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當一家公司成為市場上某個時間段内的極重要變量之時,它的壓力和機會會成量級放大

文|柳書琪

編輯|謝麗容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每日出貨70萬-100萬台,每天零點一過,數字清零,沙漏倒轉,如同視網膜上閃爍着的幽靈倒計時。又是新的市場,靜候着新的争奪。

面對市場佔有率的數字起伏,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變得心如止水。大盤潮漲潮落,份額瞬息萬變,榮耀熬過了至暗時刻,此時過度關注反而容易動作走樣,倒不如做好手頭的事情,“任何份額都有可能。”

12月16日,《财經》記者在位于深圳福田的榮耀新總部大樓内見到了趙明。經曆了榮耀從生死存亡關頭到重回中國市場前三後,他平添了一分從容。

2020年底,這個年輕品牌的命運發生了曆史性的變化。華為宣布出售榮耀後,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榮耀由深圳市智信新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以及30餘家手機國代及省級代理商接手。

過去一年,受晶片供貨影響,華為的聲音在牌桌上淡了下去,市場佔有率從33%一路跌至10%,vivo、OPPO、小米、蘋果趁勢而起,各有收獲。

此時的榮耀,是深陷泥淖的華為送出的一葉輕舟,要探出一條生路,要活下去,還要強大起來。

背負希望的榮耀,一躍成為了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最重要的變量。

今年上半年,榮耀在國内的市占率一度低達3%,此後一路反彈。5月底,榮耀市占率9.5%。7月末,榮耀單周市場佔有率回升至14.6%。到9月底,榮耀市場佔有率已逼近前期曆史高點。

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榮耀超越蘋果、小米,跻身中國手機市場前三——這構成了榮耀不再關注市場佔有率的底氣。

中國手機史上很難再有這樣的故事:一個手機品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完成了墜入崖底又觸底反彈的全過程。

榮耀CEO趙明曾在2017年接受《财經》記者專訪時總結,這個行業變化太快,沒有長期的王者,但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财經》記者獲悉,榮耀打算在12-18個月内成為中國市場第一。

這不是一個小目标。要達到這個目标,榮耀要做到兩點:其一,保證在全球手機市場大盤萎縮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其二,要在高端市場有所突破。

過去,華為與蘋果是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的兩大标杆,但今年由于華為被迫缺位,再加上iPhone13系列的熱銷,蘋果已形成一家獨大之勢。第三方研究機構GfK的資料顯示,中國5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中,蘋果獨占40.6%,華為不足20%,其他國産手機廠商占比均在10%左右。

趙明對《财經》記者說,有蘋果這樣強大的競争對手,是手機行業之幸。這會讓産業形成向更高層次發展的良性競争,而不是一味的内卷。

他之是以不再着眼于市場佔有率數字的起伏,是因為手機産業的發展,從不是登頂遊戲。“榮耀的目标是擁有與華為、蘋果比肩的創新能力。”

戰役沒有結束。如何面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應對不容小觑的競争對手,以及錘煉、打磨自身的能力,都将是榮耀立穩腳跟之後還需應對的課題。

“在手機市場競争,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趙明說,“惶者生存,我永遠相信這句話。”

脫離母體

打傘的人離開了,要學會獨自在雨中跋涉

2020年8月17日,美國對華為制裁更新,堵上了華為向第三方廠商采購5G晶片的最後一扇門。很快,尚在華為體系内的榮耀沒有了新的晶片來源,眼看着庫存一天天消耗下去。

當時,榮耀的方向并不明确。榮耀中國區總裁王班在一次中國區會議上時說,“我們可能堅持扛下來,也有可能進入另一個行業。不管是什麼行業,我們都可以到行業第一,一個公司在一個行業能不能做起來,最後還是看隊伍。”

“隊伍有精神,有戰鬥力,能堅持,我覺得什麼都能幹起來。”他對《财經》記者說。

如果要被迫做出放棄主業的決定,一定是到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但還沒有等到這個節點,三個月後,榮耀獨立了。一個成長在大家庭裡、裹着棉衣的人,突然被扯去了遮蔽,暴露在冷風裡。

“打傘的人沒有了,商業判斷沒有更多人幫我們去決策,整個管理團隊的班子都要成長。”趙明說。

百廢待興。一月是深圳最冷的時候,榮耀新辦公室剛裝修完不久,還開着窗戶通風,雨飄進來,室内灌着冷風,員工都裹着毯子工作。因為IT系統尚未建成,連發放工資,HR都需要用Excel表計算。

