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協定的特點:
1、RIP屬于IGP,是Distance-Vector協定
2、RIP是基于UDP的,端口号520
3、周期性以廣(組)播向鄰居發送更新
4、做完整更新,将整個路由表的資訊傳遞給鄰居
5、Metric(路徑成本)隻跟跳數有關
6、隻支援等價的負載均衡
RIP的兩個版本:RIP v1、RIP v2
RIP-v1的特點:
1、以廣播位址255.255.255.255發送更新(占用帶寬)
2、路由在跨越主類網絡邊界時,會自動彙總成主類網絡
3、不支援VLSM,更新時不攜帶掩碼資訊
4、不支援認證
5、不支援手工彙總
子網路遮罩表明網絡位有多少位
VLSM(可變長子網路遮罩):網絡位借主機位,用于劃分子網
RIP-v2的特點:彌補RIP v1的不足
1、以多點傳播位址224.0.0.9發送更新
2、預設情況下路由在跨越主類網絡邊界時,會自動彙總,但是也可以關閉自動彙總,進行手動彙總
3、RIPv2支援VLSM,更新發送時攜帶掩碼資訊
4、支援認證
解決DV環路問題:
1、指定最大跳數:16跳。
2、水準分割:從一個接口收到的路由不再從此接口發出(但可以從别的接口發出)
3、路由中毒:将不可達路由直接設成Infinity(16跳)
4、保持時間:所有鄰居都将此路由“當機”,
如在“當機”期内該路由恢複,繼續采納該路由
如在“當機”期收到更好的路由,将采納更好的路由
如在“當機”期收到更差的路由,不采納該路由
5、觸發更新:避免周期性更新占用帶寬,隻有當拓撲變化時才發送更新
水準分割:
隻适用于DV協定,不适用于LS協定
在絕大多數的接口運作RIP,水準分割預設都有是開啟的
no ip split-horizon //本指令在接口下關閉水準分割
router rip
neighbor 10.0.0.2 采用單點傳播更新
passive-interface s1/0 //将接口設為被動接口,隻收不發
timers basic 10 20 20 40 //修改四個計時器
1、Update (30S)路由更新周期
2、Invalid (180S)180S後置為Possible Down,之後立即啟動hold Down計時器
3、Hold Down(180S)實際隻用到60S
4、Flush(240S)240S還沒收到路由更新,才将此路由删除。
周期更新:路由器周期性的向外發送出自已的路由更新
觸發更新:當拓樸發生改變,才會向外發送出路由更新
int s0(兩端都配)
ip rip triggered (E0/Lo0不支援)
被動接口:接口将不能向外發送路由更新,不過還可以接收對端發送過來的路由更新
被動接口,RIP 隻收不發,(OSPF、 EIGRP) 既不收也不發
偏移清單:調節Metic以及負載均衡(對于鍊路狀态型協定不适用)
可以用來增加路由的metric值,需要先用ACL抓出路由
access-list 1 permit 2.2.2.0 0.0.0.0
offset-list 1 out 3 ethernet 0/0 //對ACL1所比對的路由的metric值加3
或:
offset-list 0 out 3 ethernet 0/0(0代表對所有路由)
注釋:出口的偏值,隻影響下遊路由器,不影響本機
關閉更新源的檢測可以收到直連的非本網絡的路由更新
no validate-update-source
distribute-list 分發清單、過慮清單
distribute-list 1 in s0/0 1:通路控制清單、in:表示方向、s0/0:表示接口
負載均衡有兩種:
1、等價負載均衡--将metric值相等的路由同時放入路由表用來做流量轉發
2、不等價負載均衡--将metric值不相等的路由也同時放入路由表用來做流量轉發
本文轉自 周小玉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maguangjie/1784611,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