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 探秘零售業的“芯”機遇

無處不在的聯網裝置正在給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我們正處于一個“物聯網”的世界中,當然,物聯網的潛力也不容小觑。

近期,IT廠商們紛紛涉足網際網路領域,“分大餅”的故事又将再一次上演,誰能夠分得更大的“餅”呢?還要看廠商們的投入、布局、戰略以及實施等情況。

其實,“物聯網”這個名詞由來已久,早在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就已經提出了這一概念。那為什麼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才造成了“轟動”呢?我們先從物聯網的定義來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充的網絡;其二,其使用者端延伸和擴充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從定義中不難看出,物聯網的先決要素有兩個:一是網際網路,二是交換資訊的裝置(外界常用智能終端概括)。現如今,網際網路飛速發展,而智能終端裝置也快速普及,在這個大前提下,給了物聯網發展并壯大的土壤,而人們也越來越得益于物聯網帶來的優質體驗,互惠互利,才能達到今天共赢的局面。

近日,英特爾在京召開“智能物聯體驗分享會”,談到物聯網,英特爾的诠釋會更加廣泛一些,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物聯網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Doug Davis曾這麼定義物聯網,他表示,如果要讨論到物聯網的話,當然要談到合作夥伴、分析師,英特爾發現大家對物聯網的诠釋都不太一樣,而英特爾認為物聯網就是一些裝置跟網絡連接配接,然後可以把資料擺在雲端,那麼他們所産生的資料會在雲端或者在資料中心内,通過進一步的分析來擷取相關資訊,而這些資訊往往能夠改變業界的一些做法,進而改善我們的生活。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901/li1SnyIvf4ZqQ.jpg?rand=78"></a>

将來,英特爾物聯網将着眼于智能物聯創新,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在活動上表示,在傳統産業更新改造的建設程序當中,提供包括計算、網絡、通信、存儲等各種基礎材料支撐,同時確定連接配接橋梁的安全、可靠。我們期待與更多本地合作夥伴攜手,創造智能物聯生态系統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真正變革。

英特爾在嵌入式以及物聯網領域有近40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在英特爾嵌入式和物聯網領域内已經工作了31年的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零售解決方案部門總經理詹森僑(Joe Jensen)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5年前,90年代的時候,他曾經做過市場經理,那個時候做的是平闆電腦,在那個時候英特爾就已經有了平闆,隻不過那個還不太像現在這樣,25年前有20磅那種重,有7厘米那麼厚,根本就不能自由移動的去使用;再看五年前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整個産品的移動性和性能都特别好,你可以做特别輕薄的平闆電腦,這個時候計算就能跟着你走來走去了,就是這樣的過程。這樣一個發展其實對于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應該也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現在做物聯網做得這麼集中,這個戰略現在這麼重要的原因。

英特爾2014年的總收入為559億美元,物聯網事業部的收入為21億美元,我們都清楚的知道,雖然不足4%的份額,但是卻潛力無限。再來看看過去的兩個季度,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的表現情況,2015年第一季度營收達128億美元,物聯網事業部收入為5.33億美元,環比下降10%,同比增長11%;2015年第二季度營收達132億美元,其中物聯網事業部收入5.59億美元,環比增長5%,同比增長4%。從資料來看,英特爾物聯網的營收情況是穩中有升的态勢。

而基于多年的技術經驗積累,英特爾通過提供一系列基礎性構模組化塊,幫助系統開發者和服務提供商快速、順利地開發和提供各種物聯網解決方案,也充分發揮了其在物聯網、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的特長與優勢,為行業合作夥伴提供從前端裝置到智能網關、再到雲端的軟硬內建解決方案,加速物聯網應用的落地和部署。

我們都清楚,想要實作網際網路+産業的深度融合,需要面臨很多挑戰,包括數百億裝置的智能互聯以及與既有IT系統的無縫連接配接,該有碎片化、互操作性、安全性等在内的諸多挑戰。

為了簡化物聯網部署并統一其連接配接性和安全性,英特爾于2014年12月正式推出了物聯網端到端參考架構——英特爾物聯網平台。該平台通過建構可重複利用的基礎子產品,幫助解決方案提供商突破資訊孤島困局、更加輕松地實作物聯網的規模部署。這些子產品可針對多種解決方案進行自定義,實作更加快速的資料分析等。

就目前平台的發展情況,詹森僑曾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認為,英特爾的方式就是有一個比較開放的平台,對使用者來說是比較好的,因為他能夠在這裡面選擇對他自己最合适的方案,這個方案是他可以挑選不同的部分,最終合成一個比對他自己應用需求的方案,這是為什麼說對使用者比較好。

據悉,這一平台已在國内得到有效推進,包括天地互聯、積成電子和大華等在内的多家廠商已達成合作協定,将基于該平台開發并部署相關應用,為物聯網提供一個可重複利用的基礎,為開發人員節省大量時間,使其專注于開發直指客戶痛點的特定解決方案。

