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幕末血風:日本會毀滅?提出救國之策的人,先被天誅在京都街頭

1811年,清朝嘉慶十六年,日本文化八年。

此年,林則徐中進士。

魏源補廪膳生,成為邊領工資邊讀書的秀才。

在日本,後來成為林、魏二人粉絲的佐久間象山,出生在松代藩一個下級武士家庭。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對近代日本影響巨大的思想家、軍事家的故事。

一、他被圈粉但不是腦殘粉

我們知道,林則徐、魏源思想相繼,乃鴉片戰争之後,最先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魏源的《海國圖志》,雖然入了後世的教科書,但在當時,影響并不很大。然,傳到日本,卻徹底改變了日本那些求新知者的精神面貌,他們覺得此乃奇書。

其實在編撰《海國圖志》之前,魏源于1842年編成了《聖武記》。

此書“前10卷以紀事本末體記述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間的軍事曆史;後4卷《武功餘記》為作者對有關軍事問題的論述……論述清朝的兵制兵饷、考證掌故。以及對城守、水守、坊苗、軍政、軍儲等問題的見解”。

此書為何會引發佐久間象山的共鳴?

因為他發現,《聖武記》比他的“海防八策”隻早了幾個月。

海防八策,字面意思很好了解。主要内容是——

幕府主導下,各藩國在海岸建築炮台、鑄造大炮、建造軍艦、訓練海軍、興辦學校、普及教育、選拔人才……

他的這些想法,跟魏源在《聖武記》裡的很多觀點不謀而合,都反映出他們對國家前途的思考。

是以,他不無驕傲地寫到——

幕末血風:日本會毀滅?提出救國之策的人,先被天誅在京都街頭

(佐久間象山櫻賦圖源網絡)

嗚呼,予與魏,各生異域,不相識姓名,感時著言,同在是歲,而其所見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謂海外同志矣。

《聖武記》之後,他又讀到了《海國圖志》,一時之間,對于師夷長技以制夷佩服得五體投地。

隻不過,他雖然被魏源圈粉,但仍有自己的思考。

二、從儒學者到蘭學者

佐久間象山自識字起,接受的便是儒學,尤其是朱熹的格物窮理之說。

但日本閉關之時,仍開了一扇窗。

那就是長崎的出島。

15、16世紀,日本與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做過生意的。日本自認為“華”,依着華夷之辨的理論,他們将自菲律賓一帶而來的“兩牙”商船稱為南蠻船,與他們的貿易,被稱為南蠻貿易。

他們隻想要貿易而已,但外國人一來,不免亂了日本人的心志。幕府舉起長刀,一斬而下,既斷了“兩牙”的貿易,也斷了很多日本人的腦袋。

最終,比較聽話的荷蘭人,被允許居住在長崎的人工島出島上,與清朝一起,成為日本貿易特許國。

幕末血風:日本會毀滅?提出救國之策的人,先被天誅在京都街頭

(明治時代的出島)

雖然一般日本人不得接觸荷蘭人,但幕府官員仍自荷蘭人那裡,學到了最新科技。

從人體解剖到制炮之術,當時西方的先進經驗,很快都能被介紹到日本,并形成了蘭學。

最初,蘭學并不能跟儒學分庭抗禮,因為在德川幕府統治之下,日本基本是和平的,槍啊炮啊,那都是不祥之物。最受歡迎的蘭學,乃是醫學而已。

然,到了19世紀中期,随着列強在東方越來越活躍,制炮、練兵等蘭學門類勃興。

1837年,26歲的佐久間象山,開始接觸蘭學。

很快,他就有了些成就。

不但依着荷蘭書籍造出了大炮,成功試射,還以荷蘭《步兵操典》為教材,訓練藩軍,練習炮術,教授西方科技史和軍事知識。

他還燒制玻璃,研究洋芋……

蘭學對他的改變,不止在器物層面,更使得的思想發生了劇變。他雖然被林則徐、魏源圈粉,但并不是腦殘粉。

三、對“老師”思想的反思

他與魏源雖然并未相識,但他将其引為同志,可以說是遙奉為老師。

他的經曆與學識,使得他并不盲從。

作為東方人,他認為,鴉片戰争,确實是“英夷寇清國”,但是他如此反思——

偌大清朝之是以戰敗,乃因“唯知本國之善,視外國為賤物,侮為夷狄蠻貊,而不知彼之熟練于事實,興國利,盛兵力,妙火技,巧航海,遙出己國之上”。

也就是說,他認為,清妄自尊大,以為地大物博,不怕西洋,英吉利法蘭西,不過是夷狄而已……

說白了,他就是覺得,清朝人用9世紀的眼光,看19世紀的事……

正因清朝吃虧在前,是以,他認為——

以夷制夷是個好辦法,但前提是,能制造出炮艦,禦敵于外海。而非像魏源強調的,堅壁清野,嚴密防守……

幕末血風:日本會毀滅?提出救國之策的人,先被天誅在京都街頭

(薩摩藩紡織所)

