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姓,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據悉,在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曆頗有才幹,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聖瑞出現,是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曆,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

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後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地土著推舉為君長,号稱句吳。太伯死後,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為武王)滅商後,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号改稱吳,并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紮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後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阖闾,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紮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衆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

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吳姓遷徙分布

在秦漢以前,古代的吳國是在當今的江蘇省無錫縣一帶,而此地也是吳姓的發源地。

但吳國滅亡後,夫差的太子吳鴻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後還繁衍于江浙、安徽、山東、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時期,吳氏已廣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時有吳姓将佐随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唐僖宗時,有吳姓将佐随王審知入閩,皆在福建安家落戶。宋明以後,吳氏稱雄于東南,其中季紮的53世孫吳宣是後蜀驸馬,家族顯赫一時。吳宣的5世孫吳吉甫是吳氏入粵始祖。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氏遷居台灣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禮部員外郎吳光鬥,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灣)。吳氏遷居香港,大約始于元代。

吳姓在台灣為第七大姓。台南縣吳姓人最多,還有在嘉義、雲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廣東沿海吳氏有許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謀生創業。現台北縣新店安坑吳姓人家是于順治年間從福建移居入台灣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間平和人吳鳳父子到台等。發展至今,其中最為顯赫的一支是吳伯雄家族。吳伯雄現任台灣國民黨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長等要職,其家族号稱吳氏"全台第一家"。

吳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吳人東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變成日本皇室。吳氏在東渡日本的同時,還有大批人南遷,進入今越南地區。其中季紮的50世孫吳權于939年稱王,建立了越南曆史上最早的獨立王朝--吳朝。南越政權最後一任總統吳庭豔即吳權之後。

現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吳姓為第六大姓。東漢時有吳風進入北韓,發展至今,吳姓稱為北韓143個姓氏中最常見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後,吳姓還有人移民南洋,遷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國、緬甸等國,近代,又有人旅居歐美。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滑動檢視更多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姓在曆史上的名人

吳起,戰國時軍事家。後世把他和孫武并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陽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吳漢(?—44年),字子顔,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将、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道子(約680-759)唐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畫聖”。

吳權(898年-944年)南漢靜海軍節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楊廷藝為牙将矯公羨所殺,翌年吳權從愛州(今清化)出兵擊殺矯公羨。939年,敗南漢軍于白藤江,稱王,建都古螺(今河内西北,紅河北岸,為原唐代安南都護,即交州),進而造就越南脫離中國統治,被後世視為古代越南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吳權去世,享年四十七歲,在位共七年。

吳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今漳州台商投資區白礁村)人,被民間尊為“神醫”。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開洞(今貴州省黎平縣)人,吳勉起義首領。

吳承恩(約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說家,被認為是《西遊記》作者。

吳有性(1582—1652),字又可,漢族,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撰寫成了全新的《溫疫論》一書,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他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大膽提出“疠氣”緻病之學說,在世界醫傳染病學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是以赢得後人的廣泛尊重。

吳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遼東人,吳周政權建立者吳周太祖。

姓氏文化|吳姓的起源及姓氏名人

吳敬梓,清代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的傑出諷刺作家。

吳沃堯,清代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

吳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學家。著有植物學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8.1—1927.11.29)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吳虞,學者,猛烈抨擊舊禮教和儒家學說,胡适稱他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

吳姓作為大姓,在曆史的發展中綿綿不息是難能可貴的,吳姓中的名人也是衆多,可見吳姓的繁榮昌盛,而吳姓背後的由來,我們也應去了解和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