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跟古埃及到底有關系嗎?這事還真有依據。
夏朝,在很多古書上(包括司馬遷《史記》)都有記載,我們也一直相信夏朝是存在過的,不是神話。
可就是一直沒有“一錘定音”證明夏朝的實物。商朝的甲骨文裡把商湯都誇出花來了,可惜甲骨文裡,就是沒有商湯滅夏朝的記錄。
翻遍甲骨文,就是沒有夏朝的記載;翻遍所有考古遺址,就是确定不了是不是“夏朝”。

有人就腦洞大開了,咱們是不是往别處找找。假如《山海經》記載的範圍是全世界的話,那可找的地方就多了。
有人就把目光鎖定到了古埃及。仔細一摸索,還真就發現了以下依據。
?其一,文字。甲骨文跟古埃及象形文字相像,猜測甲骨文由古埃及象形文字進化而來。
?其二,青銅器。沒有發現商之前的青銅器,商的青銅器像是忽然産生了,關鍵是,材料放射性跟古埃及青銅器很相似。
?其三,基因。據說有有些特性基因,隻在埃及和中國發現。
?其四,長相相似。古埃及文物上的法老人物形象,跟中國人頗為相似。
?其五,河流。很多記載裡,夏朝有條很大河流是南北方向,而目前比較出名河流,隻有尼羅河南北方向。
?此外,進一步解讀三皇五帝和夏朝世系,似乎差不多都能跟古埃及法老能對應上。
于是乎,“夏朝就是古埃及”的說法橫空出世,上面那些證據靠譜嗎?靠譜不靠譜先放一邊。
從“大膽假設,小心論證”方面,本來沒啥問題。但是很顯然“夏朝就是古埃及”的證據,還沒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這不,有位中國學者,發表英文論文之後,外國網友首先就不答應了,更别說國内了。
夏朝從哪裡來?人類從哪裡來?誰不好奇?本着探索曆史的想法,去尋找答案是沒問題。可是有些人為了出名,故意整出一個奇思異想就不好了。
其實,關于夏朝的另外一個說法更靠譜。
有人認為夏商是同時并存過的,隻不過夏比商早滅亡。夏朝是後人的叫法,而商朝人對夏朝還有别的稱呼。
比如堯舜禹、夏朝的記錄裡,各方勢力怎麼叫呢?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有莘氏、有窮氏等等。
在商朝的記錄裡,各方勢力怎麼叫呢?鬼方、舌方、土方,龍方、羌方等等。到了周朝地盤擴大,合并了夏朝和商朝殘餘勢力,各方勢力就叫成了諸侯國。
把《山海經》記載的範圍,認為隻是中原一小塊的話,一切都好解釋了。夏朝、商朝有不同的發展軌迹,很可能文化、語言都不同。商朝屬于夏朝外部勢力中的“xx氏”,而夏朝屬于商朝外部勢力中的“X方”。
史料記載中商湯“鳴條之戰”,滅了夏朝。“鳴條”在晉南,而夏朝南北方向的河流,不就是山西與陝西段的黃河嗎?
那麼,商朝對夏朝的稱呼,就很有可能是“龍方”。這樣就是了解釋,為啥在甲骨文中找不到“夏”的記載,而甲骨文裡是有“商朝滅龍方”記載的。
這要是成立的話,夏朝就在山西找就可以了。當然也不排除,被商朝擠出山西的夏朝,跑到陝西做起了“鬼方”,“鬼方”在甲骨文裡記載更多。
【爾朱少帥說】
一百年前,您要是說:“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抓鼈”。鄰家小妹準保認為你說胡話。現在咱的嫦娥号,真就去了月宮。
奇思異想,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萬一哪天找到實錘證據呢?
祖先要住哪塊,咱還真管不了。管不了住哪兒,但擋不住好奇呀。
别一提“文明外來”就受不了,有點大膽想法很正常。人們的腦洞,不隻像“夏朝是埃及”一樣,把文明發源“搞進口”;“牧野之戰,商朝滅亡,商朝後人跑到南美”的說法,這不是在“搞出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