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喪盡天良的三大陋習,有一種喜事卻十分殘忍,至今猖獗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着幾千年的曆史,在中國文化之中有好的精華,也有滋生出的糟粕,有的不良陋習随着社會的進步以及消失,可有的陋習至今仍未斷絕。

古代喪盡天良的三大陋習,有一種喜事卻十分殘忍,至今猖獗

今天筆者和大家聊聊中國古代社會中的三大陋習,這些陋習害人不淺,有一種“喜事”十分殘忍,卻至今猖獗,尤其是在農村的一些地區。

第一 閹割

“閹割”作為一種刑罰,古人最初用這種方式來懲罰犯人或是俘虜,中國古代是在西周時期才出現閹人奴隸,即把罪犯或是戰犯進行閹割,之後提供給女主人使用。

随着曆史的發展,閹割逐漸被确定為刑罰的一種,漢朝司馬遷就受過此刑,除了對特定的罪犯實施閹割之外,古代的王、侯還會把下人進行閹割,以防止與女人有染。

古代把被閹割的人稱呼為“太監”或是“閹人”,中國最後一個被閹割的男人叫孫耀廷,他一直到1993年去世,自他之後中國再無閹人,這種毫無人性的刑罰也徹底消失。

第二、“無能人”

這裡的“無能人”并不是說一個人沒有能力,而是指60歲以上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在古代以農業經濟為主,老人一旦不能種地了就基本上沒有生活來源 對一個家庭而言則成了負擔。

古代喪盡天良的三大陋習,有一種喜事卻十分殘忍,至今猖獗

種地是勞動強度大的活,隻有年輕力壯的人才幹得動,一旦遇到災荒的時候,喪失勞動力的老人就會選擇“等死”,即建一座墳墓,墓室留一個缺口,老人吃喝拉撒都在墓室。

家人每天送一次飯,就在墓室口加一塊磚,直到墓室缺口堵死,實際上用不了那麼久老人就去死了,這種活埋“無能人”的陋習曾在河北一帶盛行一時,後來從曆史消失。

第三 冥婚

“冥婚”這個詞許多人都聽說過,在一些影視劇中也有過這樣的橋段,通常是一個家庭的男孩在未婚時就夭折了,父母出于寵愛,就會為兒子舉辦冥婚,不讓兒子死後孤單。

這種封建迷信說白了是為了安慰生者,以減輕思念兒子帶來的痛苦,不過即便是冥婚,男方家屬仍要給女方家屬彩禮,在金錢的誘惑下催生出了盜挖年輕女屍的罪惡勾當。

古代喪盡天良的三大陋習,有一種喜事卻十分殘忍,至今猖獗

冥婚在一些偏遠山區和農村至今仍未斷絕,有些女屍被盜多半是因為冥婚的利益鍊,筆者相信,随着社會的進步,這樣的陋習終将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