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長不看
沒有單一食物能替代蔬菜,想要彌補蔬菜的營養缺口,需要整體飲食結構的調整。
在蔬菜吃得很少的情況下,吃點複合維生素+膳食纖維沒壞處。但在預防慢性病方面,補充劑還沒有被證明能起到和蔬菜同樣的效果。
每天都會收到不少私信問我,一些植物提取物産品好不好,蔬菜吃不夠的話補它們是不是就行了……
蔬菜可以被取代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事吧。

蔬菜可以被取代嗎?|pixabay
不吃蔬菜損失有多大?
從小時候逼着你吃蔬菜的媽媽,到成年後活躍在你資訊流裡的科普文章,都在告訴你,多吃蔬菜身體好。他們說得沒錯。
已經有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多吃蔬菜能預防、改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還能預防包括食道癌、結腸癌、胃癌在内的多種癌症。如果人人都能吃夠足量的蔬菜,每年在全球範圍内可以避免780萬起不必要的死亡。[1]
蔬菜吃得多的人,也更不容易胖。有研究表明,每天吃320g(4份)以上蔬菜的人,長胖的幾率隻有蔬菜吃得少的人約四分之一,腰圍也會更細。[2]
是以,我國的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吃300-500g蔬菜,其中最好有一半是深色蔬菜。
圖|pixabay
大家吃夠了嗎?
雖然道理都懂,但是很多人的蔬菜都吃不夠,根據2010-2012年的營養健康監測結果,我國人均每天蔬菜攝入量不足270g,達不到推薦量。
随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沒時間做飯、外賣蔬菜少,能吃夠每天蔬菜推薦量的人恐怕更少了。
更有人表示,“我就是不愛吃蔬菜,能吃點什麼别的把營養補回來嗎?”
蔬菜提供什麼?
從成分上來講,蔬菜對營養最大的貢獻展現在:
維生素C、維生素A、葉酸等維生素;鈣、鉀、鎂等礦物質;以及提供飽腹感、有益腸道健康的膳食纖維。
如果确實是蔬菜吃得少,也可以改善、留意現有的飲食結構,進行相應的補充。
水果能代替蔬菜嗎?
除了蔬菜之外,維生素的第二大膳食來源就是水果了。
特别是藍莓、草莓等漿果類水果和橙、柚等柑橘類水果,維生素C含量會比較高。另外像是車厘子、楊梅之類的深色水果,能提供的維生素A原、花青素等植物化合物也會比較多。
同時水果中鉀和鎂的含量也比較豐富。
雖然從總體上講,水果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化合物含量并不如蔬菜豐富,但能直接生吃更加友善,且減少了烹饪過程中的營養流失,算是不錯的補充。
但要注意,水果往往會比蔬菜有更高的含糖量,也不能吃得太多,我國膳食指南推薦的量是每天200-350g。
如果蔬菜吃得少,可以适當多吃一點低糖水果(其實桃、杏、包括西瓜糖就挺低的,相比之下棗、葡萄含糖量就比較高)。
但綜合考慮不能光靠水果代替蔬菜。
不能光靠水果代替蔬菜|pixabay
粗糧、全谷物呢?