但新生的榮耀擁有上下遊産業鍊上兩個獨特的優勢:其一,可以更自由地發展業務,擁抱全球頂級技術能力和資源,例如,在快速完成供應鍊整合重建後,高通把新款晶片骁龍778G首發在榮耀50系列上,缺芯問題自此得以緩解;其二,新榮耀的股東包括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這為此前正在全力拓展線下管道的榮耀雪中送炭。

但也帶來了現實的轉換騰挪問題。

首先,和華為的徹底切割,涉及人員調整、新辦公室的裝修、供應鍊的恢複、管道體系的籌備、團隊的擴張與建設。

其次,和高通的合作不可能無縫銜接,從麒麟晶片更替為骁龍晶片,榮耀需要在新款機型上設計能夠完美搭載高通最新款晶片的軟體平台。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人們看得見的是,榮耀晚于行業45天拿到晶片資料,早于行業30天釋出搭載骁龍778G的榮耀50系列,看不見的是榮耀研發團隊在背後悄然加速、再加速。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最不易的時候,榮耀手裡隻攥着V40和暢玩系列的幾款産品,貨量也極其有限。有經銷商直截了當提出質疑,哪怕要練兵,實習演練也需要子彈啊。”榮耀内部也曾有人不滿,公司備戰的要求很高,但沒有貨物就是紙上談兵。

其他手機廠商不會錯過這一難得的真空期。華為式微後,主流國産手機廠商都想接下這塊盤子。多款新機接連釋出,覆寫高中低端多個價位段,中國信通院資料顯示,今年1月-4月,累計上市了154款新機,同比增長15.8%。各手機品牌線上上、線下也在大鋪管道。

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資料顯示,從華為受到影響的去年三季度算起,到今年二季度,vivo市場佔有率從18%漲至23%,OPPO從16%到21%,小米從13%到17%。

在各家手機廠商狂轟濫炸式地推出高端旗艦機型的上半年,榮耀卻一機難求。從年底獨立到今年6月榮耀50系列開賣,近8個月時間裡,榮耀沒有釋出重磅産品。

“榮耀還回得去嗎?榮耀還能做成嗎?”趙明當時在内部做過一次直播答疑,螢幕上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射出來。好在,此時的榮耀雖還在蟄伏,但并不消極被動。供應鍊恢複、新機研發、體系建設,每一樁都在推進。隻等着一場東風。

趙明給員工的回答是,“肯定沒問題。現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今天我們克服的所有困難,都是以後吹牛的資本。”

練隊形、練瞄準、練射擊

沉默的日子裡,不能沒有信心和耐力

3月31日是新榮耀曆史上的裡程碑式。榮耀内外各方面整合完成,開啟新戰略的全面沖刺。

榮耀華南區域一位負責人對那天還記憶猶新,“(趙)明哥跟我們說,公司已經做好準備了,準備回歸。”他畢業後加入了華為,榮耀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二程,對于榮耀的重新出發,他的狀态是“摩拳擦掌”。

“練隊形、練瞄準、練射擊”,王班形容6月以前中國區團隊的狀态。盡管普遍缺貨,但團隊仍在備戰狀态,沒有懈怠。

同樣在等待的還有經銷商。他們中多數是榮耀的多年合作夥伴,如今又有30多家成為了新榮耀的股東。

2021年上半年,負責中國區市場的王班一直在密集出差,去各省跟銷售管道團隊座談,給他們講目标,讓大家看到希望。

在缺貨時期,僅有少數經銷商有過搖擺,大部分核心經銷商選擇了與榮耀站在一列。

“沒有萌生過退意。”話機世界通信集團董事長趙伯祥對《财經》記者說,在榮耀獨立之後那段“最黑暗的時期”,他反而加快了開設榮耀專賣店的速度。

揚州環球董事長徐家有與趙伯祥擁有相同的預判,同樣加快了在揚州、南京、泰州及下屬地市縣開設專賣店的速度。

據榮耀50系列釋出會上透露的資料,在缺貨階段,榮耀的合作夥伴依然建設了超過2500個體驗店和專區。五一期間,榮耀還啟動了“千店同開”,全國線下同時新開1000家門店。

榮耀一位西南區域負責人認為,管道商其實更相信的是品牌背後的産品和團隊,因為榮耀在曆史上有過很多成功經驗及技術的創新。

前述榮耀華南區域負責人告訴《财經》記者,新榮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度出發,體系化的工作方式、産品研發的實力、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以及最重要的、組織内部的DNA,都沒有發生變化。

