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我們都知道20世紀的第一年,中國領土上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争,之後1901年簽訂了《辛醜條約》。

事實上,僅僅兩年半時間之後,在中國領土上又爆發了一場戰争,其規模之宏大遠遠超過了八國聯軍侵華。不同的是,這次戰争裡,中國并沒有參戰資格,交戰雙方是日本和俄國。

這就是世界曆史上十分著名的日俄戰争。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日本鏡頭下的日俄戰争

這場戰争的核心,是為了争奪中國東北和北韓的利益,從1904年2月8日爆發到1905年9月5日截止,這一年半時間裡,日、俄在中國東北投入了超過200萬的兵力,戰争打得非常慘烈,“俄國傷亡達14萬餘人之多...日本陣亡8.44萬人、傷14.3萬人”。

我們都知道,在這場戰争爆發之初,清政府公開宣布

“局外中立”

,長期以來我們都以為這是一件十分可恥的事情,覺得别人在自己地盤打仗,我們自己卻當了回“看客”。

但事實上,所謂的“局外中立”隻是表面現象,從清政府到東北百姓,都是更傾向于日本戰勝俄國,也從實際行動上給予了日本幫助。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日俄戰争

這裡有個問題,相較之下,為什麼清政府和東三省百姓更偏袒日本呢?

事實上,清廷之是以不喜歡俄國,主要是因為當時沙俄侵犯到了清廷當權者的底線,就是東北這塊寶地。

1900年的時候,沙俄趁着八國聯軍侵華的大趨勢,假借鎮壓義和團和保護中東鐵路,公然出兵占領了它觊觎已久的東三省,“中國在衰亡、崩潰,俄國應當利用這一時機,攫取盡可能多的一塊”。

然後在1900年7月的時候,俄國就制造出了慘絕人寰的

“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這兩次大屠殺,都發生在黑龍江一帶,總共造成了超過

七千名

中國百姓死亡,中國政府和百姓是以對沙俄簡直恨入骨髓。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海蘭泡大屠殺

之後1901年8月多方談判簽訂了《辛醜條約》,喜獲賠款的帝國列強紛紛撤出中國,然而占着東北的沙俄卻遲遲不動身,對于清政府和列強的催促都置之不理。

之後清政府被迫與沙俄又開啟了多輪談判,在談判裡沙俄企圖希望清廷允許其長期霸占東北,但是清廷沒有同意。

其實,沙俄明顯低估了清政府對于東北的重視程度。

要知道雖然當時清政府已經進退維谷,但不到最後不關頭是不會主動放棄東北的,為什麼?

原因大緻從兩方面可以解釋。

一方面,東北是中原地區的“屏障”、京津地區的大門,一旦落入他國之手,整個中國都門戶大開,這将威脅到慈禧政權。

另一方面,東北是滿清貴族的“老家”、内心的聖地,東北之于慈禧,就相當于豐沛之于劉邦、南陽之于劉秀,是以放棄東北就是背棄列祖列宗,這對于封建統治者來說,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1901年1月1日,一個叫楊儒的清朝大臣,在跟帝國談判說到東北的時候,講到

“東三省為發祥之地,陪都在焉,列聖陵寝在焉,萬萬無不收複之理”。

從楊儒的話裡,我們就明白東北對于清政府來說有多麼重要,完全不是台灣、香港等島嶼能夠輕易割舍的。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就這樣清廷不肯松口把東北給俄國,同時俄國也不善罷甘休,雙方談判一度陷入僵持。

1902年4月8日,迫于國際輿論壓力,沙俄跟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其中規定了俄國軍隊需要在之後的一年半時間内,分三期完成東北撤兵。

雖然簽訂了條約,但是沙俄并沒有真的打算撤軍,到1903年4月18日的時候,不僅停止了撤軍,反而額外提出了更多要求,這完全激怒了清政府,借東北問題在國際上造成輿論。

之後日本、美國、英國等紛紛照會清政府,同時向俄國提出抗議。這裡面态度最積極的就是日本了,因為它也垂涎東北已久,自然不願意看到俄國獨占這塊肥肉,後來直接介入了中國與俄國的談判交涉。

為了争取東北的利益,日本最終不惜跟俄國挑起戰争。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突襲了停泊在旅順港口的俄國軍艦,日俄戰争正式爆發。僅僅五天之後,清政府宣告“局外中立”,劃撥了日俄的交戰區域,還公開聲明

“三省疆土,無論兩國勝敗如何,應歸中國主權,兩國均不得侵占。”

2月15日,日本宣布尊重清政府的中立态度,承諾絕不侵占大清國領土,四天之後的2月19日,俄國也宣布尊重清政府的中立。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這裡就有個問題,此前非常痛恨俄國的清政府,此時為何選擇中立?