他并且認為,魏源對現代化軍艦的了解,太過于精淺了,純為走馬觀花……

他說,内聖外王是儒家的理想境界,但我們是生活在現實裡的人啊,要想拒列強于國門之外,實行王道的前提,乃是需用霸道之法。也就是說,要有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努力成為一等強國。

說起來,日本的運氣是好的。

列強先盯上了清朝,列強與清朝之間的戰争,既使日本有了居安思危之感,更激蕩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比清朝多出十幾年時間應對世界風雲激蕩。

四、動蕩亂世的犧牲品

清朝的讀書人,書讀好了,可以考秀才、舉人、進士。實在考不上的,就在鄉裡開私塾,教人讀書識字,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他們身上。

日本沒有科舉,但有私塾。

成為著名學者的佐久間象山,在28歲那年,在江戶,也就是後來的東京,開設了一家象山書院。

他的學生,稍了解點日本近代史的人都耳熟能詳。

勝海舟,後來幕府海軍司令,駕駛鹹臨丸,成為第一個穿越太平洋到達美國的日本船長。

坂本龍馬,倒幕主力薩摩長州聯盟的促成者,他的船中八策——幕府還大政于天皇,天皇開議會以決事,興軍事,改條約,修官制——這些都成為明治維新之根基。

吉田松陰,在老師的策動下,跟金子重輔一起,想求美國軍艦帶他們到美國看看。美國正與日本談判簽約,不欲橫生枝節;吉田松陰二人上岸後投案自首——當時日本人擅自出海,乃是大罪——佐久間象山亦是以被牽連,被判八年禁閉。值得一說的是,吉田松陰也有自己的學生,很多都是後來響當當的人物——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日本近代陸軍奠基者山縣有朋……

高杉晉作,經老師吉田松陰介紹,而拜佐久間象山為師。他曾受幕府指派,前往上海尋求貿易,跑遍上海欲求一本《海國圖志》而不得。後來建立奇兵隊,成為倒幕急先鋒。如果未在28歲時病亡,他的官位,當不在伊藤博文之下。

當然,佐久間象山在收這些學生的時候,雖然看重他們的潛力,但不可能知道,會出這麼多大人物。

更不會想到,自己乃鼓吹與外洋交往的開國派,但教出的學生,卻多是在攘夷運動中脫穎而出的。

隻能說,形勢比人強。

八年牢獄之後,他的思想更為成熟。

他提出,要“東洋道德,西洋藝術”,遵傳統之倫理,學西方之實用文明,這怎麼說怎麼像“中體西用”,更是後來“和洋折衷”的基礎。

他還認同公武合體,推動幕府與天皇的聯姻,緩和緊張關系,在尊王基礎上,加強幕藩關系,使日本真正統一,以應對越來越近的危險。

給他帶來殺身之禍,還是他那些大膽的開國言論。

馬國川在《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裡寫到:

佐久間象山與很多贊同公武合體卻反對開國的人不同,認為與西方各國通商是“天地公共之道理”。

他批評那些隻知輕視外國,卻不知西方諸國學術精研、國力強盛、火技精妙、航海精通,一旦與英國發生戰争,武士刀砍不過堅船利炮,肯定一敗塗地,丢盡古聖賢的臉面。

幕末血風:日本會毀滅?提出救國之策的人,先被天誅在京都街頭

(佐久間象山劇照)

他的這些話,無疑是狂熱氣氛下的冷水,結果不但澆不滅熊熊大火,反而會連自己一齊燒掉。

1864年,佐久間象山來到京都。

這裡是朝廷所在地,亦是強硬派的大學營。

借着列強叩關造成的幕府權威下降,壓抑了上千年的天皇與岩倉具視等公卿,正在發出狂叫。

他們要攘夷,要開戰。整個京都亂糟糟的,幕府的保衛力量與倒幕派在這裡殺來砍去,一片腥風血雨。

佐久間象山是想憑着自己的名氣與雄辯口才,說服公卿們支援開國的。

8月12日,騎着白色高頭大馬,行走在街頭的佐久間象山,被一刀緻命。

殺他者,乃幕末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彥齋。

佐久間象山,是當時天誅風潮的最新犧牲品。

5年之後,戊辰戰争中,他的學生們終于完成了尊王倒幕的使命。

朝廷重掌大權。

至于攘夷?

不存在的。

也許,最先喊出這口号的人,确實是真誠的。

但作為聰明人,他們很快會發現,相比前兩個目标,這個最難達到。

于是,它成為了一種吸引人的工具。

新貴們不但不能攘夷了,而且要開放國門。

幕末血風:日本會毀滅?提出救國之策的人,先被天誅在京都街頭

(戶田極子岩倉具視之女)

且比德川幕府時期,被迫打開國門時,開得更大,更主動。

這就是明治維新。

佐久間象山或許可以瞑目了。

他的理念,正在被踐行。

他被譽為日本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人。

明治4年(1871)1月13日,因反對開國,殺害佐久間象山的河上彥齋被處死。

曾經的攘夷英雄,在新的時代裡,被祭了旗。

不過,他也值得了。

畢竟,日本電影電視裡著名的绯村劍心,就是以他為原形塑造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