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對“計算機網絡”這個概念的了解和定義,随着計算機網絡本身的發展,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裝置安裝在單獨的大房間中,後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配接的多個終端必須緊接着主計算機。50年代中後期,許多系統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配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這樣就出觀了第一代計算機網絡。
第一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端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範圍内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
終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裝置包括CRT控制器和鍵盤,無GPU記憶體。
随着遠端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絡定義為“以傳輸資訊為目的而連接配接起來,實作遠端資訊處理或近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使用者提供服務,興起于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進階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接口封包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作程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時對傳送資訊内容的了解,資訊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号都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稱為協定。
在ARPA網中,将協定按功能分成了若幹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采用的協定的總和,稱為網絡體系結構,體系結構是個抽象的概念,其具體實作是通過特定的硬體和軟體來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網絡得到迅猛的發展。
第二代網絡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個時期,網絡概念為“以能夠互相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是具有統一的網絡體系結構并遵循國際标準的開放式和标準化的網絡。
IS0在1984年頒布了0SI/RM,該模型分為七個層次,也稱為0SI七層模型,公認為新一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基矗為普及區域網路奠定了基矗
70年代後,由于大規模內建電路出現,區域網路由于投資少,友善靈活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迅猛的發展,與廣域網相比有共性,如分層的體系結構,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區域網路為節省費用而不采用存儲轉發的方式,而是由單個的廣播信道來連結網上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網絡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路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絡技術,多媒體,智能網絡,整個網絡就像一個對使用者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 計算機網絡:将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裝置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絡軟體實作資源共享和資料通信的系統。