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解釋。

一方面,是清政府沒有介入日俄戰争的資本。

19世紀末的甲午戰争後,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而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也不是俄國的對手,簡單來說,當時的清朝根本不具備參與一場大規模戰争的軍事實力。

另一方面,是帝國列強要求中國保持中立。

雖然英美等國也不希望俄國獨占東北,但是更不願意看到,作為其原料産地的中國陷入動亂,是以戰争爆發兩天後,1904年2月10日,美、英、法、德、意等國紛紛緻電清政府,希望其保持中立,不要介入日俄戰争。

是以說,雖然清政府極其痛恨俄國,但是限制于各種條件下, “局外中立”是唯一的選擇。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不過,雖然表面上宣布了中立,但是從清政府到老百姓,心裡都是傾向于日本赢的,是以對于日本“仗義相助”的行為非常歡迎,在日俄戰争期間,偷偷給予了日軍很多方面的協助。

一方面,袁世凱及北洋新軍為日本提供了情報方面的支援。

當時袁世凱手下有一個叫坂西大尉的人,它充當軍事顧問,每天把滿洲各地的情報翻譯成日文,送給當時日軍一個司令官叫仙波少将,最後再移交到日軍大學營。

這件事被俄國知道之後,公開表示不滿抗議。

據日俄戰争的直接參加者,一個叫谷壽夫的人回憶,大約在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末,俄國軍方曾經試圖對袁世凱進行暗殺,隻不過後來日本方面獲悉了這個情報,及時向袁世凱提出了警告,最終使俄國的暗殺計劃化為泡影。

1905 年1月13日,俄國政府公開譴責清政府,說“中國未能恪守中立,屢次違背,偏袒日本”。

其次,在奉天的個别地方團練,甚至直接參與了日軍攻擊俄軍的軍事活動。

在目睹了沙俄蹂躏東北之後,激于民族大義,東三省群眾的抗俄情緒一直十分高漲,經常私下偷偷幫着日軍進攻俄軍,好幾次都被俄軍抓了個正着。

1904年12月28日,俄國通報了清政府一個消息,說11月18日在太平嶺遭到了300名中國人的攻擊,他們身穿中國團練第一、二、三隊的字樣。

對此清政府十分恐慌,雖然明知事實但絕不能公開承認,隻是搪塞回複說“便查寬甸境内,并無太平嶺地名”。

另外,直隸總督袁世凱和兩江總督端方,也參與籌劃了撫恤日軍的活動。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袁世凱

1904年5月的時候,日本陸軍在東北奉天境内接連打了幾張惡仗,特别是九連城一戰,“傷亡幾及千人”。當時,日本駐滬領事,一個叫小田切的人,向清廷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由中國官商出錢撫恤日軍傷亡将士及其家屬。

直隸總督袁世凱和兩江總督端方聽聞之後,同意了這個請求,“密約數省,合籌一款,交小田切轉送彼國,附奏撫綏,并囑不登報紙 ”。

由此可見,當時清廷對于日軍的援助都是私底下進行的,除此之外東北的老百姓,也有參與撫恤日軍的活動。

據1904年2月28日《警鐘日報》的報道,東北群眾的情緒非常高亢,偏袒日本、诋毀俄國的态度,絲毫不做掩飾,是

“往往聞日本戰捷即喜悅不勝如夢如醉”

,甚至還有人混進日軍隊伍,幫助抗擊俄軍。

最終,如清政府和東三省人民所願,日本打赢了這場戰争,1905年9月5日,日俄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

日俄戰争中,清政府表面上“局外中立”,實際偏袒日本赢,為何?

日俄簽訂《樸茨茅條約》

不過,之後發生的事情,卻印證了中國一句老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天上沒有餡餅,隻有陷阱。

日本當初“仗義援助”中國抗俄的真實目的,非常不單純,日俄戰争結束後,日本就将長春以南的東北地區納入其勢力範圍 , 之後得隴望蜀企圖霸占整個東北。

過了26年之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日本在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的奴役和殖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