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陵往事:糾正與看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劉玉涵

12月14日這個普通的冬日,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上,江村大墓正式确認為漢文帝霸陵,糾正了七百餘年的曆史謬誤。

這為中國考古的第一個百年做了個精彩的收束——

100年前的冬天,河南省渑池縣仰韶村裡大量彩陶被發掘出土、重見天日,仰韶文化被發現,中國考古從那裡出發,至今走過了一百個年頭。

這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一代代考古工作者走向田野,而關于中國曆史文化的故事不斷從田野之下走出,走入尋常百姓家。

僅就浙江而言,上山文化确認了萬年稻作、跨湖橋的獨木舟表明了七八千年前人們的航海能力、河姆渡證明七千多年前就具有了比較發達的稻作文化、良渚文明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

這個周末,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在杭州舉行,進入候選名單的22個項目,都為浙江乃至中國的曆史填補了空白。

霸陵往事:糾正與看見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的陶馬(視覺中國供圖)

有人說,考古又不給人創造什麼經濟價值,我們為什麼要強調考古?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這樣說:“人類的終極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的考古就是通過實物資料,讓群眾了解我們的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統一多民族國家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我們的中華文明五千年是怎麼起源發展起來的?以漢民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是怎麼一步一步形成的?我們的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取得了哪些燦爛的成就?對世界文明、人類文明又作出了哪些貢獻?”

而且,中國考古與其他文明古國有一個最重大的不同,那就是我們考古的内容,是我們自己祖先創造并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産。

怎麼講?

“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它們都中斷了,沒有那種延續性。”王巍說,“而我們是五千年延續不斷的。”

這就意味着,我們的考古與我們的生活有着更緊密的聯結,我們的衣食住行、習俗觀念都與過去的生活息息相關。

是以,考古的每一個揭示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會感到自豪。王巍強調,考古對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動力源泉。

霸陵往事:糾正與看見

江村大墓K15出土的部分彩繪着衣式陶俑

回望2021年,從四川三星堆考古新發現到山西垣曲北白鵝東周墓地重要考古成果,從陝西西安太平遺址重要考古發現到浙江衢州發現疑似西周姑蔑國王陵……

中國考古的這第一百年,同樣收獲滿滿。而且,幾乎每一次重大發現,都會掀起廣泛的讨論熱潮。

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考古百年走來,越走越“熱”了。

“群眾的積極性、政府的重視、學界的責任感提高、媒體的努力,這幾方面結合,形成了現在這樣可喜的局面。”王巍很高興,大衆和考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他希望,中國考古在未來能夠繼續加強科學化、國際化和大衆化的步伐,在國際上走得更遠,與群眾走得更近。

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漢文帝霸陵被确認後,各社交平台裡出現的刷屏讨論了。

“無疑,霸陵是今年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王巍這樣評價。

帝王陵墓是古代重要的遺迹,陵園的制度、墓葬的結構、所反映的當時的禮儀制度、喪葬制度等,都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絕大多數的西漢皇帝陵園位置都已經确定了,但是霸陵在元明清以後确定的位置現在看來是錯的,這一新發現把漢文帝霸陵具體的位置确定了,對研究西漢時期墓葬、陵園的制度很有意義。“解決了曆史的謬誤,還曆史以真實。”

在“霸陵熱”稍稍淡去後,這期文化故事帶你回到白鹿原,回看在焦點背後的考古人與漢文帝,借此一窺“還曆史以真實”的中國考古百年。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