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鳳還巢》完美收官,“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讓票友過足戲瘾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12月25日訊(記者範雅琴 通訊員劉佩)繼梨園“黃金搭檔”于魁智、李勝素帶來的《太真外傳》後,12月25日晚,2021年“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随着李勝素的《鳳還巢》落下帷幕。

《鳳還巢》完美收官,“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讓票友過足戲瘾

《鳳還巢》劇照。夏俊俊 攝

自2017年以來,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北省演藝集團主辦,省演出公司承辦的“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已經成為江城戲迷們翹首期盼的戲曲盛會。今年歲末,6台高水準、名家荟萃的京昆藝術大戲亮相“戲碼頭”,在湖北戲曲藝術中心相繼上演。

梨園“黃金搭檔”攜手令武漢觀衆大呼過瘾

《鳳還巢》完美收官,“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讓票友過足戲瘾

《太真外傳》劇照。夏俊俊 攝

于魁智、李勝素這對“黃金搭檔”是“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的常客,不僅因為武漢是“戲碼頭”,更因為湖北有愛平劇,懂平劇的觀衆。12月24日,兩人在漢演繹的《太真外傳》取材于白居易的《長恨歌》。2012年,國家平劇院懷着敬畏之心,新排了這部梅蘭芳的經典之作。舞台上,于魁智飾演的“唐明皇”情真意切,李勝素飾演的“楊玉環”唱腔醇厚流麗,圓潤甜美,盡顯梅派真傳,讓觀衆大呼過瘾。

12月25日,李勝素為江城戲迷上演了一出《鳳還巢》。舞台上,李勝素飾演的“程雪娥”充分展現了梅派表演“神”“味”“美”的特色,其在表演中特别注意眼神運用的“神不離法,法不離神”。而為了給觀衆呈現最高品質的藝術作品,在《鳳還巢》中,于魁智等一衆平劇表演藝術家都甘當“綠葉”,為李勝素助演。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每每登台都引來觀衆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

史依弘、藍天聯袂演繹平劇經典劇目

《鳳還巢》完美收官,“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讓票友過足戲瘾

《四郎探母》劇照。夏俊俊 攝

率先登台湖北戲曲藝術中心的是海派大青衣史依弘和藍天領銜的上海平劇院的藝術家們。連續兩天,他們帶來了傳統名劇《四郎探母》和平劇現代戲《杜鵑山》。

“芍藥開牡丹放花紅一片”,12月11日晚,《四郎探母》驚豔登場。史依弘、藍天兩人憑借精美的扮相、深厚的唱功,引來觀衆陣陣喝彩。特别是史依弘上下場的旗鞋台步,盡顯梅派大青衣風範,不愧為“文武昆亂不擋、唱念做打俱佳”。

緊随其後上演的《杜鵑山》是一出千錘百煉的經典紅色劇目。該劇作為八大樣闆戲之一,承載了一代人的經典回憶。舞台上,史依弘扮演的“柯湘”,将共産黨人的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緻,唱腔演繹聲情并茂、爐火純青,尤其是“家住安源”“亂雲飛”等段落,引發觀衆強烈共鳴。據了解,為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上海平劇院精心複排該劇。觀看演出的觀衆中有不少尋找時代記憶的中老年人,也有專程追随史依弘等主演而來的鐵杆粉絲。

昆曲的古典美學頗受年輕戲迷青睐

《鳳還巢》完美收官,“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讓票友過足戲瘾

《牡丹亭》劇照。夏俊俊 攝

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攜手兩岸三地藝術家制作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自首演以來演出足迹遍布海内外20餘座城市,入場觀衆達80萬人次,其中70%為青年觀衆。而在擁有百萬在校大學生的武漢,說不盡缱绻深情的昆曲更是擁有深厚的觀衆基礎。

12月18日,蘇州昆劇院将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精華本)帶到了湖北戲曲藝術中心的舞台。在武漢的舞台上,“柳夢梅”一角由“梅花獎”得主周雪峰飾演,周雪峰2003年拜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蔡正仁為師,塑造了各種不同古代小生形象;“杜麗娘”一角則由朱璎媛飾演,朱璎媛擅演《尋夢》《偷詩》《千裡送京娘》等折子戲,享譽海内外。

在《牡丹亭》之後,蘇州昆劇院接連帶來了一出被稱為“南戲之祖”的《琵琶記》。《琵琶記》是元末戲曲作家高明的作品,有着近600年曆史,是我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也是官生與正旦行當的扛鼎之作。如此好戲來漢,吸引不少武漢的大學生們走進劇場。演出現場人潮湧動,大多都是年輕觀衆,昆曲的古典美學以及吳侬軟語中的美好愛情深深感動了江城兒女。

此次6台大戲都是首次登台湖北戲曲藝術中心。位于武昌區梅家山42号的湖北戲曲藝術中心是湖北省建設的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重點場館。自今年9月開業以來,這裡不僅成為武漢新的城市文化景觀,更成為戲迷心中的戲曲藝術殿堂。據了解,今後還會有更多更高水準的精彩大戲在湖北戲曲藝術中心上演。

【編輯:張文輝】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