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的名氣多大不用多說,縱觀中國幾千年曆史,敢稱帝、稱王的人不計其數,但“霸王”這個稱号,确實沒幾個人敢稱,相比之下,霸王的霸氣程度甚至超過了皇帝。

今天我們要說的隻出1人1馬,就活捉敵國皇帝滅掉整個敵國的人,他并不是“霸王”,甚至說出名字來10人裡9個不知道,當時他隻是李淵手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武将,李淵都不認識他。他竟然敢請命去打大唐都沒辦法的國家,還成功了,究竟是誰呢?
時間要回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是唐高祖李淵的年号,也是整個唐朝的第1個年号。剛剛建立的唐朝,軍事人才極度缺乏,秦叔寶、尉遲恭等虎将,這個時候還在瓦崗寨“打工”,李靖也還是李世民手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吏。
這時候,唐朝并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10年才滅掉朔方的梁師都,完成統一。當年為了打敗自稱“西秦霸王”的薛舉,李淵不得不和李軌合作,結成聯盟,才消滅了薛舉,建立唐朝。雖然你剛剛才幫我消滅敵人,可“一山不容二虎”,于是唐高祖決定招降李軌。
李軌也不是個簡單的人。他是涼州著名豪望,和别的富豪不一樣,他經常救濟窮人,為人又能言善辯、足智多謀,遠近鄉親都愛戴他。當年隋朝末期地方割據嚴重,群雄四起,擔心自己的族人們受到“西秦霸王”薛舉的欺辱,李軌在衆人的支援下,當上了“河西大涼王”。
根據史料記載,“薛舉遣兵來侵,軌敗之昌松,斬首二千級,悉虜其衆”,吓得薛舉再也不敢找李軌麻煩,當時的人都說降得住薛舉的隻有李軌,是以李淵才來找他聯手,強強聯手他們當然成功了。
當上唐高祖的李淵心裡慌啊,強大的人是朋友當然好,可以後李軌準備滅他大唐咋辦呢?才結束大戰的大唐非常虛弱,而李軌“勝兵十萬,而地方千裡,險固自守”。這個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
安興貴,這個百度百科資料不足1000字的人,可見人們對他不熟悉的程度。他是涼州武威(今甘肅省武威市)人,北魏時期,安難陀開始世居涼州,逐漸成為武威豪門望族。
他對唐高祖李淵說:“我不帶一兵一卒,自己一個人和一匹馬就能完成任務。”李淵哪裡會信,問道:“李軌據河西之地,連好吐谷渾,興兵讨擊,尚以為難,豈單騎所能制也?”安興貴自信地說皇上你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
李淵想了想,反正他一個人去,失敗了對國家也沒什麼損失,成功了就更好了,于是,唐朝曆史上規模最小的“出征”開始了,安興貴1人對戰勝100000士兵的大涼國。
說罷,安興貴帶着他心愛的馬出發了,來到大涼國門前,他對着守門的說趕緊放自己進去,他親哥哥安修仁可是李軌皇帝的大将,深得李軌喜愛的哥哥向皇帝引薦了自己的弟弟,于是安興貴啥也沒做就當上“左右衛大将軍”。
很快取得李軌信任的安興貴總是有意無意試探李軌對唐朝的态度,李軌說道:“雖唐強大,如我何?”非常嚣張,但是也沒說錯。于是安興貴準備施行他的計劃,他和哥哥2個人把忠心的安家子弟都招來,再一步一步打入大涼國各個部門,掌握了大部分軍權,李軌還覺得高枕無憂。
恰逢涼州遭遇旱災,百姓們民不聊生,以前隻是富豪的李軌都經常赈災放糧,當上皇帝後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了,他就是不開倉,得,老百姓不服你了,安興貴抓住機會,起兵造反。
李軌起先還特别自信,你安興貴也想造反?這時才發現,周圍的人都叛變了,安興貴輕輕松松抓了李軌當俘虜。安興貴很講信用,沒有貪圖皇位,抓着李軌回到大唐,交給了大唐皇上。就此,威風凜凜的大涼國就那麼沒了。
李淵特别高興,再也不用擔心李軌了,而且财力、物力他一樣不用出,全靠安興貴自己努力,于是立馬“诏授興貴右武侯大将軍、上柱國,封涼國公,食實封六百戶,賜帛萬段。”安興貴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
安興貴1人拿下1國,這個記錄唐朝無人能破,在整個中國曆史上也堪稱奇迹。那麼傳奇的人物,為什麼知名度那麼低呢?你們知道嗎?
參考資料:《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