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曾國藩這位頗富傳奇性的曆史人物,至今評價有褒有貶,但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幾個曆史重要角色對曾國藩的評價卻無一例外地高。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毛澤東評價曾國藩: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評價曾國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将為相一完人。”梁啟超評價曾國藩:“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曾國藩,這位間接影響着中國近代史的曆史人物,誰想到,他的出生地,他的老年居住地,竟然那麼偏僻,到了湖南湘鄉的一個山溝溝裡,在那個山溝溝裡,你左尋右找,終于發現一座樸素卻又莊重大氣,充滿着沉甸甸曆史感的鄉間“侯爺府”。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曾國藩不是皇室出身,不是貴族,隻是一個鄉土出來的普通人,換到那個時代,充其量也隻是一個湖南地主家的少爺,然而這個地主家的少爺,他一路做官,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毅勇侯,一路招兵買馬,練成了當時無人能敵,讓太平天國聞風喪膽的“湘軍”,他一路提拔收攏人才,成就了晚清時代一批科技文創人才。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曾國藩的富厚堂,居住了增氏家族5代族人,據說是中國唯一一座鄉間的侯府,這裡雖然莊重氣派,但是如今走進這座“侯爺府”,所見更多的,也是這裡難得一見的農耕文明的“鄉土氣”。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建築功能分類還算比較明顯。宅南藏書樓,八本堂正宅,大院前有官轎存放處,大院東側是糧倉、農具存放地和牛羊圈,大院西側是花廳,也就是宴會廳,正宅的兩側是卧室。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富厚堂的卧室不如曾國藩出生地白玉堂多,但是房間卻比白玉堂的面積要大。房間裡如今已經沒有擺設,隻在宅南的藏書閣一側看到曾憲植曾經居住過卧房裡看到老式3木床和衣櫃。曾國藩和歐陽夫人的卧室家居基本上都在富厚堂外側的思雲館内,那裡有一代侯爺曾經睡過的床,用過的小書桌。這些家居看起來簡陋不已,卻都頗具曆史色彩,是那個年代的特色。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在官轎庫中,也就是我們現在人所用的車庫,這裡存放着兩架官轎。一架官轎是四人擡,一架官轎是二人擡。官轎不僅是古代官員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權勢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的官品,在轎子的形狀類型,帷子的顔色、帷幕用料、裝飾物及轎夫數量,就可以區分乘坐轎子人的不同身份,官員所乘坐的轎子,有二人台和八人擡之分,三品以上的官員,準乘坐綠呢轎,在京乘“四人擡”,出京乘坐“八人擡”,外省巡撫乘坐“八人擡”,四品至“六品”,準乘坐藍色呢轎,在京城乘坐“二人擡”,出京可乘“四人擡”。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而最有意思的是曾國藩家的糧倉和存放在那裡的農具。這些農具都是分明别類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庫房,收割農具、耕作農具、晾曬農具等等,想想那個農耕文明時代,即便是一個大侯爺,也把這些東西當做是家族寶貝,因為一個家族的幾十口甚至上百口人都需要依靠這些東西來生存。這種“鄉土氣”,倒是給我們這些鮮有見過的遊客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勾起了我們極大的好奇心。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
鄉間“侯爺”的家,在這裡看到農耕文明時代不可多見的“鄉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