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在俄國早年與周邊國家,波蘭,立陶宛等國家陷入沖突時,克裡米亞常常插手謀取利益,并且也和沙俄産生了沖突。在沙皇俄國崛起後,克裡米亞汗國就不免成為俄國進入伏爾加河下遊流域的下一個目标。這也就不免和奧斯曼土耳其産生了沖突。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從宗教上來看,沙皇俄國信仰東正教,在拜占庭滅亡時迎娶了拜占庭公主,自稱第三羅馬,是東正教的堅決捍衛者。從民族上來看,沙俄将自己視為斯拉夫民族的集大成者,全體斯拉夫民族的守護者。而奧斯曼帝國從塞爾柱人建國起信仰伊斯蘭教,在巴爾幹先行擴張,獲得了巨大的疆域,并且滅亡了拜占庭帝國。從民族上看,奧斯曼巴爾幹領地内民族衆多,其中不乏包括南斯拉夫人,奧斯曼帝國實行''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和平'',對宗教和民族問題較為寬容,但在民族主義興起後,這恰恰成為了巴爾幹火藥桶,後幾次俄土戰争,和兩次巴爾幹戰争,都同巴爾幹複雜的民族問題有關。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從兩國的本質性質來看,就決定了兩國的沖突不可調和,也不可能調和。沙皇俄國作為第三羅馬帝國,一心想要染指居士坦丁堡;而奧斯曼帝國則也以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稱,曆屆蘇丹将自己頭銜加上為''羅馬帝國的凱撒'',但這反而與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背道而馳(希臘化東羅馬統治者的頭銜被稱為''巴塞勒斯'')。奧斯曼和沙皇俄國這兩位不正統的''羅馬''都稱自己為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并且互相敵視。同時,沙皇夢想成為全斯拉夫人的皇帝,是以針對奧斯曼治下的斯拉夫民族,也是雙方沖突的一個沖突點。

從地緣上來看,俄土戰争爆發之前,奧斯曼土耳其将影響範圍投入在東歐以及烏克蘭,而俄國在積極向南方的大草原擴張,這就不免和哥薩克人,克裡米亞,還有奧斯曼帝國産生了地緣沖突。同時和波蘭在''大洪水''時期受到削弱,俄國侵入哥薩克烏克蘭也有着關系,讓我們來看俄土戰争的細節。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阿斯特拉罕永眠大教堂

第一次的俄土戰争發生在1568年,(按照常理來說1676年已經是第二次俄土戰争了,按照這個計算方式,一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共發生了十二次俄土戰争。但一些人将1676年視為第一次俄土戰争,那麼就隻有十一次。)第一次俄土戰争的起因是沙皇伊凡四世在1556年征服了阿斯特拉罕汗國,切斷了亞洲到小亞細亞的貿易,奧斯曼帝國對伏爾加河下遊的影響力遭到削弱,于是在1568年對俄宣戰。盡管奧斯曼土耳其遠征到了阿斯特拉罕,但是依然被擊退,第一次俄土戰争以奧斯曼的戰敗而告終。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俄羅斯皇帝彼得大帝占領亞速

第二次俄土戰争發生于波蘭''大洪水''之後,大洪水直接導緻了波蘭立陶宛的衰弱,在東歐産生了權利真空,奧斯曼從波立聯邦手中奪取了波多裡亞地區,而沙皇俄國從波蘭獲得左岸烏克蘭、斯摩棱斯克一帶和北頓涅茨克等領土,并且同波蘭建立了針對奧斯曼的防禦戰略,并共同管理紮波羅熱哥薩克。奧斯曼對烏克蘭地區的插手是第二次俄土戰争的爆發成因,哥薩克在俄國的幫助下發動了起義,反對土耳其的擴張。俄軍和土軍圍繞着奇吉林展開了一系列軍事行動,最終俄國獲勝,雙方簽訂了《巴赫奇薩賴合約》,俄國獲得了更多的領土。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第三次俄土戰争發生在''偉大的土耳其戰争''中,穆罕默德四世打造了近20萬人的軍隊入侵神羅,在大維齊爾的帶領下遠征維也納,波蘭國王楊·索别斯基破天荒的說服瑟姆議會,集結了3萬人南下解圍。楊·索别斯基到達維也納後,帶領1萬8千騎兵,在3千精銳翼騎兵的帶領下發動了史詩級别的騎兵沖鋒,翼騎兵維也納之戰成為了傳奇,永久記錄在曆史中。維也納圍城解除後,土耳其與歐洲諸國''神聖聯盟''的戰争中處于下風,1686年,俄國加入神聖同盟,第三次俄土戰争爆發。俄國發動了對于克裡米亞和亞速的遠征,但此時彼得大帝準備同北方的瑞典開戰,于1700年簽署了《居士坦丁堡和約》,俄國獲勝,并且獲得了第一個黑海入海口,亞速港。

