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K生态人文紀錄片《太湖之戀》将播,描繪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

4K生态人文紀錄片《太湖之戀》将播,描繪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

太湖,孕育了江南文化,也是“兩山”理論、“河長制”改革探索的發源地,還是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域。

由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出品創制,4K生态人文紀錄片《太湖之戀》将于2022年1月4日開播。系列紀錄片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引,以太湖水的變遷、以太湖之美,描繪新時代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

《太湖之戀》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美學,分為《江南之心》《錦繡風物》《碧水入畫來》三集,從水利、物産、環保三方面,以溫暖的筆觸、唯美的鏡頭語言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并着重呈現太湖流域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設中安居樂業的美好圖景。

全片拍攝記錄了近30個太湖流域鮮活的人物故事,采訪了十多位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包括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劍雄,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王戰,同濟大學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副主席姜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闵慶文,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淡水項目主任任文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恒山,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吳文慶、副局長朱威,上海海洋大學原校長潘迎捷等。

紀錄片第一集《江南之心》圍繞太湖流域的文明發展史展開,核心是治水的曆史,自5000年前良渚時期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以降,太湖之水給予了江南地區農田灌溉之力,也讓這裡享有了豐厚的水産資源,孕育出人文荟萃的江南文化。這一集以良渚遺址考古項目領隊劉斌、王甯遠,紫砂壺泰鬥李昌鴻,蘇州東山莼菜廠80後老闆葉玉泉,昆曲演員張軍等鮮活的人物故事,講述幾千年來太湖流域人和水的關系、人對太湖水的改造、太湖水對于沿岸百姓的饋贈以及由此誕生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的流變、太湖的曆史之美,将在這一集中重點呈現。

第二集《錦繡風物》聚焦當代太湖的風物故事。自古以來便是魚米之鄉的太湖流域,如何在當代中國的生态文明建設中,兼得實體空間的創新發展與精神層面的詩意江南?植根這片土地的人民,如何憑借自己的勤勞智慧,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實作更為錦繡豐饒的生活?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将在本集找到。還湖上岸、進行池塘化生态養殖的蟹農龔炳根,當代蠶娘金銀鳳,把對太湖的愛戀一針一線繡進作品的蘇繡大師姚建萍,推廣松江大米文化的回鄉創業者朱燕,宋錦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錢小萍和宋錦活态保護第一人吳建華等,将一一走進紀錄片。從他們身上,觀衆将看到當代太湖兒女們的奮進之美。

第三集《碧水入畫來》着重展開新時代太湖美的來龍去脈與明媚未來。紀錄片将帶領觀衆回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首次提出。這一集還将從2007年太湖藍藻引發的太湖水危機事件講起,梳理新時代太湖流域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設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中,轉變觀念、科學治太、水岸同治,使得古老的太湖煥發新活力。這一集中,“兩山”理論發源地湖州安吉從開礦到辦農家樂的村民潘春林,最早實行河長制的湖州長興車渚港到江浙滬共治共管、率先實行聯合河長制的太浦河,從無錫鼋頭渚風景區藍藻打撈隊隊長王建偉,到為太湖奉獻幾十年的科學家秦伯強等人和事,将為觀衆講述環太湖城市群傾力守護綠水青山、守護最美江南的動人故事。

作者:王彥

編輯:金久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