從定義中看出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至少兩台計算機互聯。
(2)通信裝置與線路媒體。
(3)網絡軟體,通信協定和NOS
二.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用于計算機網絡分類的标準很多,如拓撲結構,應用協定等。但是這些标準隻能反映網絡某方面的特征,最能反映網絡技術本質特征的分類标準是分布距離,按分布距離分為LAN,MAN,WAN,INTERNET。
1.區域網路:
幾米——10公裡 小型機,微機大量推廣後發展起來的,配置容易,速率高,4Mbps—2GbpS。 位于一個建築物或一個機關内,不存在尋徑問題,不包括網絡層。
2.都市網:
10公裡——100公裡 對一個城市的LAN互聯,采用IEEE802.6标準,50Kbps——l00Kbps,位于一座城市中。
3.廣域網:
也稱為遠端網,幾百公裡——幾千公裡。 發展較早,租用專線,通過IMP和線路連接配接起來,構成網狀結構,解決循徑問題,速率為9.6Kbps——45Mbps 如:郵電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網。
4.網際網路:
并不是一種具體的網絡技術,它是将不同的實體網絡技術按某種協定統一起來的一種高層技術。
網絡基礎知識講座(二)
一、區域網路的特征:
區域網路分布範圍小,投資少,配置簡單等,具有如下特征:
1.傳輸速率高:一般為1Mbps--20Mbps,光纖高速網可達100Mbps,1000MbpS
2.支援傳輸媒體種類多。
3.通信處理一般由網卡完成。
4.傳輸品質好,誤碼率低。
5.有規則的拓撲結構。
二、區域網路的組成:
區域網路一般由伺服器,使用者工作站,傳輸媒體四部分組成。
1.伺服器:
運作網絡0S,提供硬碟、檔案資料及列印機共享等服務功能,是網絡控制的核心。
從應用來說較高配置的普通486以上的相容機都可以用于檔案伺服器,但從提高網絡的整體性能,尤其是從網絡的系統穩定性來說,還是選用專用伺服器為宜。
目前常見的NOS主要有Netware,Unix和Windows NT三種。
Netware:
流行版本V3.12,V4.11,V5.0,對硬體要求低,應用環境與DOS相似,技術完善,可靠,支援多種工作站和協定,适于區域網路作業系統,作為檔案伺服器,列印伺服器性能好。
Unix:
一種典型的32位多使用者的NOS,主要應用于超級小型機,大型機上,目前常用版本有Unix SUR4.0。支援網絡檔案系統服務,提供資料等應用,功能強大,不易掌握,指令複雜,由AT&T和SCO公司推出。
Windows NT Server 4.0:
一種面向分布式圖形應用程式的完整平台系統,界面與Win95相似,易于安裝和管理,且內建了Internet網絡管理工具,前景廣闊。
伺服器分為檔案伺服器,列印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在Internet網上,還有Web,FTP,E—mail等伺服器。
網絡0S朝着能支援多種通信協定,多種網卡和工作站的方向發展。
2.工作站:可以有自己的0S,獨立工作;通過運作工作站網絡軟體,通路Server共享資源,常見有DOS工作站,Windows95工作站。
3.網卡:将工作站式伺服器連到網絡上,實作資源共享和互相通信,資料轉換和電信号比對。
網卡(NTC)的分類:
(1)速率:10Mbps,100Mbps
(2)總線類型:ISA/PCI
(3)傳輸媒體接口:
單口:BNC(細纜)或RJ一45(雙絞線)
4.傳輸媒體:目前常用的傳輸媒體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
(1)雙絞線(TP):
将一對以上的雙絞線封裝在一個絕緣外套中,為了降低幹擾,每對互相扭繞而成。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區域網路中UTP分為3類,4類,5類和超5類四種。
以AMP公司為例:
3類:10Mbps,皮薄,皮上注“cat3’,箱上注“3類”,305米/箱,400元/箱
4類:網絡中用的不多
5類:(超5類)100Mbps,10Mbps,皮厚,匝密,皮上注“cat5”,箱上注5類,305米/箱,600—700元/箱(每段100米,接4個中繼器,最大500米)
接線順序: 正常: 白桔 桔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棕 棕
1 2 3 4 5 6 7 8
集聯: 白綠 綠 白桔 棕 白棕 桔 白藍 藍
