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聯考無疑是現代社會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的考試,如果沿着曆史長河,回到古代中國,就會發現選拔人才一直是古代社會中要的一項工作,而與選拔人才相适應,就必定會出現一套制度,來規範選拔行為。

說起古人考試,我們的腦海中經常浮現出的可能是一個書生背着書箱進京趕考的樣子,那古代的科舉制度究竟是怎樣演變的呢?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一下。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科舉制度其實是中國古代用來選拔人才或者是官吏的制度,歸中央管轄,一般采取分科考試的方法,而科舉考試之是以存在,也是與社會秩序的穩定以及政權的穩定有重要的關系。

如果中央政府從民間選拔人才,那麼就可以最大可能的将社會各層的人才集中到中央,有利于打破貴族對于官場的壟斷,而且古人一般都傾向于讀書為官走向仕途,是以科舉制度的普及也有利于在社會上形成好學的氣氛,既可以有利于社會秩序,也可以維護封建統治。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從隋唐時期開始,科舉制度産生并不斷發展,在唐朝,科舉的種類不斷豐富,設定了五十多種科目,而我們最為熟悉的明經和進士兩科便是唐朝最受歡迎的科目。

除了考察一些經文等,更是考察詩文賦文等,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考生熟練掌握古人的文章,并擁有自己的見解,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大家很多就是出身進士。

在武則天時期,唐代還出現了武舉,主要是選拔一些骁勇善戰,有勇有謀的軍事人才,由兵部管轄,而且一般考中的較多,主要考察馬術或者射箭技術等。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唐代科舉制度比較完善,而且種類多樣,為國家選拔了大量的人才,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唐朝的國力強盛與此也有重要的關系。

到了宋代,科舉考試的科目種類就大大減少,進士科目依舊最受歡迎,但是宋代增加了錄取名額,給更多的人才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一種三級考試,相應而生就産生了殿試、省試等。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元代社會關系較為複雜,異族入侵,科舉考試斷斷續續,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是以在元代社會中科舉制度沒有産生很大的影響。

但是總體上也延續了宋代的考試方法。明朝可以說是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在這個時期,科舉制度得到了極大的重視,考試種類多樣,而且非常嚴密,很少出現舞弊狀況。

但是明朝有一點為人所诟病,那就是主要考察八股文,使得學子都紛紛學習八股文,造成了學子精神死闆,學術氛圍雖然濃厚但是卻缺少靈活變通的特點。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在明代的科舉考試中,很多進士都是出身寒門,是以可以看出科舉制度給了許多寒門子弟步入仕途的機會,對維系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到了清代,科舉制度依舊發展,但是主要針對滿族人有很多的政策,很多漢人沒有機會進入國家的機構中的核心地位,直到後來科舉制度廢除。

不可否認,科舉制度在中國曆史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以相對公平公正的方式擴大了選拔人才的方式和範圍,使人才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并且緩和了社會沖突。

寒窗苦讀,奮力拼搏,科舉制度那些事兒

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氛圍,長此以往,對國家的經濟政治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促進了文學的發展,使得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擴大。其本身也有一些像束縛思想等缺點,但是科舉考試一直以其自身的獨特特點伴随着中國曆史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