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手機品牌被指逃稅,在印度遭遇突擊檢查

\ 本文共3064字,預計閱讀3分鐘 /

12月21日, 富士康在Sunguvarchatram的園區遭到印度所得稅部(Income Tax Department)的突擊檢查。園區内的紅米辦公室則是核心目标。

而相關的檢查還在持續。次日,所得稅部繼續突擊檢查小米和OPPO的辦公室。所得稅部還在新德裡、孟買、拉傑科特和卡納塔克邦搜查了20多處與OPPO和小米有關的場所,還對一加的辦公室進行搜查。

志象網了解到,一加位于班加羅爾的旗艦店,已暫停營業。

印度媒體稱,所得稅部收到情報,這些公司存在隐瞞收入和逃稅的情況。顯而易見,中國手機品牌再一次受到印度的“圍剿”。近年來,中國品牌在印度的發展環境日趨惡化。此次印度提出的稅務問題隻是他們面臨的最新挑戰。

自2020年4月以來,印度企業不斷打擊中國公司,此前,禁止了數百款中國應用,包括短視訊平台TikTok。在手機制造領域,中國公司也未能幸免,承壓的不僅有中國的手機品牌,還有上下遊的中國供應鍊企業和分銷商。

在印度求生

在印度,中國手機品牌擁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佔有率。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ounterpoint的資料,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vivo、realme、OPPO合計占據印度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63%。

印媒報道,2020年小米、OPPO和vivo等中國供貨商占據印度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77%,2019年則為72%。進入2021年以來,這一資料開始慢慢回落。盡管從資料上看,中國手機品牌對印度市場的“統治”開始松動,但中國品牌仍有不少印度擁趸。

中國手機品牌被指逃稅,在印度遭遇突擊檢查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 / Counterpoint

中國手機品牌紛紛前往印度投資建廠,包括零部件生産、整機制造在内的中國手機成熟産業鍊在過去幾年中都完成了向印度的轉移。随着中國手機品牌的到來,已經在印度建構了完整的産業鍊條。

而難以離開的手機企業則持續承受着來自印度政府的壓力。據報道,印度政府也曾阻止國有電信營運商Mahanagar Telephone Nigam Ltd和Bharat Sanchar Nigam Ltd使用中國裝置将其移動網絡更新到4G。之後又更進一步,12月,内閣安全委員會準許設立一項新的電信部門國家安全指令,目的是将電信産品及其來源分為 “可信 “和 “不可信”兩類。該指令現在授權服務提供商從 “可信管道”購買裝置,以確定電信裝置基礎設施不存在後門漏洞。

随後,電信部修訂了電信服務提供商的許可條件,并将國防和國家安全作為購買可信電信産品和從可信裝置來源購買的參數。這意味着,指定機構可以在任何時候引用這兩點,要求電信公司不要使用被認為不安全的産品。

手機品牌也面臨着更多的壓力。12月21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ISRO) 同意與OPPO交換其基于衛星的消息服務的技術細節,使後者能夠與印度星座導航 (NavIC) 衛星導航系統內建。這一舉動引起了印度政界人士的不滿,并開始公開質疑這種合作。

“令我驚訝的是,一方面,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正試圖将他們擋在邊境之外,減少他們對印度市場的接觸,但印度的重要部門和國家安全部門仍然對這種威脅視而不見。”Shiv Sena 黨的領袖Priyanka Chaturvedi在推特上寫道。

查稅

事實上,重重壓力正讓中國手機品牌的生存空間日益逼仄。早在2021年10月,就有一位中國手機企業負責人告訴志象網,印度政府頻頻上門查稅,“而且開口就要一兩億人民币。”

此次針對小米等品牌的行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并且還将持續。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工廠、貨倉、辦公室和這些公司的進階管理人員及經銷商的住所都遭到了搜查。而OPPO的一個中國分銷夥伴最近被海德拉巴的執行委員會處罰了幾十億。

受到所得稅部關注的,并非隻有中國的手機品牌。印度媒體稱,在過去的三個月裡,所得稅部對電信和技術公司以及涉及采礦、化工、重型機械制造的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進行了搜查,這些公司由中國實體控制。根據政府聲明,調查發現了不明的收入,并發現這些公司沉迷于逃稅。

根據印度媒體統計,突襲行動在印度超過 25 個城市進行,包括德裡、孟買、欽奈、班加羅爾、加爾各答和古瓦哈提,而所得稅部的州調查部門對這次突然檢查并不知情。另有媒體稱,此次搜查行動中,一些地方查獲了有關隐藏收入的資料。與此同時,不少金融科技企業也遭遇了突然檢查。

事實上,早于2021年8月,電信供應商中興通訊的各個辦事處就遭遇了類似的搜查。包括首席執行官在内的進階企業高管被控涉嫌價值數億美元的稅務欺詐,以及多個财年無法從源頭扣除稅款(TDS)。有報道稱,相關部門在對中興通訊的搜查中發現,盡管該公司多年來一直在計入“巨額”虧損,通過進口票據與銷售票據的對比顯示,該裝置交易的毛利潤約為30%。

現在,印度政府的行動指向了手機品牌。兩個月前,2021年10月,有消息稱,印度計劃推動中國品牌停止與中國分銷商合作,改用印度當地的分銷商。

印度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普遍的共識是,印度不應該有中國分銷商,中國分銷商不會為印度手機生态系統增加或創造價值,印度經銷商賺取的錢可以留在境内。印度人有經驗,因為這是大型企業為三星、諾基亞和LG等品牌建立的古老生态系統。

被圍剿的手機産業鍊條

而印度政府的目标也絕非中國品牌及其建構的分銷網絡。早有觀點指出,印度政府的“獵物”,可能是在印度的整條中國手機産業鍊,從上遊的零部件到終端的整機企業。

在印度市場銷售的所有産品都應該遵守印度标準,并由印度标準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注冊和認證。這包括送出裝置進行審查和認證。2012年,印度電信部釋出了專門涉及電子産品的指導方針。根據該指令,任何人不得制造或存儲銷售、進口、銷售或分銷不符合該指令中規定的印度标準的産品。這些産品的制造商必須在印度标準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認可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後,向BIS申請注冊。

這也就意味着,中國電子零部件被整機企業采用,前提條件是要拿到印度的BIS認證。2015年9月後,所有進入印度市場的手機産品,必須取得印度BIS(印度标準局)認證才可以清關,沒有BIS認證的手機産品将不能進入印度市場。

之後,印度政府更層層加碼。2016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計劃之後,印度對智能手機機零部件漸次加征關稅,在印度建廠是各大手機廠商發展的必要條件。

2019年,印度内閣通過全國電子産業振興政策,以期在2025年能創造4000億美元産值。“我們希望印度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制造基地。現在,我正在推動印度超越中國。這是我的目标。”印度電信部長Ravi Shankar Prasad此前公開表示。

有印度媒體稱,近期電子和資訊技術部(Meity)最近還向小米、OPPO、vivo、realme和一加等品牌發出通知,要求提供産品部件的資訊,也稱為材料清單(Boom)。

有知情人士透露,該通知似乎是政府圍繞移動裝置的強制測試制定新法規的前奏。印媒指出,當局正在探索這一監管規定,以期在“資料安全擔憂”方面,對通信裝置進行更廣泛的控制。此外,還有知情人士透露,這項通知主要針對的也是中國企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