STP:内部與UTP相同,外包鋁箔,Apple,IBM公司網絡産品要求使用STP雙絞線,速率高,價格貴。
(2)同軸電纜:
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導體和一根位于中心軸線的内導線組成,兩導體間用絕緣材料隔開。
按直徑分為粗纜和細纜。
粗纜:傳輸距離長,性能高但成本高,使用于大型區域網路幹線,連接配接時兩端需終接器。
A.粗纜與外部收發器相連。
B.收發器與網卡之間用AUI電纜相連。
C.網卡必須有AUI接口:每段500米,100個使用者,4個中繼器可達2500米,收發器之間最小2.5米,收發器電纜最大50米。
細纜:傳輸距離短,相對便宜,用T型頭,與BNC網卡相連,兩端安50歐終端電阻。
每段185米,4個中繼器,最大925米,每段30個使用者,T型頭之間最小0.5米。 按傳輸頻帶分為基帶和寬帶傳輸。
基帶:數字信号,信号占整個信道,同一時間内能傳送一種信号。
寬帶:傳送的是不同頻率的信号。
(3)光纖:
應用光學原理,由光發送機産生光束,将電信号變為光信号,再把光信号導入光纖,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機接收光纖上傳來的光信号,并把它變為電信号,經解碼後再處理。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絕緣保密性好。
單模光纖:由雷射作光源,僅有一條光通路,傳輸距離長,2公裡以上。
多模光纖:由二極管發光,低速短距離,2公裡以内。
三、計算機網絡軟體體系:
四、區域網路的幾種工作模式:
1.專用伺服器結構:(Server—Baseb)
又稱為“工作站/檔案伺服器”結構,由若幹台微機工作站與一台或多台檔案伺服器通過通信線路連接配接起來組成工作站存取伺服器檔案,共享儲存設備。
檔案伺服器自然以共享磁盤檔案為主要目的。 對于一般的資料傳遞來說已經夠用了,但是當資料庫系統和其它複雜而被不斷增加的使用者使用的應用系統到來的時候,伺服器已經不能承擔這樣的任務了,因為随着使用者的增多,為每個使用者服務的程式也增多,每個程式都是獨立運作的大檔案,給使用者感覺極慢,是以産生了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2.客戶機/伺服器模式:(client/server)
其中一台或幾台較大的計算機集中進行共享資料庫的管理和存取,稱為伺服器,而将其它的應用處理工作分散到網絡中其它微機上去做,構成分布式的處理系統,伺服器控制管理資料的能力己由檔案管理方式上升為資料庫管理方式,是以,C/S由的伺服器也稱為資料庫伺服器,注重于資料定義及存取安全後備及還原,并發控制及事務管理,執行諸如選擇檢索和索引排序等資料庫管理功能,它有足夠的能力做到把通過其處理後使用者所需的那一部分資料而不是整個檔案通過網絡傳送到客戶機去,減輕了網絡的傳輸負荷。C/S結構是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與區域網路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結果。
3.對等式網絡:(Peer—to—Peer)
在拓撲結構上與專用Server與C/S相同。在對等式網絡結構中,沒有專用伺服器 每一個工作站既可以起客戶機作用也可以起伺服器作用。
網絡基礎知識講座(三)
第三節 網絡互聯裝置
如果說由于微型計算機的普及,導緻了若幹台微機互相連接配接,進而産生了區域網路的話,那麼由于網絡的普遍應用,為了滿足在更大範圍内實作互相通信和資源共享,因而,導緻了網絡之間的互聯。本節将介紹一般網絡互聯的硬體裝置。
網絡互聯時,必須解決如下問題:在實體上如何把兩種網絡連接配接起來。一種網絡如何與另一種網絡實作互訪與通信,如何解決它們之間協定方面的差别,如何處理速率與帶寬的差别,解決這些問題,協調,轉換機制的部件就是中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等。
用硬體的方法解決網絡之間的差異:
l.中繼器:
傳輸媒體超過了網段長度後,可用中繼器延伸網絡的距離,對弱信号予以再生放大,IEEE802标準規定最多允許四個中繼器接五個網段。中繼器工作在實體層,不提供網段隔離功能。
2.特殊的中繼器:
集線器與交換器(多端口中繼器):
(1)集線器:
是一種以星型拓并結構将通信線路集中在一起的裝置,相當于總線, 工作在實體層,是區域網路中應用最廣的連接配接裝置,按配置形式分為獨立型hub,子產品化hub和堆疊式hub三種。
智能型hub改進了一般hub的缺點,增加了橋接能力,可濾掉不屬于自己網段的幀,增大網段的頻寬,且具有網管能力和自動檢測端口所連接配接的PC網卡速度的能力。
市場上常見有10M,100M等速率的hub。
