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創新中國總決賽暨秋季峰會”的高通移動互聯投資論壇上,高通副總裁兼投資部中國區總經理沈勁指出,以手機為個人資訊中心将會持續10年,也是未來幾年的投資熱點。在創投上,沈勁分享了兩個有價值的發現:客戶留存更重要;低擴張成本也很重要(擴張成本除以營銷費用)。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185/liT6ceXMPgSfY.jpg?rand=84"></a>
高通副總裁兼投資部中國區總經理沈勁
高通風險創投成立于2000年,在全球有22位投資經理,高通不僅為企業投資,還為企業提供品牌宣傳指導等一系列的增殖服務。
高通在整個移動産業鍊進行了投資布局。
<a href="http://img.zdnet.com.cn/4/186/liZNi2ATluzAI.jpg?rand=120"></a>
高通的投資路徑
移動産業鍊中最高端的是晶片,也是高通的主營業務。高通最近在和中芯國際開展了合作,并在貴州開展了伺服器晶片的合作項目。沈勁不把這些看作高通風投的範圍,而是一種産業合作。
在手機制造方面,高通參與了中科創達、小米的投資,還有正在掃尾工作的兩家公司,一家是裝置的定制,另一家是資料公司和雲存儲方面的公司。
高通非常重視人機互動,高通投資了語音方面的人機互動公司,包括手機輸入為人機互動的觸寶,以及去年投資的,今年剛剛完成A輪的一家企業。
在個人應用方面,高通投資了一些公司包括遊戲領域的觸控科技,車輛分享的易到公司、在健康領域的薄荷,以及退出的網擎應用商店的積分網。
移動作為巨大的力量,正變革各個行業。高通還投資了移動教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移動醫療等方面的公司。沈勁指出:“在智能硬體方面,大家目前感覺到非常難創業,或者是投資我們也趨于非常謹慎的态度。”
高通的投資邏輯和節奏是,先從上遊慢慢轉移到個人應用,再轉移到垂直領域,再轉移到一些行業和企業。
手機為個人資訊中心将持續10年
沈勁提出一個觀點,以手機為個人資訊中心将持續10年。
電視是作為個人資訊中心存在較早,電腦從八十年代開始成為個人資訊中心,在八十年代初到現在,沈勁覺得它已經作為中心存在了30年。然而現在以手機為中心已經持續了已經3到4年,未來還将繼續持續10年。
首先,手機和人的關系是最佳的位置關系,有人認為可穿戴裝置馬上就要取代手機,但是可穿戴裝置和人是無縫的連接配接距離。另外,目前可穿戴裝置人機互動界面目前并不成熟。穿戴的需求特别高,如果沒有一個有突破的人機界面的創新的話,穿戴作為我們資訊處理的中心還是為時過早。
以手機為個人資訊中心将會持續10年,手機的影響力是多方面的,對使用者使用場景的影響、使用習慣的影響、産業鍊的影響、成本的影響、包括經濟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
在人工智能方面,沈勁強調,有些創業者對于人機互動的重要性還沒有本質上的認識,隻聚焦于制作完整像人的形态的機器人,卻忽略了人和機器的配合、人機互動界面的重要性。
沈勁認為,無論是做一個軟體也好,或者是一個機器人也好,完全能夠替代人的這種思路有可能有很大的風險,但是如果是能夠讓機器和人的協作更好、更快、更聰明,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也是人機互動的重要性。“人+機器可戰勝最強的機器,人和機器的協作才更為重要。”
移動的力量如何變革産業?
沈勁認為,變革産業的力量很多,移動作為力量很多的時候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對這個力量的能量估計的都不夠。
首先是“螞蟻雄兵”的力量,或者叫衆包。因為移動在每個人身邊,每個人都能參與,每個人都是螞蟻,聚集在一起就成了雄兵。
其次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單獨的物體,而是網狀的物體,它是散布在雲計算中的智能。在這樣的智能中,移動技術是把人工智能調配起來彙聚在一起的巨大力量。
另外,移動作為量化的力量,量化使用者的衣食住行。它産生很多非結構化的資料,非結構化資料就是高通目前大資料中的一個本質,有了移動,大資料能量才更大,才能更智能。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