“這是對彼此能力的肯定。”一位榮耀華東區域負責人說。新榮耀成立時的8000多人團隊都來自華為,打過許多場硬仗。“看到這群人出來幹事,有信心。”

多位榮耀區域負責人告訴《财經》記者,為了保證過渡期的運轉,除了和各級經銷商協同,當時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修煉内部,完成組織搭建、提升能力,也就是“練隊形、練瞄準、練射擊”。

缺貨問題尚未解決,距離榮耀50系列發售還有近兩個月,但門店已經做好了準備。

在榮耀上下“萬事俱備,隻待東風”的氣氛中,榮耀50系列發售了。

至關重要的一場勝利

第一場戰役勝利了,但這隻是開始

榮耀50系列是榮耀獨立後釋出的首款重磅産品,它身上疊加了太多意義:幹旱已久的管道迫切需要貨源的滋潤,榮耀中國區迫切需要一場真槍實彈的操練,市場與消費者也迫切需要看到新榮耀的成績單。

6月25日,榮耀50系列首銷當晚11點左右,線下門店陸續熄燈、關門,城市寂靜了下來。

陳野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裡,靠在沙發上閉着眼,靜坐,内心翻江倒海。

他給王班發了一段消息:“心裡面五味雜陳,想想一路走來和這半年兄弟們的艱辛付出,今天有這個結果,發自内心的感動和感慨。”王班回複:“我的回應應該能和你有回響。”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首銷當天,榮耀50系列線上和線下創造了新的記錄。上市的最初三天,創造了3000元-4000元檔位的銷售紀錄,超越了過往所有品牌單一機型的首銷期銷量。整個7月,在2000元-4000元價位,榮耀50系列位列第一。徐家有旗下門店的資料顯示,從前期的預售轉換率和到店購機率來看,榮耀50系列是同類産品的将近兩倍。

關于這場勝利,多位經銷商及分析師分析的原因大緻可以總結成以下幾點:

其一,2000元-4000元是榮耀此前最擅長的價位段,加上榮耀50系列的定價政策很有成本效益,它在同一價位幾乎沒有對手。

其二,作為此前的華為終端雙品牌之一,榮耀擁有品牌曆史紅利。

其三,目前的消費潮流是支援有設計感和成本效益的新銳國貨,這個因素很重要。

盡管榮耀50系列的價位段是榮耀的舒适區,但趙明不認為這是收複失地,“我們從來不覺得原來的市場就理所應當地回到我們手裡,每天零點一過,眼睛一睜,又是新的市場。”

結果沒有出來前,前述華南區域負責人隐隐覺得這款機型會熱銷,但心裡多少有些打鼓。他坦言,公司對一線銷售團隊設計的目标非常有挑戰性,以前從未賣過如此高的銷量——直到他看到全國首日目标全部達成、華南也超額完成了目标。

“克服了重重困難、吃了很多苦,突然間得到大大的驚喜,那種内心的歡愉其實沒有辦法表述。”

多位榮耀區域負責人在接受《财經》記者采訪時說,首銷當晚所有人都在盯着數字,看到全國各地目标陸續達成時,心潮澎湃。就像憋在水下太久,終于浮上水面,暢快呼吸。

這場勝仗來得正是時候,長達半年的“練隊形”總算有了結果。“榮耀50系列這場勝仗以後,兄弟們的心情立刻就好起來了。我的故事和承諾,也終于閉環了。”王班對《财經》記者說。

外界沒有預料到榮耀的回彈來得如此迅速且強勢。國内一家頭部手機廠商的一位高層人士向《财經》記者評價,對其他品牌而言,榮耀已經成為最不可小觑的競争對手,今年上半年這樣的增長視窗期基本過去了。

“往後每一仗都會是硬仗。”他說。

曾經有過猶疑的合作夥伴打消了最後一絲顧慮。一位河南經銷商對《财經》記者透露,今年上半年是榮耀在遊說合作夥伴、樹立信心,到了榮耀50系列後,風向變成他身邊幾乎所有經銷商都有興趣做榮耀。

趙伯祥作為核心經銷商,已經感覺到了風向。去年他和商場談開榮耀專賣店,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榮耀50系列首銷後,商場的态度大轉彎。“現在如果能找到Mall的位置,基本都是比較好的。”

首銷那天晚上,王班的電話一個接一個進來,“大家都太高興了。”

