王劉瑾、臨川王劉烨、桂陽侯劉觊、新渝侯劉球等宗室10餘人,全部殺掉。

劉劭同父異母的弟弟、武陵王劉駿起兵讨伐劉劭,攻入建康後,迅速把劉劭一家人全部殺掉,包括劉劭的妻妾和子女。劉劭的四個兒子,被劉駿“枭首大航,暴屍于市”,其女兒則賜死獄中。劉駿後來登基稱帝,就是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劉駿好色成性,連自己的堂姐妹也不放過。劉駿曾一次性将5個堂姐妹納入自己的後宮,強行玷污了她們。逼得叔父劉義宣起兵造反。劉義宣造反失敗後,劉駿把劉義宣一家百餘口人,全部殺掉。

除了誅殺劉義宣,劉駿還殺過南平王劉铄、武昌王劉渾、竟陵王劉誕、海陵王劉休茂。這些人都是劉宋宗室成員,也是劉駿的族人,但是劉駿殺他們可帶勁了。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劉子業懷疑叔父劉義恭對自己不利,于是帶領禁軍殺入劉義恭府中又是一通亂殺,将劉義恭和他的四個兒子全部殺掉,接着劉子業把這五個的人屍體全部肢解,将腸胃挑出,挖去雙眼,把眼珠子泡入蜂蜜罐子裡,這就是所謂的“鬼目粽”。

劉子業還做過更荒唐殘酷的事情。他下令把所有劉宋宗室的女眷——這些人不是他們劉家的媳婦,便是他們劉家的女兒,全部召進宮中,然後指令左右護衛親信對這些金枝玉葉輪番奸淫。他的嬸母江妃拼死抵抗,拒絕寬衣,劉子業便将其鞭撻100下,更殘忍的是将江妃的三個兒子全部處死,而全然忘記了這三人還是自己的堂兄。

宋明帝劉彧殺了侄子劉子業之後,自立為帝,然後迅速把劉子業的兄弟姐妹全部予以誅殺。這些被殺的人,都是宋明帝的侄子或者侄女。除此之外,宋明帝還把宋孝武帝一脈的後人,全部殺掉,以保證宋明帝的子嗣可以順利繼位。

宋文帝劉義隆共有十九個兒子,除三人早逝,長大成人者僅有五人得以善終(病逝),其餘的11個兒子均在宗室内鬥中被殺。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可以看得出,劉宋宗室内部的自相殘殺是非常慘烈的,毫無人性和人倫可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大概要和劉宋宗室手握重權有關。

劉宋宗室實力膨脹,權力很大,都想過一把皇帝瘾

相較于東晉宗室勢力萎靡,劉宋的宗室勢力大大膨脹。劉裕建宋後,有感于東晉宗室勢力孱弱,無法有效保衛東晉政權。于是決定給予劉宋宗室以實權,以拱衛劉宋。劉裕的宗室政策,和晉武帝的宗室政策差不多,都是分封諸王,并賦予藩王領兵權和參戰權。

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整個劉宋時期,宗室的地位非常高,權力都非常大。從中樞到方鎮,重要職務基本上都被宗室把持着。在地方上,宗室往往以刺史、都督軍事的身份,鎮守一方。軍事、行政一把抓,成為當地的最高軍政長官。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劉宋最重要的兩個州,荊州和揚州的最高長官-荊州刺史和揚州刺史,也一直由宗室擔任。特别是荊州刺史,劉宋明确規定,必須由皇子擔任,如宋文帝在登基之前,就當過荊州刺史。其它州郡大抵如此。重要方鎮的封疆大吏,也基本都由宗室成員擔任。

在中樞朝廷,錄尚書事、尚書令、司徒、司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領軍将軍、撫軍将軍等顯要官職,通常也由宗室出任。

劉宋對宗室掌權有種急不可耐的感覺,很多未成年的宗室成員,也會擔任各種重要官職。宋武帝的兒子劉義真15歲拜司徒;宋孝武帝的兒子劉子鸾8歲拜司徒。宋孝武帝的兒子劉子尚13歲擔任領軍将軍,15歲出任尚書令,并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 宋明帝的兒子劉準(劉宋末代皇帝)4歲擔任揚州刺史,5歲擔任車騎将軍、都督揚南豫二州軍事,7歲擔任骠騎大将軍。

這麼小的年紀,卻出任這麼重要的官職,可見劉宋是想盡辦法讓宗室掌握實權

。很顯然,這些宗室成員在任上,完全無法任事,更談不上履職盡責。

宗室成為主導劉宋政局的關鍵力量,劉宋的藩王,都是劉裕的後代,理論上都有繼承權。他們手握實權,自然不甘心隻當一個藩王,也想過過皇帝瘾。隻要有機會,宗室一定會想辦法沖擊皇位。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宋文帝的太子劉劭弑父自立後,宋文帝的另一個兒子劉駿迅速起兵,擒殺了劉劭,并殺掉了劉劭的所有子嗣,随後自己也當了皇帝。劉駿打着報君父之仇的旗号,以武力推翻皇位上的劉劭,最後自己登上皇位。這無疑是在告訴後來人,隻要手裡有權,誰都可以當皇帝。

