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第二階段正常賽首戰,福建隊131-142不敵山西隊,兩隊為球迷們奉獻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對攻大戰,表現最亮眼的依然是外援。山西隊方面,費爾德作為首發,貢獻了43分6籃闆11助攻,西蒙斯隻打了16分鐘,還是高效的拿下了15分7籃闆。福建隊隻有高登一個外援,在這樣一支弱隊當中,高登在進攻端大包大攬,砍下了54分12籃闆14助攻的超級三雙,他的上場時間也達到了45分鐘。
視窗期裡,各支球隊的首要任務都是引進外援,可見外援在CBA聯賽中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強隊想要奪冠需要外援,中遊球隊想要進季後賽,想要取得好一點的成績,也需要外援來提升陣容實力,而弱隊為了不輸得那麼難看,同樣在引進外援。

外援确實提升了CBA聯賽的強度,讓比賽更具觀賞性,可是,對于中國籃球來說,這并非是一件好事。前些年,争冠球隊都是2-3名以上的球員同時上場,本土球員隻有打輔助的份,各項資料榜上,放眼望去,全部都是外援。姚明上任之後,對CBA聯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了上賽季開始的外援新規,外援新規對球隊在外援的使用上做了嚴格的規定,其中4節4人次的規定,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無論球隊引進多少名外援,在場上比賽的就隻能是1名。
此規定一出,觸動了一部分經紀公司的利益,他們将矛頭指向姚明,聲稱姚明這樣做,讓CBA退步了,人家NBA還有很多國際球員,不都是外援嗎?事實證明,外援新規之後,越來越多的年輕球員獲得了上場機會,胡明軒還拿到了總決賽MVP,中國男籃也有了改變,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而NBA确實有不少國際球員,可是頂尖球員當中,人家本國的球員占了大多數,外援去NBA打球,大部分是角色球員,隻有少數可以成為巨星,和NBA本土的超級巨星比起來遜色不少,數量也少了很多。
CBA引進外援沒有問題,而保護本土球員更重要,像福建隊這樣,新秀黎伊揚在第一階段時,已經能夠打上首發了,作為一名新秀,可謂是前途無限。高登回歸之後,黎伊揚不要說首發了,連上場機會都是擠出來的,48分鐘的時間,高登打45分鐘,黎伊揚隻上場了3分鐘,其中一半的時間還是在最後垃圾時間上的。試問,如果像前些年,外援就占據多個上場名額,中國男籃還如何發展,其實,在CBA成立之初,外援也就是來當角色球員的,中國男籃也出了三大中鋒。現在的外援新規并不是倒退,而是要讓CBA,讓中國男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