再下一城

慢,但不能亂

榮耀活下來了。

榮耀50系列是最大的功臣,上市至今,銷量在2000元-4000元價位段居于第一。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12月初,榮耀再釋出榮耀60系列,這系列手機基于先進算法和海量 AI 學習,可以提供AI手勢識别Vlog隔空換鏡等新奇的影像體驗。

在榮耀50系列引爆市場後,一年兩代,是榮耀對中高端市場和使用者需求的判斷。榮耀内部認為,它将延續上一代的“銷量神話”。不過,在中端價位段“造神”已不再是榮耀最看重的名額。

“當生存不是問題的時候,就要為未來做儲備,要解決的是怎麼打破發展的天花闆,避免不斷地在較低層次上自我重複。”趙明說。今後為了提升銷量和市場佔有率的短視行為,榮耀會少做,将注意力放在技術創新和高端體驗上。

在手機行業,中低端手機走量,高端手機樹品牌、掙利潤,這樣的模式目前還沒有被新的機制打破,一個手機廠商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單純量大不行,還得在高端手機市場有足夠的品牌号召力。

從2021年初到年尾,高端市場的喧嚣從未停歇。各家手機廠商都推出了4000元及更高價位段的産品,華為讓步的時機極其關鍵,過去華為與蘋果是中國高端手機市場“雙雄”,共同占據了近九成的市場佔有率。而現在,穩坐在高端牌面上的選手,隻剩下蘋果。

第三方研究機構GfK的資料顯示,全球500美元以上的市場中,蘋果市占率的增幅最大,由去年三季度的46%增至今年二季度的54.8%,在中國高端市場,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上升更快,從去年三季度的24.7%增至今年二季度的40.6%。

脫胎于華為的榮耀,自信能拿下這一城。

今年8月,榮耀再釋出Magic3系列,這是一系列針對高端使用者的機型,釋出價4599元起步。雖不是榮耀的舒适區,卻也無需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作為一個谷底反彈、從 “others”回歸的品牌,榮耀相當于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

據榮耀披露的資料,榮耀Magic3系列在釋出一個月後進入了中國市場4000元-8000元這一高端價位段的前三名。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高端的戰役早已不限于傳統的手機形态,戰火向折疊屏蔓延。此前由于螢幕折痕、生态适配、産品厚重等問題,折疊屏手機的方案并不成熟,隻是三星、華為等少數廠商的遊戲。

近一年,随着小米、OPPO的加入,折疊屏手機價格已跌破萬元,約等于一部普通高端手機的頂配版。而趙明認為,業内有許多折疊屏手機的解決方案,但隻是可用,卻稱不上好用。要優化折疊屏手機的體驗,仍然需要技術攻堅。

近期榮耀宣布,即将釋出首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我們希望能成為2022年折疊屏手機的引領之作,提供标杆式的體驗。”趙明說。

作别了昨天的榮耀,已經找到了正确的明天。

接下來的首要課題是了解什麼是高端市場,這對榮耀來說,難的是什麼,機會是什麼。

各家廠商都想攻下高端,但究竟什麼是高端?一種被普遍認可的觀點認為,價格高昂、營銷陣勢大,但這些都隻不過是昙花一現式的“高端”。真正曆久彌新的高端取決于兩點:過硬的産品力和獨特的品牌故事。

第三方咨詢公司BCI分析師孫琦認為,Magic3系列重要特點之一是影像系統,榮耀的多主攝融合計算攝影技術、底層技術的優化,以及支援晶片平台異構,最終實作更好的影像效果。這種産品和技術上的大力投入,是其市場佔有率快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趙明認為,業内做高端存在一個誤區,配置不等于品牌,拼湊高端元器件也不等于創新。“華為走過的路給所有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高端品牌的建設,沒有捷徑,也沒有僥幸,就是踏踏實實地回到底層創新上,不斷突破技術和消費者體驗。”

這恰恰是一些品牌沖擊高端但後繼乏力的原因,将過多的資源傾注在營銷上,在産品上的投入則相對要少。

榮耀做高端,但不會急于求成。智能手機的形态固定了太多年,外部技術正在發生巨變,這可能會給手機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而在新一輪的洗牌中,技術優勢和前瞻性的投入會讓新的選手跑到前面。

榮耀的耐心是,通過兩三代Magic産品的疊代,真正坐穩高端。

華為是國内唯一站穩高端的手機品牌,它的曆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從早期的低價合約機一步步蛻變,走到了奠定高端基石的Mate7,才有了後來的Mate和P兩大旗艦系列。