我平時就建議多吃像是全麥、糙米、完整的燕麥片、荞麥、玉米、小米、高粱米這些粗糧、全谷物。
相比精米白面,全谷物沒有被去掉的外皮中含有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
對于蔬菜吃不夠的人,就更應該多吃粗糧少吃白米飯、白面條了。除了優先選擇雜糧飯、雜糧粥,還可以用洋芋、玉米、豆類替代一部分主食。
但光這種調整仍然不能補上不吃蔬菜的營養缺口。
粗糧、全谷物建議多吃,但也不能代替蔬菜|pixabay
還得多吃豆制品和堅果,喝夠奶
不少綠葉菜中的鈣含量是牛奶中的10倍,即使吸收使用率上差了一點,但綠葉蔬菜仍然是飲食中鈣的重要來源,甚至個别蔬菜鈣的吸收率也不亞于牛奶。
我國缺鈣的情況本來就比較普遍,如果綠葉菜吃得少,更要注意從其他來源補鈣。
比如每天至少也得保證300g奶,多吃豆幹、豆皮、豆腐等豆制品,每天吃一把堅果。
這些食物同時也是蛋白質很好的來源,可以考慮少吃一點肉,多吃一點豆類、堅果、奶制品。畢竟吃肉補不了多少鈣。
多吃一點豆類、堅果、奶制品|pixabay
别忘了菌藻類
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紫菜、海帶等菌藻類食物的膳食纖維豐富,比蔬菜有過之無不及,如果蔬菜吃得少,也可以多吃一些這類食物。
但是,這些要麼趁鮮即買即做、要麼要提前泡發的食材做起來好像并不比蔬菜更友善……
像是海帶、紫菜的碘含量比較高,如果有甲狀腺結節等問題,吃的時候要注意,至少避免一次吃太多。
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pixabay
限制飽和脂肪,少吃精制糖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營養成分,蔬菜中還有一些植物化合物,多種成分綜合作用之下,能對心血管健康起到保護作用。
如果蔬菜吃得少,要比健康飲食的人更注意避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食物,也就是肥肉、加工肉、燒烤、糖、糕點,這些都要少吃,鹽和油也更應該限制。
總之,沒有單獨某一種食物可以替代蔬菜的營養,需要在整體的飲食結構上都做出改變,才能達到和吃大量蔬菜相近的健康狀态。
補充劑怎麼樣?
很多人會覺得你讓我調整飲食真是沒希望了。你就告訴我買點什麼補充劑或者吃點什麼靈丹妙藥吧。
首先,在預防慢性病的作用上,并沒有證據顯示吃補充劑能起到和吃天然食物一樣的效果。
但不得不說,現代營養學已經把很多營養成分與人體的影響研究的很透徹了。在基本不吃蔬菜的情況下,吃一些複合型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還是有幫助的。
至于吃哪種牌子的、吃哪款。從成本效益的角度,我建議你選擇買一個國外的大品牌的,一般就不會差到哪裡。
但是你要注意一下,比如你隻吃蔬菜、水果吃的少,肉吃的挺多的,你購買的劑型裡最好不要再補鐵了。
還有注意一下碘的含量,如果你平時經常吃外賣、在外就餐,用的都是加碘鹽,可能碘攝入過量的風險也比較高。
植物提取物呢?
還有一些比如青汁、大麥若葉,植物的提取物、幹燥粉等等,這些東西單從補充膳食纖維的角度還是有價值的,對改善便秘有一定的作用。
從補充膳食纖維的角度還是有價值的|站酷海洛
有些植物提取物還能補充一些鉀等礦物質。
但整體營養價值和蔬菜還是差遠了,而且植物提取物并不能吃太多。
比如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提取物,像是菊粉(增加腸道負擔,導緻腹痛、脹氣等問題。
對于成年人來說,基本上每天吃25-30g膳食纖維是比較合适的量,如果是兒童,要按照能量需求等比例減少,基本上每天吃15-25g。
具體産品能吃多少可以自己參考它的膳食纖維含量換算一下,總之不要超過産品說明上推薦的每天食用量。
但這類産品的一個問題是比較貴(美國産品相對比日本的成本效益高點),如果你真的不差錢,選擇這類産品作為日常飲食的補充,其實也可以。
但也隻能作為補充,健康作用還是比不上直接吃蔬菜。
怎麼友善地吃上蔬菜
總之,這些辦法無論從成本效益和效果方面考慮,都不如直接吃蔬菜。
我個人建議你不如多囤點蕃茄,平時當零食洗洗就能吃。
點外賣的時候有意識地提醒自己點沙拉、加青菜。
在家煮煮冷凍蔬菜、蔬菜榨汁也其實都能友善滿足蔬菜的攝入量。
作者:顧中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