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孔子後人,因貧困投身國軍,後參加起義投奔紅軍終成開國中将

據說在曆史上,我國有三個貴姓,一是當朝皇帝的姓,二是“玉皇大帝”張自然的張姓,排老三的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孔姓。當有人問:“您貴姓?”普通姓氏一般都會說:“免貴,姓某。”如果你姓上述三個姓的,就不必說“免貴”這兩個字,直接說姓就可以了,别人都不會認為你沒文化、沒禮貌的。

他是孔子後人,因貧困投身國軍,後參加起義投奔紅軍終成開國中将

他的姓也是貴姓,而且出生地就在孔子故裡曲阜,是孔聖人的第73代後裔,叫孔慶德。

孔慶德雖然是貴姓人家,但家中卻十分貧困。晚年的孔慶德在回憶年少時光說,當年,一家人最大的願望是能填飽肚子,對于上學讀書隻有羨慕的份兒,想都不敢想。試想一下,作為教育世家的後人竟上不了學,這是不是一種諷刺?

後來,孔慶德的父親因參加革命活動被人帶走再也沒有回來,家境變得更加貧寒。

他是孔子後人,因貧困投身國軍,後參加起義投奔紅軍終成開國中将

1928年,17歲的孔慶德為了掙口飯吃,投身到了國民黨駐皖西地區的國民黨陳調元部第46師當兵。當了兵,飯是能吃飽了,但他總覺得這支部隊不是為天下窮人打仗的部隊。于是,到了1931年2月,在第46師138旅272團2營營長魏孟賢的帶領下,參加了六安兵變,加入了紅軍的隊伍。

這營長魏孟賢是山東日照人,黃埔軍校畢業并加入我黨。六安起義後,他率領的200多人被編入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魏孟賢任師參謀長。隊伍後改編為紅4軍12師,任師參謀長兼36團團長。1931年10月被錯殺,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孔慶德加入紅軍後,先後在紅4軍第12師35團1營任排長,紅四方面軍第10師30團3營8連任連長。在肅反擴大化期間,孔慶德也受到不公正待遇,直到紅四方面軍被迫離開鄂豫皖蘇區、西征川陝時,才又重新恢複連長職務,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次次的反“圍剿”戰鬥中。

他是孔子後人,因貧困投身國軍,後參加起義投奔紅軍終成開國中将

紅四方面軍長征後,孔慶德升任紅4軍第12師36團團長,到長征結束前後,升任為紅4軍獨立師師長、第10師師長。

在長征路上的孔慶德可謂是九死一生,他曾三過草地,在敵軍圍追堵截、缺醫少糧和身負重傷中,他憑借着意志和信念,終于戰勝了死神,挺了過來。據他自己回憶,在過草地時,他們的36團減員很大,2800人隻剩下了800多人,他自己也差點犧牲在這茫茫草地上。

在長征中,因糧食的嚴重缺乏,孔慶德也成了野菜專家。當時,紅軍為了走出“死亡之地”,紅軍各級組成了野菜品鑒小組,冒險辨識并推廣經驗。孔慶德也要親自挖野菜,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直到晚年,隻要一提到過草地吃野菜時,他還能一口氣報出大串的野菜名,如灰灰菜、苦苦菜、籽籽菜、野芹菜、鋸齒菜、刺兒草、野韭菜、野蒜、野山姜……等等。

他是孔子後人,因貧困投身國軍,後參加起義投奔紅軍終成開國中将

到達陝北後,孔慶德一度從事軍事教學工作,到抗戰全面爆發時調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1營營長,讓他最難忘的是率1營戰士們參加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的戰鬥。當時,這一仗共殲滅日軍100多人,毀壞飛機24架,可惜的是3營營長趙崇德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

此後,孔慶德先後任385旅第769團團長、冀豫支隊第2團團長、第12團團長、冀南軍區第8旅副旅長兼三分區副司令員和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孔慶德先後晉冀魯豫第二縱第4旅旅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副司令員兼桐柏軍區副司令員、第58軍軍長等職,1955年成為了開國中将。

他是孔子後人,因貧困投身國軍,後參加起義投奔紅軍終成開國中将

孔慶德将軍是個非常有智慧有擔當的人,而且在生活中也非常親民,是以他也是一位長壽的百歲将軍。2010年9月29日,孔老将軍去世,享年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