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多年前,中國許多大家族給子孫輩起名的時候都講究字輩,宗族專門有一個字輩排序的方法。字輩所用的字,都是開宗立族,撰寫宗譜的人精心挑選,安插到子孫姓名的中間的。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輩分不能亂,這是為了團結宗族,讓大家守禮。現代社會裡,宗族結構早已沒了,沒有必要再遵守舊的規則。沒有了字輩,起名的自由度更大

在過去有字輩的時候,最短的名字必須是三個字

,而沒有字輩後,愛起兩字名就起兩字名,愛起四字名,五字名,隻要符合法律規定,都可以。

一、“字輩”的興衰

中國人起名論字輩和修家譜,是分不開的。在隋唐以前,中國一般隻有帝王才會修族譜。因為古代帝王的天下是“家天下”,皇帝的子孫衆多,家大業大。是以必須通過修譜,來确定皇室成員身份的合法性。有了家譜,才能合理地配置設定家族财富,保證成員的各種權益。

中國民間修家譜,一般認為是唐朝之後才興起。自韓愈修家譜之後,慢慢普及開來。到了宋明時期在民間普及,明朝中葉後朝廷允許普通人開設宗祠。宗族活動有了合法場所,大多數人家都有了族譜,同時就有了“字輩”。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後來的中國老百姓,十分講究“字輩”。

與皇家不同的是,民間論字輩主要是為了維護宗族内部的秩序,友善族長對宗族内部的管理。

在古代,宗族族長還擁有一部關于婚姻财産糾紛的執法權。

一般情況下,在宗族的内部出現了糾紛,由族長先進行調查調解。不好調解的事,或者一些比較瑣碎的小事,一般誰的“字輩”高就聽誰的。小輩子吃虧,禮讓大人。

近代宗法制度解體以後,字輩對人的限制力就不那麼大了。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靠近大城市的老百姓已經不那麼重視字輩,隻有邊遠、宗族勢力較大的地方,按照字輩起名還在嚴格招待

民國時期,有一些社會下層的民間組織,基本上還是在論“字輩”,比如青幫、洪門和袍哥。本來起源于民間,内部管理時就借用了宗法時代的這一套。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新中國成立之後,一切的刑民糾紛,事無巨細都必須交由國家執法機關來處理。祠堂這種東西早就沒了,大家想起什麼名就起什麼名。

在六十年代以前,你對父母起的名字不滿意,可以去相關部門要求改名,現在一般都不讓你改。另外,

國人在不同時期起名,還講究一個潮流。不同時代的人思想觀念不同,起的名字也很有時代特色。

比如,

解放前農村人喜歡起富、貴、财等名字。五十年代的人起名,喜歡“建國、建軍、衛東”,六十年代的人起名,喜歡“躍進、東方、超英和衛星”。

七八十年代改開了,名字花樣漸多。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叫小芳,小勇,另一部分人則叫蕾、倩、晶等等。

九十年代以後各種“瓊瑤”風的名字。再晚一點,又出現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四字名,甚至開始故意在名字中使用康熙字典上的生僻字。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可見,字輩被淘汰後,中國的家長們在起名時就放飛自我了。

二、“字輩”使用的不便

以前在

網上圍觀别人讨論《三國演義》,一人提問說:為什麼那個時候這麼多兩字名,而隋唐以後變成了三字名?

另一人回答說,這是因為隋唐以後中國人口變多了,兩字名容易重名。

其實我覺得,除了避免重名,也是因為“字輩”的興起。按“字輩”來起名時,一般都會把一個固字的字插到名字中間。這樣一來,中國姓名至少也有三個字。

舊時期的“字輩”不同于“字”、“号”,一個人的“字”和“号”是可以随便起的。但是,“字輩”是嵌在姓名當中,不能随意改動,一改動就亂了輩分。

“字輩”所用的字,很多是用四言、五言的詩或者是預先編寫好的對聯串起來的,其中通常會用到一些文言詞。

比如某氏的字輩排序是“甲第簪纓在,乙源沛澤豐,丙陽天地照,丁實歲時逢……”。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這種排字輩的方式,隻有在宗族興盛,族人聚居的情況下容易傳下來。

宗族成員因為戰亂和各種原因,分開來住以後,這個字輩的口訣就很容易混亂。因為一些族人的教育程度不高,口口相傳,就會把“字輩”用字弄錯。

民國以後上戶口,很多人字輩用字就上成了“諧音”字。還有一些祠堂開得相對較晚的宗族,原來在定“字輩”的時候定下來的字不夠用。用完了,後面要怎麼排,得開宗族大會。但是同姓的宗親早就天南海北,沒辦法聚集,于是不了了之。

另外,

“字輩”使用的字,在實際中會給起名搭配帶來不便。同姓聚居的現象減少了,親戚居住得較遠。能夠經常聯系到的是少數,就沒有必要再堅持用“字輩”起名了。

沒有“字輩”之後,遠方的親戚偶然碰面,叙起長幼還要議論半天。比如他說:我是你二大爺三姑父的四外孫女婿啊!你該叫他啥,還得慢慢地琢磨琢磨。本來十年見不上一面,沒有感情的,這一琢磨就琢磨出感情了。

以前人們流行“按輩分取名”,為何現在卻不願意了呢?

當然,面對這種情況,現代人其實還有一個更加簡單粗暴的處理辦法。因為不論字輩了,即使同姓同宗,也可以當成是外人,如此就可以預防遠道的親戚來借錢。

結語

現代的人不再用“字輩”起名了,主要是因為宗族社會已經瓦解了,再用“字輩”起名的意義不大。另外,近代中國人起名追求時髦,不同時代流行不同的名字風格。

舊時代“字輩”嵌在名字中間,讓父母們不但不能自由發揮,而且取的名字還顯得“土氣”。畢竟名字會跟随一個人一輩子,是以名字必須起得好聽又吉祥,才能讓人感覺舒服。

再說,有一些宗族的“字輩”用字本來就少,萬一字用完了,也不可能像古時候一樣召集全體宗親來開大會,重新選字。是以,大家就抛棄了用“字輩”起名的辦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