在物聯網領域,英特爾積極推動産業創新,深入零售、安防、交通和能源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垂直市場,其中,零售行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之一,英特爾也在這一行業做了更多的嘗試,以數字标牌、智能POS、智能櫃鎖為終端媒介,結合背景内容管理、資料分析和排程系統,基于商業智能分析、線上線下的緊密融合,實作“一切皆有可能,所想即所得”的零售體驗。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900/liKAnAlB46DY.jpg?rand=3"></a>

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市場經理王東華表示,假如一個行業受到十倍的變化或者十倍的力量,促使他有十倍變化的發生,這個行業就在這個轉折點上,而零售行業恰恰在這個轉折點上。

他表示,英特爾希望能夠用技術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客戶體驗。中國有自己的特色,是以英特爾必須符合中國自己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戰略和方案,這是英特爾的願景,希望能夠提供和世界一緻的體驗服務,但是裡面還加了O2O的元素,因為中國市場很看重O2O。

那麼英特爾物聯網到底有什麼資源能夠進一步推進與中國零售行業的合作呢?王東華表示,英特爾有産品、方案、市場的資源,英特爾願意把客戶的産品做出來,同時賣給他,不完全是做的階段。英特爾會提供相關的産品,比如會提供從低到高的晶片産品,同時支援不同的作業系統,有Windows10、有安卓、有Linux等等,因為英特爾本身是跨平台的,它的相容性很好。在北京這兩天我見了很多合作夥伴,這個市場在發生變化,而很多人也意識到了英特爾的平台開發周期和穩定性比其他的平台更好。在使用方面英特爾期望幫助合作夥伴建構整體的解決方案,有一個英特爾媒體SDK,這個像中間件一樣,在門口建一個我們的平台,客戶不需要具體關注底層的硬體怎麼實踐的,他直接調用下面的API直接看他的應用就可以了。

涉及到具體的執行層面,王東華也透露了英特爾的三條政策,他表示,第一,期望把英特爾強大的CPU、GPU的計算能力能夠發揮出來,英特爾會進一步推進互動智能的體驗,因為這是未來整個趨勢的發展,整個市場在往互動智能的方向在演化,使用者群體以及消費行為都發生了改變;第二,英特爾會推進一些入門級的方案,并進行稽核,這一塊是中國特有的,建構一些基礎方案一些參考資料,更好的幫助本地的夥伴抓住這個機會,然後進入一些新興的市場,中國的創新現在在引領市場,包括智能pos機、智能物流提取櫃等等,這些東西在中國發展的非常快;第三,英特爾和生态圈合作夥伴希望共同打造零售的O2O裝置整體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和合作夥伴探讨怎麼建構一個端對端的解決方案,在提供不同服務的同時有新的商業模式,這是我們需要和合作夥伴一塊探讨的。

在物聯網領域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快”字訣是物聯網領域的玩法,唯快不破,誰跑在前面誰就能活下來,并且占得先機。

RealSense是英特爾在今年CES上釋出的新技術,王東華表示,這項技術英特爾研發多年,基于此,英特爾與中國的合作夥伴也有合作,在今年9月份将會看到搭載RealSense的智能标牌Demo。

智能pos機也是英特爾物聯網在零售行業發展的一個重點,王東華認為機遇很大,智能po其實是一個O2O的入口,因為是線下的入口,通過O2O的方式,其實那塊屏,他把支付內建進來,可以在這個屏說上購買,現場支付在家裡支付。是以這會有新的營運模式和商業模式出來,對ODM、OEM和營運商來講,是基于與挑戰并存的。

另外,在軟體領域,英特爾物聯網也有很大的投入,王東華表示,英特爾軟體團隊全球的員工有一萬多名,英特爾也看怎麼利用資源建構軟體方案,我舉個例子,智能分析軟體,掃臉更多是針對歐美人的臉型去優化的,能不能針對中國人的臉做優化并推出呢,英特爾和Costa咖啡有過一個合作,把這個智能分析軟體內建進去了,是以能夠檢測到客戶是男性還是女性,年齡怎麼樣,結合他的觸摸屏的資料還可以知道客戶的喜好,進一步通過資料做一些分析,還可以知道什麼樣的咖啡更暢銷,什麼樣的人群更多,應該推薦什麼東西在上面。中國對軟體來說商業模式不太明朗,但是并不表明軟體不能賣錢,在有些行業裡軟體賣的非常好。是以英特爾把軟體拿到中國就需要在方案以及商業模式上盡可能的做一些優化。

從上述例子不難看出,英特爾正在加快在物聯網領域創新的步伐。

王東華表示,英特爾一直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做營銷,英特爾不僅僅是把新産品給合作夥伴,給他打造參考設計方案,而是把營銷、品牌架構等放上來,幫助他影響這個産品。物聯網這個市場很碎片化,如果有技術把這個整合起來,市場可能發展更快一些。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