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廢棄二手電池改裝成移動電源 虛标容量賺取暴利

2012年07月02日09:25

來源:IT時報

  山寨移動電源偷工減料安全成憂

  IT時報記者 尤歆飛 

  本報日前曾連續刊發《自制品牌手機電池五分鐘搞定》、《山寨手機電池暗藏品牌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垃圾電芯成本僅1元》等文章,揭露手機電池的種種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今年以來,充當智能手機電池“加油站”的移動電源也成了不法廠商們垂涎的“搖錢樹”。記者走訪電子市場發現,移動電源容量虛标、粗制濫造等現象層出不窮,更有商販将廢棄的二手電池直接改裝成移動電源,險象環生。

  容量虛标賺取暴利

  近日,《IT時報》記者在深圳華強北地鐵電子市場發現,移動電源市場非常紅火,蘋果這類不能更換電池闆的手機,為移動電源帶來了巨大商機。諸如品勝、羽博、MiLi、憶捷、愛國者等十多個品牌的産品,讓人眼花缭亂,其容量從800毫安到10000毫安不等。

  在一家店鋪裡,記者稱要為iPhone4S配一個移動電源。店主曹某拿出了四五款不同的産品供選擇。“我們店裡5000毫安的移動電源僅售150元,10000毫安賣280元。一款容量為3000毫安的便攜式充電寶,隻賣75元。”隻見曹某掏出一個肥皂盒大小的白色方塊,上面有字母“yihaochong”和幾個簡單的接口。這個小小的肥皂盒能有3000毫安?面對記者的質疑,曹某尴尬一笑:“這個标3000毫安,大概連2000毫安都不到,能效虛标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你要3000毫安的電源,至少得買5000毫安的。”随後記者來到另一家店鋪,隻見一款充電寶外形和曹某店鋪的産品一模一樣,2000毫安的就要賣125元,不過包裝上寫着MiLi。“MiLi是蘋果授權的配件生廠商,yihaochong隻是仿造MiLi,沒法比的。”銷售人員表示。

  在電池行業浸淫多年的李謙(化名)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移動電源都是虛标的。由于消費者沒法檢測容量,買單時覺得容量越大價格應該越高。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多賺點錢,便會搞些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目前市場上4000毫安的移動電源成本不過數十元,但是市場零售價大多在百元以上,這裡面本來就是暴利,加之不法廠商搞些虛标什麼的,利潤就更高了。”

  李謙說,其實在選購移動電源的時候,從體積上就可以一眼判斷産品是否虛标,體積小巧卻又容量巨大的移動電源是不存在的。如果電源的體積很小,而它所标注的容量又非常大,那肯定是虛标的。

  粗制濫造危及消費者人身安全

  如果容量虛标隻是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那麼粗制濫造則時時危及消費者的安全。據了解,雖然移動電源的結構并不複雜,大都是由锂電芯、充放電電路闆和外殼組成,但是其制作條件非常苛刻,沒有專門的工廠和技術,根本達不到制作要求。現在有些小作坊不僅做工粗劣,更采用簡陋的電芯和電路闆,隐患無窮。

  淘寶上的電池賣家徐某告訴《IT時報》記者,“就目前的技術而言,锂聚合物電芯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但是一些廠商為了節省成本,用锂離子電芯代替锂聚合物電芯。這種電源在高溫環境下使用,可能會帶來風險。”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内人士介紹,對于廠商來說,如果電芯都選一線大廠的,那麼在價格方面就沒有優勢。“目前一些廠商做法是:前期先用好的材料,吸引消費者;等到品牌形象提升之後,再玩容量縮水,一個月出貨幾千台,利潤就來了。”

  記者購買的“yihaochong”移動電源,僅僅用了兩次就再也充不進去,打開一看,隻見移動電源用的電芯竟然是一款幹癟的國産二手電池,簡單地接了幾根電線,就炮制成一款移動電源。“低劣的電芯和電路闆,過充過放等保護功能的缺乏,不僅令移動電源使用壽命短,更有可能引起爆炸。” 上海交通大學燃料電池研究所副所長章俊良提醒。

  凡此種種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普通消費者常常被蒙在鼓裡。章俊良說,目前國内的移動電源市場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從京東、淘寶等網站每日的交易量就可見一斑。然而,混亂的行業秩序卻桎梏着這一産業的發展。“和其他成熟的3C産品市場不同,移動電源市場沒有統一的認證标準,市場監管缺位,消費者成為弱勢群體。目前的電源市場和早年的山寨機市場很像,都是‘野蠻生長’,雖然市場需求在迅速增長,但并沒有得到品牌廠商或者市場監管部門的關注,缺乏可信賴的品牌産品,更缺乏行業标準,亂象橫生,亟待各方面的重視和監管。”章俊良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