1709年,大北方戰争迎來高潮,瑞典軍隊兵敗波爾塔瓦,瑞典年輕得傳奇國王卡爾十二逃往奧斯曼境内請求奧斯曼幫忙,幾個月後,奧斯曼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向俄國宣戰,第四次俄土戰争爆發。彼得大帝親征至普魯特河,卻陷入了重圍,這一次俄土戰争以奧斯曼帝國的勝利告終,奧斯曼帝國重新奪回亞速港的控制權。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第五次俄土戰争發生在俄奧組成反土同盟的大背景下,1735年,俄國向奧斯曼宣戰,兩年後奧地利參與戰争,俄國發動了對克裡米亞的遠征,但奧地利卻被暴打,1739年,奧土,俄土恢複和平,俄土領土不變。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第六次俄土戰争成因是1768年俄國幹涉波蘭内政導緻的巴爾同盟起義,這為瓜分波蘭打下了基礎,奧斯曼帝國為了削弱俄國,對俄國宣戰。傳奇名将蘇沃洛夫攻占多瑙河兩公國。俄國獲得了部分領土,并獲得了克裡米亞汗國的統治。

第七次俄土戰争源于奧斯曼帝國和俄國的克裡米亞沖突,奧地利也加入了這場戰争。但迫于法國大革命,奧地利快速的獲得了一小片地區,退出戰争,1792年,俄土簽訂和約,俄國勝利,獲得葉迪山地區。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第八次俄土戰争在拿破侖戰争之中。1806年,随着拿破侖在奧茨特利茨勝利,奧斯曼和俄國開戰。1812年,俄國獲得了比薩拉比亞地區。

1827年,希臘獨立戰争爆發,英法俄幹涉革命,第九次俄土戰争爆發。1829年,俄國獲勝,并且獲得了黑海和高加索部分領土,同樣獲得了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控制權。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1853年到1856年,克裡米亞戰争爆發,也就是第十次俄土戰争。俄國主要目的是将巴爾幹和高加索的東正教納入勢力範圍。戰争以英法土撒勝利告終,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重新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第十一次俄土戰争發生在1877爆發,巴爾幹各國都發生了反土大起義,奧斯曼鎮壓了保加利亞四月起義,俄國以解放巴爾幹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各族為借口,向奧斯曼帝國宣戰。羅馬尼亞很快解放,塞爾維亞和黑山公國也加入進攻,俄軍攻勢迅猛,但尼古拉耶維奇被奧斯曼努裡帕夏拖在了普列文,擋住了俄軍的攻勢。最終俄軍劍指居士坦丁堡,1878年3月3日,雙方簽署和約,但和約内容過于傾向俄國。同年6月,俾斯麥和歐洲列強重新規劃了巴爾幹的局勢。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第十二次俄土戰争被算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結果衆所周知,奧斯曼加入協約國,最終戰敗,丢失了絕大多數的領土,但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上司下,完成了土耳其獨立戰争。世俗的土耳其成立。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成立了紅色蘇聯,退出了戰争。

俄土兩國曾産生兩百多年的恩怨,為何進行了十二次戰争?

我們從此可以看到俄土十二次沖突的總體發展,前期幾次俄土戰争的聚焦點在伏爾加河下遊流域和烏克蘭的争奪,中期的争奪圍繞着黑海出海口,以及黑海沿岸的控制權,中後期的沖突發生在高加索,以及羅馬尼亞兩小附屬公國之間。最後的三次戰争圍繞着巴爾幹的民族問題。宏觀角度上來看,滿足在開篇提到的沖突,這也是不間斷的俄土戰争史的推動力發展。

雙方的沖突結果是俄國大大擴大了其勢力範圍和領土,奧斯曼帝國走向了衰弱。最終,兩個國家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王冠落地,走下了曆史舞台。兩個''自稱羅馬''的曆史,也停止在了曆史的書頁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