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首先要說明一點所謂“德”的問題!戰國時期,誰都能看出來,周天子已經絕對沒有希望再複興了的。将來,肯定會有一個新的王朝取代周天子。那麼至此,已經出現了兩次王朝的更疊了,商朝取代了夏朝、周人取代了商朝,将來會是什麼人取代周朝呢?王朝的更疊有什麼規律嗎?

戰國七雄
這個時候再山東齊國出現了一個叫談天衍的人,他本名鄒衍,因為經常縱論一些天機,是以被人們稱為談天衍。在戰國後期,五行相克的思想觀念已經普遍被人們接受。于是,鄒衍就開始用五行相克的觀念來解釋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他認為,朝代的更疊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規律來進行的,夏朝時木德,商朝是金克木,商朝是金德。而周朝,火克金,周人是火德。将來,取代周朝的人在五行之中占據了“水”德。
秦始皇
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秦朝就以周王朝的替代者而自居。周人既然屬火,水克火,秦人就以水德而自居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之後,劉邦奪取了關中,并且以關中為根據地最終統一天下,建立了漢朝。我們常說,漢承秦制。其實,漢朝所繼承了不僅是秦朝的制度,也包括秦人的“水”德。劉邦在奪取了關中之後,無論是國家制度還是其他各個方面,都繼承了秦朝。比如,秦朝的曆法叫颛顼曆,以十月為歲首。劉邦即位後,一直沿用了這一曆法。一直到漢武帝太初改曆之後才放棄。這個時候朝廷的幸運色就是黑色,色尚黑,劉邦本人更是以黑帝自居。
但是,在秦朝畢竟是被劉邦推翻的,是以在西漢人的觀念之中,最大的政治正确就是抨擊秦朝。既然是這樣,漢朝和秦朝肯定不是同樣的德行!在漢文帝的時候就有人主張,漢朝在五行之中屬土,這是因為既然秦為水,那麼土克水,漢朝就應該是土德。不過,在漢文帝、漢景帝的時候,朝廷的重點不在這些方面。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對内外的制度進行了很多的變革,其中也包括這個德行問題。後來,漢武帝采納了漢為土德的意見,其标志就是太初改曆,正式宣布漢朝為土德。
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帝
但是,後來,為什麼又說漢朝為火德了呢?這是因為,在西漢中後期,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人們認為曆史的發展,朝代的更疊不是按照五行相克的順序進行的,而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來進行的。在這樣的一個譜系之中,周人被認為是木德,而秦朝依然被認為是水德,木之後應該是火,是以屬水的秦朝必然是短命的。接着才有了屬火的漢朝正式登場!這種觀念出現以後,從西漢後期到整個東漢,人們堅信漢朝在五行之中是屬火的。
劉秀畫像
可是,“赤帝子斬白帝子”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故事是劉邦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編造出來了的。說當年劉邦曾經在芒砀山殺了一條蛇,而這條蛇就是白帝子,殺了這個蛇的劉邦就是赤帝子。前輩學者對此也有過解釋,這就要從五行與五方的關系來說了。在古人的觀念之中,東方屬木,是青色。南方屬火,是紅色。西方屬金,是白色。北方屬水,是黑色。中央屬土,是黃色。在當時的方位之中,楚國在南方,而秦人在西方。南方是紅色的火,西方是白色的金。當時反抗秦朝的主力就是南方的楚國。是以,身為楚人的劉邦集團才編造出了這樣的故事,意味着南方的楚人必然要消滅西方的秦人!
當然,你可能覺着這些觀念都是非常荒謬的。但是,我們要曆史第來看待這些問題。古人一直試圖去揭開曆史的謎團,天機到底是什麼。大概到唐宋以後,人們才不再相信這些東西。有機會可以去看看顧颉剛先生的《秦漢的方士與儒生》,還有錢穆先生的《秦漢史》,可能對你會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