《财經》記者獲悉,榮耀傳承了華為在手機領域的核心技術,但這一批種子技術需要被延伸并發揚成更強大的技術。

榮耀最重要的優勢不在于冷冰冰的專利,而是這些跟着華為打下高端江山的、活生生的人。這意味着,榮耀有潛力複制華為在高端市場上的突破路徑。

新榮耀保證了一半以上的員工從事研發工作,目前約有5000多人的研發團隊。榮耀已把研發能力以北京為核心,随着規模和不同檔位的分拆,逐漸輻射到西安、上海、南京等新研發中心,各中心定位各自不同,互相協同。

硬科技的投入是一條漫長的征程,它意味着可能的彎路、沉沒成本、商業上的不協調,但趙明相信,技術創新是唯一能夠帶動全産品體系向前邁進的方法,沒有捷徑可走。未來榮耀将從大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兩個方向,謀求突破。

勝算和變化

對手不是别人,是自己

從影像聯名到高端代言,從自研晶片到大建管道,今年為沖擊高端市場,各家手機廠商亮出了各路招式。

在一片沸騰中,榮耀有自己的節奏。其他手機廠商都在緊張籌備自研晶片,榮耀卻是唯一沒有公開造芯計劃的頭部國産手機廠商。

趙明告訴《财經》記者,榮耀不會跟随别人的指揮棒,而是要基于現有的供應與技術發展的方向和節奏,做獨立的判斷。

他坦言,短時間内推出取代現有幾家SoC(系統級晶片)廠商的方案,并不現實,手機廠商的晶片更多是基于ISP(影像晶片)或部分功能單元的解決方案,榮耀也具備這樣的實力。但與其考慮如何補充晶片廠商的能力,不如将主晶片的能力釋放到最大,“業内最多隻展現了70%-80%”。

在今年的骁龍技術峰會上,榮耀産品線總裁方飛态度明确,如何釋放晶片的性能和能效比是榮耀技術層面的主方向之一,讓晶片“物盡其用”。比如在影像領域,榮耀與高通的合作,讓Magic3系列上真正使用了高通的智慧計算單元,使用率最大提升了25%。

在趙明看來,與晶片廠商從底層到應用層,共同定義和開發未來的産品,比單純為造芯而造芯,來得更重要。

30多家經銷商的參股,也是榮耀占領高地的獨特優勢。

線下市場一直是手機廠商沖擊高端的必争之地,但在手機行業,經銷商和品牌商之間的關系頗為微妙。正常情況下,經銷商更看重短期一款機型的銷售和利潤空間,品牌商更看重戰略意義。如果二者發生沖突,就會出現動作變形的情況。

要避免出現類似問題,王班總結了三點:合适的模式設計、隊伍自上而下對模式的認可、針對模式各個節點的考核。

榮耀的一大優勢在于經銷商的參股,經銷商從股東的視角出發,與榮耀榮辱與共。這意味着與一般的模式相比,經銷商會更着眼于榮耀的長遠發展,而不是短期收益。

作為中國區負責人,王班深知線下市場要做成功,必須要做到紮實。“要建立對線下全面的可視、可觸、可控的能力,能力的建設是最重要的。”能力不僅要沉澱到個人,更要沉澱到組織上。他不喜歡“換将如換刀”這句話,因為這意味着組織不夠成熟。

而要實作這種“可視、可觸、可控”的能力,不僅要靠自身團隊,更依仗的是星羅棋布的各級經銷商。

榮耀官方資料顯示,線下零售體系的終端數量已超過3萬家,包括專區、專櫃和授權體驗店,其中的建設重點授權店目前已有2000多家。另外,線下銷售總額占比超過七成,對于一個以網際網路手機起家的品牌而言,這意味着榮耀已線上下建立起強大的紮根能力。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它(榮耀)未來可能是我們最大的競争對手。”一位不願具名的手機行業高管向《财經》記者表示。他的判斷來自三個依據:産品力有預期,起點高;管道力強,如虎添翼;市場萎縮,高端市場大家都在一個起點上。

手機行業一個相對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中國市場能真正做成高端,關鍵一點就在于能否吸納華為和蘋果的使用者。

BCI分析師孫琦的統計是,榮耀Magic3系列使用者主要來自華為Mate和P系列、蘋果,以及上一代Magic使用者,這意味着榮耀初步展示出了高端承繼能力。

一切看來都在慢慢變好。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手機市場的大盤還在萎縮。據第三方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資料,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了9%至7650萬部,頹勢已難以逆轉。