果不其然,劉宋後來爆發了義嘉之難。宋明帝在殺劉子業之前,江州、雍州等方鎮,已經擁立宋孝武帝第三子劉子勳為帝,年号義嘉。劉子勳在尋陽登基後,下令讨伐劉子業。劉子業被宋明帝誅殺後,宋明帝并沒有奉劉子勳為帝,而是自己在建康稱帝。宋明帝和劉子勳互相不承認對方,并展開非常血腥的鬥争。最終宋明帝勝出,随即把宋孝武帝一脈的後人全部誅殺。

對比劉宋的血腥殘酷,為什麼東晉宗室沒有爆發這麼慘烈的内鬥?這當然離不開士族門閥的作用

東晉自建立以後,就一直由士族門閥掌握最高權力。在東晉的權力架構中,士族門閥居于核心地位。宗室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東晉的宗室,雖然比曹魏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最直覺的一點,就是東晉宗室一直沒有掌權。畢竟在東晉連皇帝都沒有實權,宗室藩王就不可能了。東晉從來沒有藩王出鎮地方的情況,從來都是士族擔任州郡的長官,各州的刺史和各郡的太守,基本上都由士族門閥擔任

。宗室藩王從來沒有擔任刺史和太守的例子。中樞朝廷也一樣,錄尚書事、尚書令、侍中、中書令、司空、司徒、都督中外諸軍事、骠騎将軍、車騎将軍、衛将軍等重要軍政官職,也一直由士族擔任。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東晉先後由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龍亢桓氏和陳郡謝氏執政,每家士族執政時,都會把朝廷重要官職和重要州郡長官的位子,握在自己手裡。

琅琊王氏執政時,王敦任大将軍、荊州刺史,王導擔任錄尚書事、司徒、揚州刺史、都督諸軍;颍川庾氏執政時,庾亮先後任中書令、都督豫州、揚州之江西宣城諸軍事、豫州刺史等職;庾冰任錄尚書事、中書監、揚州刺史等職;龍亢桓氏執政時,桓溫先後任荊州刺史、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桓沖先後任江州刺史、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揚豫二州刺史;都督徐豫兖青揚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陳郡謝氏執政時,謝安先後任尚書仆射、中書令、骠騎将軍、衛将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都督揚、豫、徐、兖、青五州軍事,謝石任尚書仆射、中軍将軍、尚書令、衛将軍。謝玄任兖州刺史、徐州刺史,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

很明顯,在士族執政的東晉,宗室幾乎沒有發揮作用的舞台。甚至為了抑制的皇權的反抗,執政的士族會拿宗室藩王開刀。在東晉,有好幾位宗室成員,死于士族之手。王敦殺谯王司馬承;庾亮殺西陽王司馬羕;桓玄殺會稽王司馬道子和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有了士族的強力制衡,東晉宗室并沒有擔任重要官職的機會,手裡無兵無權的他們,自然沒有對抗士族資本,也不會為了争奪皇位而鬧得血流成河。是以東晉的皇位傳承,是比較安穩的,從來沒有因為皇位繼承而發生流血事件

。這當然是得益于士族對宗室的強力制約。士族門閥主導朝政,皇權不振,也使得東晉的皇位傳承過程不會出現動蕩甚至是沖突。

宗室權力膨脹下的劉宋,由于缺乏士族的制衡,在皇位繼承時極易發生流血沖突

盡管劉宋的士族,在社會上的威望和影響力非常高,但是在政治上,卻受到諸多鉗制,特别是宗室的極大抑制。劉宋宗室對士族的抑制是非常明顯的,不管是朝廷,還是地方上的重要官職,全部都由宗室擔任,并賦予他們極大的權力。士族在劉宋王朝,并沒有擔任什麼顯官要職,朝廷和地方都一樣。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劉宋的宗室政策,和東晉完全是反過來的。在劉宋的權力架構中,宗室是最重要的主導力量,士族在劉宋政壇很難發揮作用,更談不上左右政局。

正常的皇位繼承制是嫡長子繼承制,但在劉宋,嫡長子繼承制完全崩壞,除了劉宋的皇帝品質太差之外,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平衡機制造成的。

從東晉到劉宋,是門閥政治向皇權政治過渡的過程。在皇權伸張的劉宋,宗室權力過大,士族的公權力遭到嚴重抑制,無法在政治上發揮平衡作用,根本無法制約宗室,使得宗室可以為了争奪皇位而為所欲為,自然造成了劉宋皇位繼承時極易發生動蕩和沖突的情況。

作為統治了東晉近百年的士族門閥,即便東晉後期士族衰落,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士族門閥的力量,仍然是不可小觑的。應該想辦法利用士族的殘餘力量,為新王朝服務。但是劉宋建立後,對士族極盡打壓之能事,想辦法冷藏士族,根本沒有考慮讓士族在劉宋政壇發揮作用。劉宋重用宗室,極力壓制士族,反而适得其反。最明顯的惡果,就是皇位繼承制崩壞,缺乏外部力量制約的劉氏子孫,為了争奪皇位而自相殘殺。

南朝劉宋宗室為何争鬥不休,從士族門閥的政治作用說起

如果保留士族的一定力量和作用,在政治上用來制約宗室,以達到劉宋朝堂的權力平衡,那麼宗室即便有心争奪皇位,也會被士族所牽制,危害也會小得多。

在這樣情況下,劉宋的皇位繼承當然不會發生動蕩,自然不存在,宗室為了争奪皇位而自相殘殺、大開殺戒的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