(2)交換器(switch):
交換式以太網資料包的目的位址将以太包從原端口送至目的端,向不同 的目的端口發送以太包時,就可以同時傳送這些以太包,達到提高網絡實際吞吐量的效果。交換器可以同時建立多個傳輸路徑,是以在應用聯結多台伺服器的網段上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主要用于聯hub,server或分散式主幹網。
按采用技術對交換器進行分類:
直通交換.(cut—through):一旦收到資訊包中的目标位址,在收到全幀之前便開始轉發。适用于同速率端口和碰撞誤碼率低的環境。
存儲轉發:(store—and—forward):确認收到的幀,過濾處理壞鄭适用于不同速率端口和碰撞,誤碼串高的環境。
應用注意:
(1)選10/100M适應交換機。
(2)選兩種以上技術的交換機。
3、網橋:
(1)過濾和轉發。
(2)學習功能。
(3)連接配接不同的傳輸媒體,無路徑選擇能力。
4、路由器:在多個網絡和媒體之間實作網絡互聯的一種裝置,是一種比網橋更複雜的網絡互聯裝置。
主要功能:
(1)分組轉發,提供最佳路徑,将不同硬體技術的網絡互聯起來。必要時進行分組格式和分組長度的轉換。
(2)提供隔離,劃分子網,路由器的每一端口都是一個單獨的子網。
(3)提供經濟合理的WAN接入。
(4)支援備用網絡路徑,支援網狀網絡拓撲,交換機,網橋要求,無環路拓撲。互聯各種區域網路和廣域網。适用于大型交換網絡。 可以認為使用Route後,形形×××的通信子網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更大範圍的網絡,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可以認為通信子網實際上是由路由器組成的網絡,路由器之間的通信則通過各種通信子網的通信能力予以實作。
4.網關:用來互聯完全不同的網絡。
主要功能:把一種協定變成另一種協定,把一種資料格式變成另一種資料格式,把一種速率變成另一種速率,以求兩者的統一。提供中轉中間接口。在Internet中,網關是一台計算機裝置,它能根據使用者通信用的計算機的IP位址,界定是否将使用者發出的資訊送出本地網絡,同時,它還将外界發送給本地網絡計算機的資訊接收。
網絡基礎知識講座(四)
第四節Internet網的基本知識
一、Internet網的發展:
Internet網起源于1969年美國國防部進階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4個節點組成的ARPA網。
1987年,NSF(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采用招标的形式,由IBM等三家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個新的廣域網,美國其它部門的計算機網絡相繼并入此網,形成了目前的Internet主幹網ANSnet。
1994年4月,中科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CNIC,Cas)正式接入Internet網,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四個骨幹廣域網,即郵電部的CHINANET,教委的CERNET,科學院的CSTNET,電子部的CHINAGBN,這四個網均與Internet直接相連。
1997年4月,CHINAGBN、CERNET、CSTNET網之間己實作了互聯。
二、Internet與Intranet:
l、Internet網:
把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網、資料通信網以及公用電話網,通過路由 器和各種通信線路在實體上連接配接起來,再利用TCP/IP協定實作不同類型的網絡之間互相通信,是一個“網絡的網絡”,Internet網的基礎是現存的各種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
Internet網要解決的問題:
(1)、兩個網絡之間要通過中間裝置實作實體連接配接,這台裝置屬于兩個網絡,解決低層實體的硬體‘互連’,即路由器或IP網關。
(2)、中間裝置要實作網絡之間的分組交換及尋徑、協定轉換等,解決高層的邏輯的軟體“互連”,即TCP/IP協定。 Internet網可抽象為應用TCP/IP技術由路由器連接配接起來的網絡。
2:TCP/IP:一組協定集(或協定棧)的總稱,TCP/IP是這組協定的核心。 這組協定的功能是利用已有的實體網絡互連起來,屏蔽或隔離具體網絡技術的硬體差異,建立為一個虛拟的邏輯網絡,實作不同實體網絡的主機之間的通信。