“市場處在大收縮時期,此時的品牌力還能如何爬升,這是所有國産手機品牌都面臨的挑戰。”一位科技行業戰略咨詢專家對《财經》記者說。

王班此時反而不焦慮了。“大家都要面對一樣的挑戰。”他對《财經》記者說,榮耀沒有負擔,“明年保持增長,看起來不會太難。”

智能手機行業發展到今天,每個人手上有什麼牌、牌怎麼打都是透明的。所有的銷售資料、技術發展的幾大方向都一目了然。

“終端市場不存在出奇不意的機會,沒有投機取巧的方法,是以最終決定性的因素是你的戰略方向、産品、組織和執行。”王班說。

《财經》記者獲得的消息是,榮耀決策層的目标和判斷至少可以分為三個次元:其一,短期内保持增長;其二,中長期盡量接住華為和榮耀之前的市場盤子(約40%份額);其三,長遠成長為一個有科技創新力的“偉大”的産品公司。

“手機市場比任何市場變化都要活躍,最後你會發現,你的敵人不是别人,其實是你自己。”國内某頭部手機廠商産品研發某高層人士對《财經》記者說。

基因異與同

看清來路,才能找對出路

2021年,新榮耀成立後的第一個年會,主題定的是“統一目标、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榮耀高管團隊在内外的多個場合曾反複談起,榮耀現階段的關鍵詞是“統一”。

對于一個成立不滿一年的創業公司而言,團隊規模已從8000人擴張到上萬人且還在持續增加,這些人背景各異、想法千差萬别,怎樣把這些不同的人聚攏在一起,向着一個目标、發揮出最大的合力,至關重要。人才的管理、人心的向背,尤其有挑戰。

這是榮耀内部目前最重要的目标,打造一家統一的公司,塑造統一的文化。價值觀如同天然的溶劑,可以将不同風格的人才融在一起、彙成一股水流。

在榮耀内部,推行的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簡單高效、開放創新、追求卓越”的文化。

這與“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華為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處。王班認為,這不僅是因為榮耀脫胎于華為,絕大部分員工出身華為,更是因為華為是國内首屈一指的手機廠商,榮耀既要向華為學,也要向蘋果學。

趙明說,前半句解決的是為誰服務、員工獲得的價值和收益如何配置設定的問題,是榮耀的兩個拳頭。後半句則是基于消費電子行業的特點提出的要求。

以“簡單高效”為例,它是在警醒榮耀上下,當一家公司趨于龐大、習慣于按照某種方式運作,将很容易滑向官僚、遲緩。這種追求高效的理念落在日常實處,會變成具體的流程安排:設定專門處理員工投訴的秘書處、超過八成以上業務簡化為兩重審計。

榮耀内部流傳着兩句話,第一句話,“永遠不要忘記,你曾經是華為人”;第二句話,“要時刻記住,你已經不是華為人了”。

身為老華為人,前述西南區域負責人對這句話的了解是,那些曾經幫助華為成功的基因,榮耀要堅持和繼承,但相較華為,年輕的榮耀要更強調簡單、高效、聚焦。

後者,是榮耀在市場表現表象下的真正挑戰:簡單,意味着榮耀與經銷商的關系要單純基于商業邏輯,用制度化的方式實作共赢;高效,代表的是内部決策機制的效率,必須減少冗雜的行政流程;聚焦,則是重點關注消費者體驗、關注榮耀與合作夥伴的能力互補。

在這個基礎上,持續疊代産品力。這關乎全盤的戰略規劃與商業規劃。它既意味着對内要鍛造隊伍、打磨能力,也意味着對外要做好産品、服務使用者、占領高端。

“品牌是公司價值觀的外化。”趙明說,他不在意一時的市場佔有率高低,而在乎公司堅持的理念與創新是否落到實處、為消費者所感覺。如果每一步都走得實,那麼“沖高端隻是早一天和晚一天的問題。”

盡管回到中國市場前三、擁有上萬名員工,在許多公開場合榮耀仍自稱是一家創業公司,趙明依然保持着創業的心态。他最擔心榮耀在向上邁進的過程中趨于保守,因為即便份額再高,“也不要怕被超越、怕出錯。”

榮耀獨立一年,壓力、耐力和定力

“未來榮耀更強調的是,始終保持對事物快速積極的反應,保持好的心态。從低谷回到高峰,不是V字型的曲線,而像是一個微笑。微笑是榮耀面對這個世界的态度。”趙明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