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争鳴”的空前盛景,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為代表的各學術流派,在不斷“争鳴”的過程中,締造了一場輝煌燦爛的思想盛宴。各流派的知識分子彼此诘難、争芳鬥豔,不僅豐富了當時的學術思想,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當時的思想開放程度以及學術發展,不僅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了政治思想武器,同時也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奠定了必然的基礎。但由于當時處于封建社會,是以無論哪個流派的學說還是思想,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都必須符合封建統治者的統治需要。

法家、儒家等思想流派,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才在“百家争鳴”的混亂局面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在秦朝統治時期,“法家”思想更是被作為“統治思想”所推崇。這與法家所提倡的“以法代禮”,也就是“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對于秦朝發展和強大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但是我們在看到任何曆史事件和問題的時候,都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并運用辯證思想,隻有這樣才能更客觀的去了解當時的思想和做法。秦朝運用“主張法治,反對禮治”的法家思想,從一開始積貧積弱到最後統一六國,這說明法家思想具有一定積極性。

但是在秦朝末年卻因為“法家治國”的理念,導緻秦朝由一個“大一統”國家,在秦二世的時候就土崩瓦解,正所謂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秦朝是法家思想的忠實信徒,雖然秦朝因推崇法家而盛又因推行法家而亡,但這也不能全盤否定“法家思想”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一、法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法家學派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但史學界普遍認為法家思想形成于先秦,在春秋戰國時成熟并形成體系。之是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法家與其他學術流派,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百家争鳴”之戰。

為了能夠說服其他學說以及統治者,法家以申不害、商鞅、韓非為代表,不斷闡述和完善法家的學說和思想。法家學派其實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以“富國強兵”為己任,主張通過變法進行革新。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法家學派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強調加強封建統治者的權利,同時,提倡積極發展經濟、鼓勵“耕戰”。這種思想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可以達到加強和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目的。

《漢書·藝文志》将法家思想列為“九流”之一。從法家思想體系上來看,法家思想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涵蓋法家思想、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以及政治思想等諸多方面。如果從細微角度剖析法家思想,不難發現這個流派所包含的思想十分豐富。

上至君臣下黎民百姓,既有對上層建築的統治構想,同時也有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實際應用。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改革、金融、貨币、國際貿易及運籌學等。這其實也是秦朝統治者,能夠大力推崇法家治國的根本原因。

二、法家思想對秦朝中興的影響

秦朝秦孝公時期重用商鞅變法,是秦朝統治與法家思想的“蜜月期”。商鞅根據秦國當時的實際現狀,向秦孝公提出“主張法家,反對禮治”的基本治國思想。秦孝公和商鞅為了能夠讓法家思想在秦朝順利實行,通過“徙木立信”的方式,讓秦國人認可了法家治國的可信性。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變法中比較徹底、效果比較明顯的變法強國典範。在文化教育方面商鞅認為,“禮樂”、“詩書”、“仁義”、“修善”、“孝悌”等儒家思想,不僅不利于國家發展,而且還很容易禁锢思想,并成為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秦孝公對商鞅所提出的“主張法家,反對禮治”不僅持肯定态度,而且通過統治權利對其變法行為大力支援。商鞅在《農戰》中提出“敵至必削,不至必貧”。在向秦孝公上表的

《畫策》中認為,“禮治”所提倡的“不作而食,不戰而榮,無爵而尊”,不僅不利于國家發展,甚至還會帶着國家走向覆滅的深淵。

在秦國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中,商鞅變法無疑是一種具有進步性的創舉。秦孝公大膽任用商鞅變法,也說明作為當時的秦朝統治者,他為了能夠讓國家早日擺脫困境,并且有朝一日能邁入強國之列的改革決心。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堅決主張采取“燔詩書而明法令”的手段,對支援“禮治”的人進行打擊和鎮壓。無論秦孝公還是商鞅,其實所代表的都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而崇尚“禮治”的舊貴族,為了能夠保持現狀和既得利益,卻在不斷阻撓和破壞變法。

秦孝公和商鞅所堅持的變法活動,其實也是舊貴族與新興地主階級沖突的展現。為了能夠順利變法,商鞅在秦孝公的訓示下,不斷培養能夠支援變法與革新的人才。“任其力不任其德”、“官爵必以其力”,“禁遊宦之民而顯耕戰之士”,其實就是當時支援變法與反對變法的一場争鬥。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代表的改革變法派,為了對抗崇尚“禮治”的舊貴族,不得不培養和提拔“耕戰之士”。這其實也是商鞅以法治思想為中心的一次變革手段。除了“獎勵耕戰”改革之外,其實“遷都鹹陽、設立郡縣制、開阡陌”等變法活動,為秦朝中興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三、法家思想與秦朝滅亡的關系

秦朝興于法家也敗于法家,出現這種現象既有曆史偶然性,當然也無法逃離曆史的必然性。秦朝在秦孝公時期大膽任用商鞅變法,在變法之後以朝從一個邊陲弱國,遷都鹹陽為證明秦朝開始中興之路。這也為後來秦始皇“掃六合”,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大一統”國家埋下了伏筆。

這不得不說是當時統治者、變法者的一次完美結合,秦國統治者的支援和商鞅變法的成效,都是秦朝中興的必然結果。在變法之後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同時,農業生産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定高度。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但是在秦始皇時期,雖然依然堅持“以法治國”的法家治國思想。但由于秦始皇個人好大喜功、驕奢狂傲的性格,再加上當時秦朝過于嚴苛的律法,其實都與當時的時代發展格格不入。“主張法家,反對禮治”的意識形态其實并沒有任何錯誤。

隻不過這種法家思想已經成為了不合時宜的統治思想而已。時代在不斷變化統治思想也應該随之變化,隻有這樣才能符合國家發展利益。但是在秦始皇以及秦二世時代,卻一味拘泥于“法治”而不懂得變通,導緻秦末社會沖突極度激化。這其實也是秦朝一統天下之後,繼續實行法家治國思想的必然滅亡之路。

四、結語

秦朝與法家思想共生共存,在符合曆史發展的時候,就會讓秦朝由弱變強。正如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使秦朝走上中興之路。但如果不根據客觀形勢進行判斷,而是一味的堅持法家思想,正如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此時的形勢已經發生變化。

法家思想為何會影響秦朝興衰?從“主張法治,反對禮治”入手分析

正所謂騎在馬背上可以争天下,但奪取天下之後依然騎在馬背上治天下,而沒有給國家和黎民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這種做法的結果隻能是導緻國家覆滅。秦孝公是秦朝的中興之主,秦始皇是秦朝大一統的功臣,而秦二世卻是秦朝走向覆滅深淵的劊子手。也就是說順着曆史潮流發展國家就會中興,而逆着曆史潮流行進,最終隻能是自取滅亡。

【參考文獻】

鄧學忠《商鞅改革度量衡制的曆史功績》

王政祥《商鞅變法是怎樣取得勝利的?》

範雲松《''秦王掃六合''與統一度量衡》

張華中《中國古代史上的三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