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協助八國聯軍侵華的華勇營,慈禧回來後,這些“漢奸”結局如何?

清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覆滅可以說是封建帝制終結的标志,又是民主制度的開端。到了清朝末年,局勢漸漸亂了起來,各地政變紛紛爆發,清帝國的統治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在甲午中日戰争失敗後,列強各國想瓜分中國的心越來越明顯,在這樣國内外的雙重壓力下,又傳來山東威海衛淪為英國租地的噩耗。

協助八國聯軍侵華的華勇營,慈禧回來後,這些“漢奸”結局如何?

英國此時的野心不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促進了英國殖民的程序,這時候英國的殖民地已經擴張到世界各地,由于兵源不足,就直接在山東開始招募士兵,待遇從優,也正因為如此,招募的要求很高。有資料顯示,當時英國在山東以高饷招募的士兵,平均身高有一米七。要知道,在清朝末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可隻有162.5厘米,一米七可以說是“高個”了。這支軍隊被英國派到世界各地征戰,成績斐然,英國甚至多次頒發勳章和酬勞,被英國人稱為“最優秀士兵”,這就是後來在八國聯軍的隊伍中出現的非常厲害的“中國軍隊”——華勇營。

協助八國聯軍侵華的華勇營,慈禧回來後,這些“漢奸”結局如何?

八國聯軍的中國軍隊

在1900年時,義和團運動爆發,英國方命華勇營去鎮壓造反分子,是以被中國百姓稱為“漢奸軍隊”。但是要說“漢奸”,其實也冤枉了華勇營的士兵。他們作為英國的雇傭軍隊,都是出自山東境内貧困人家的百姓,因為家園淪陷,且從來過的都是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生存才是他們唯一考慮的東西,至于什麼“家國大義”、“愛國情懷”,根本沒有人教過他們,在他們心裡自然比不上吃飯重要。

協助八國聯軍侵華的華勇營,慈禧回來後,這些“漢奸”結局如何?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戰争爆發,其實是“九國聯軍”,華勇營就是這第九個,也許是出于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恥辱,教材裡并沒有提及這一段,但是華勇營實打實的作為八國聯軍的前鋒,并且參與了京城的掠奪活動。那麼作為一個“漢奸部隊”,慈禧回到北京之後,他們的命運又是怎樣的?

英國人并沒有過河拆橋

前面已經列舉了一些華勇營軍隊組建的原因,盡管這些士兵是為了填飽肚子,為了生活,但在中國百姓看來,你身為一個中國人,幫着外國人侵略自己的祖國,這樣的行為是世人所不能接受的,畢竟作為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怎麼可以因為物質條件,而抛棄國家,抛棄脊梁!

協助八國聯軍侵華的華勇營,慈禧回來後,這些“漢奸”結局如何?

是以這樣的一支軍隊不但被清政府厭惡,還遭受到老百姓的抵制。盡管在英國人那裡受到良好的訓練,得到了英國人的贊揚和看重,甚至在後來被重用,但是機器就是機器,對于英國方來說,華勇營始終是“外人”,在利益至上的資本主義國家,盡管你曾經骁勇善戰,立下多少功勞,但是一旦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是被放棄的時候,毫無情誼可言。

是以到了後來,歐洲局勢動蕩不安,英國和日本為了維護自己在中國和北韓半島的利益,于是共同簽訂了《英日同盟條約》。1906年,英國為了保持大學營的力量,需要減少在中國的軍費,那自然就不需要多餘的兵力了,就這樣,在六月的時候華勇營宣布解散。因為幫助外敵侵略自己的國家,還殺害同胞,華勇營回到山東後,受到群眾的強烈抵制,因為沒有英國這座大靠山的庇護,大多數的華勇營士兵都遭到殺害,隻好向英國求助。

協助八國聯軍侵華的華勇營,慈禧回來後,這些“漢奸”結局如何?

英國念在之前的功勞上,也把剩餘的成員安排到了南非、香港等地,隸屬于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而不願意再離鄉背井的人就隻好隐姓埋名,在偏遠的山區了此殘生,晚年生活非常凄苦。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