3、Intranet:在一個機關或企業内為實作(TCP/IP協定)建立的網絡。它可以是一個區域網路也可以是一個廣域網。
三、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
1、IP位址:
Internet網是由不同實體網絡互連而成,不同網絡之間實作計算機的互相通信必須有相應的位址辨別,這個位址辨別稱為IP位址。IP位址提供統一的位址格式即由32Bit位組成,由于二進制使用起來不友善,使用者使用“點分十進制”方式表示。IP位址唯一的辨別出主機所在的網絡和網絡中位置的編号,按照網絡規模的大小,常用IP位址分為以下三類:
A:這類位址的特點是以0開頭,第一位元組表示網絡号,第二、三、四位元組表示網絡中的主機号,網絡數量少,最多可以表示126個網絡号,每一網絡中最多可以有16777214個主機号。
0******* ******** ******** ********
l—126 0—255 0—255 1—254
B:這類位址的特點是以l0開頭,第一、二位元組表示網絡号,第二、三位元組表示網絡中的主機号,最多可以表示16384個網絡号,每一網絡中最多可以有66534個主機号。
10****** ******** ******** ********
128一191 0—255 0—255 1—254
C:這類位址的特點是以110開頭,第一、二、三位元組表示網絡号,第四位元組表示網絡中的主機号,網絡數量比較多,可以有2097152個網絡号,每一網絡中最多可以有254個主機号。
110***** ******** ******** ********
192—233 0—255 0—255 1—254
IP位址規定:
網絡号不能以127開頭,第一位元組不能全為0,也不能全為l。
主機号不能全為0,也不能全為l。
2、為了快速确定IP位址的哪部分代表網絡号,哪部分代表主機号,判斷兩個IP位址是否屬于同一網絡,就産生的子網路遮罩的概念,子網路遮罩按IP位址的格式給出。 A、B、C類IP位址的預設子網路遮罩如下:
A: 255.O.O.0
B: 255.255.0.O
C: 255.255.255.0
用子網路遮罩判斷IP位址的網絡号與主機号的方法是用IP位址與相應的子網路遮罩 進行與運算,可以區分出網絡号部分和主機号部分。
如10.68.89.1是A類IP位址,是以預設子網路遮罩為255.0.0,O,分别轉化為二進制進行與運算後,得出網絡号為10。再如202.30.152.3和202.30.152.80為C類 IP位址,預設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0,進行與運算後得出二者網絡号相同,說明兩主機位于同一網絡。
子網路遮罩的另一功能是用來劃分子網。在實際應用中,經常遇到網絡号不夠的問題,需要把某類網絡劃分出多個子網,采用的方法就是将主機号辨別部分的一些二進制位劃分出來用來辨別子網。
3、網關位址:在Internet網中,網關是一種連接配接内部網與Internet上其它網的中間裝置,也稱“路由器”。網關位址是可以了解為内部網與Internet網資訊傳輸的通道位址。
四、域名系統及DNS伺服器:
1、域名系統:
與IP位址相比,人們更喜歡使用具有一定含義的字元串來辨別Internet網上的計 算機,是以,在Internet中,使用者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命名自己的計算機, 這樣就可能在Internet網上出現重名的機會,如提供WWW服務的主機都命名為WWW,提供E—MAIL服務的主機都命名為MAIL等,這樣就不能唯一的辨別Internet網的主機位置。為了避免重Internet網協會采取了在主機名後加上字尾名的方法,這個字尾名稱為域名,用來辨別主機的區域位置,域名是通過申請合法得到的。這樣,在Internet網上的主機就可以用“主機名.域名”的方式唯一的辨別。如:WWW.TONGJI.EDIJ.CN名字中WWW為主機名,由伺服器管理者命名,TONGJI.EDU.CN 為域名,由伺服器管理者申請合法可以使用。域名具有一定的區域層次隸屬關系,一般結構形式為“區域層次名.機構名.國别名”,TONGJI表示同濟大學,EDU表示國家教育機構部門,CN表示中國。WWW.TONGJI.EDU.CN就表示中國教育機構同濟大學的WWW主機。
Internet協會規定機構性域名有七類,分别為:
COM:商業機構組織。
EDU:教育機構組織。
INT:國際機構組織。
GOV:政府機構組織。
MIL:軍事機構組織。
NET:網絡機構組織。
0RG:非赢利機構組織。
地理性國别域名,對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
CN 中國 US 美國 JP 日本 FR 法國 AU 澳洲 CA 加拿大 UK 英國
