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中,大凡被我軍俘虜者或多或少都會承受一定時間長度的牢獄之災。縱觀整個解放戰争,能免受牢獄之災的也不過區區幾人。今天龍叔要說的這位國軍将領,原是國軍整編第75師師長,後來在豫東戰役中沒俘,他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幾個免受牢獄之災的被俘國軍進階将領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這位國軍将領叫沈澄年。
沈澄年是浙江餘姚人,1903年生,黃埔軍校第6期交通科、陸軍大學第11期畢業。
沈澄年因是浙江人,與老蔣同鄉,又是老蔣的黃埔學生,在仕途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他黃埔畢業後,先是在浙江第二師見習,後在國民革命軍第26軍任排長、連長,浙江省保安第二旅營長、團附,第六師教導團團長。抗戰全面爆發後,沈澄年升任第75軍第6師師長,1943年又晉升為75軍副軍長。
75軍是老蔣的嫡系部隊,自師長至旅長及中下級軍官大部分由浙江人擔任。後來部隊縮編,軍改師,75軍成為整編75師。抗戰勝利後,該部被調至河南應山、花園一帶對新四軍第五師進行“圍剿”,結果仍被新四軍成功突圍,老蔣一怒之下撤了師長柳際明的職務,把沈澄年提為師長。
沈澄年名義上是師長,其實他就是個軍長,這和他後來的上司邱清泉一樣,邱清泉是整編第5師的師長,後來邱清泉成為擴編後的第5軍軍長,沈仍為師長。
他們倆人雖說都是浙江人,也都是老蔣的嫡系,但這個人稱“邱瘋子”的邱清泉根本不把沈澄年放在眼裡,關系鬧得很僵。
沈澄年反而與區壽年關系融洽。區壽年是蔡廷锴将軍的外甥,早年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仍回國民黨序列,後來任第7兵團中将司令官,是沈澄年的上級。
1948年6月,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占領開封後,主動撤出開封,在睢縣杞縣地區等着國民黨馳援開封的部隊前來“上鈎”。果然,區壽年和沈澄年率幾萬援軍到達了杞縣以東十幾裡地的龍王店一帶。
到了7月1日,當粟裕将軍的一聲令下,他們就被我軍包了“餃子”。沒過幾天,當他們分坐兩輛坦克準備逃跑時,在半道上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截獲,成了我軍的戰俘。
那麼,後來的沈澄年為何能免受牢獄之災呢?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和他的上司區壽年有關,區壽年是愛國名将蔡廷锴的親外甥,被俘後态度也很誠懇,沒多久被釋放了,不久後還在廣州任職。其二,粟裕所部在解放戰争中是最會改造俘虜的部隊,沈澄年進行學習教育後,也很快地認識到我黨我軍的宗旨是為了全體勞動人民的利益而戰,對我黨我軍的方針政策趁于認同。
是以,沈澄年不久之後便擔任了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教員組組長、軍事史料研究處研究員,浙江省政協委員等職務,并得以善終,享年76歲。
更多精彩文章:
他在戰犯所改造25年,特赦後赴美定居了27年,為何還是選擇回國?
他升任98軍軍長後,胡宗南要他殊死一博,裴昌會卻讓他起義,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