2、DNS伺服器:
提供主機域名與IP位址之間互相轉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域名解析方法有兩種:反複轉寄查詢解析和遞歸解析。
五、WEB伺服器:
WEB伺服器也稱為WWW(WORLD WIDE WEB)伺服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網上資訊浏覽服 務。如下圖:
(1)應用層使用HTTP協定。
(2)HTML文檔格式。
(3)浏覽器統一資源定位器(URL)。
六、E—MAIL伺服器:
E—MAIL伺服器主要提供電子郵件信箱服務。
使用電子郵件的方法:
(1)申請E-MAIL信箱。
(2)設定E-MAIL伺服器:Ⅰ. 郵箱名(帳号名);
Ⅱ. 發送、接收電子郵件的伺服器位址;
Ⅲ. 輸入自己的電子郵件位址。
網絡基礎知識講座(五)
第五節 Windows 98中的網絡設定及網路上的芳鄰
一.進行網絡設定,必須打開網絡對話框,方法如下:
1.桌面上無“網路上的芳鄰”圖示時:
方法1:開始/設定/控制台/網絡
方法2:我的電腦/控制台/網絡
2.桌面上有“網路上的芳鄰”時:
右擊桌面上“網路上的芳鄰”圖示,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屬性”
二.Windows 98對等網絡設定:
(1)添加網卡:
添加/擴充卡/添加/廠商(如Novell/Anthem)/網絡擴充卡(型号)(如NE2000Compatible)/确定。
(2)修改中斷号和I/0位址:標明“NE2000Compatile”/屬性/資源/修改中斷号和I/0位址(如修改中斷号為3,I/0位址為300—31F)/确定。
(3)添加服務:添加/服務/添加/Microsoft網絡的檔案和列印機共享/确定。
(4)辨別: 計算機名:(JX+計算機号,如“JX02”…) 工作組:(如“jxdomain”,) 計算機描述(如“教學網2号機”)
(5)通路控制:取預設值。
(6)最後擊網絡視窗中的“确定”按鈕,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式中複制相應的驅動程式,完成後根據提示重新啟動後網絡配置生效。
三.資源共享設定:
1.磁盤共享:
我的電腦/右擊磁盤圖示/選擇“共享”:(1)共享為 (2)通路類型 (3)密碼
2.隐藏共享資源:
設定共享資源時,在共享資源名稱後加‘$’符号。
3.列印機共享:
(1)在伺服器上安裝本地列印機:
我的電腦/列印機/添加列印機/下一步/本地列印機/廠商/列印機型号下一步/下一步/輸入列印機名稱後選下一步/選擇是否測試後擊完成,完成後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式中複制相應的驅動程式。
(2)在伺服器上設定本地列印機共享: 我的電腦/列印機/右擊共享列印機/選擇共享/共享為/确定。
(3)在其他工作站計算機上設定網絡: 我的電腦/列印機/添加列印機/下一步/網絡列印機/下一步/輸入或浏覽選擇共享列印機/輸入共享列印機名稱後擊下一步/選擇是否測試後擊完成/完成後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式中複制相應的驅動程式。
4.取消共享。
四、網上資源的使用:
1、直接使用網上資源:
網路上的芳鄰/打開目标計算機/打開共享資源。
2、通過映射網絡驅動器共享網上資源:
網路上的芳鄰/打開目标計算機/右擊檔案夾圖示/尋映射網絡驅動器”/選驅動器盤符/确定/我的電腦/打開網絡驅動器 例:複制檔案。
3、浏覽共享資源指令: NET VIEW\\計算機名。
4、斷開網絡驅動器: 我的電腦/右擊網絡驅動器圖示/尋斷開”。
5、使用指令映射、斷開網絡驅動器和列印機:
(1)映射、斷開網絡驅動器 NET USE盤符:\\計算機名\共享資源名 NET USE盤符:/DELETE
(2)映射、斷開網絡列印機 NET USE列印機端口\\計算機名\共享列印機名 NET USE列印機端口/DELETE
五.TCP/IP協定設定:
(1)打開網絡配置視窗
(2)添加TCP/IP協定:添加/協定/添加/Microsoft TCP/IP/确定
(3)設定TCP/IP屬性:
選擇“TCP/IP”/屬性
指定IP位址: 10.68.90.40+計算機号。
如2号機:10.68.90.42
子網路遮罩:輸入255.255.255.128
指定網關:輸入10.68.90.125/添加(A)
指定DNS: 選擇啟用DNS
主機名:要與網絡配置中的計算機名—緻(如JX02)
域:(如FDC.SLOF.COM)
DNS搜尋順序:(輸入10.68.89.1/添加(A)),單擊确定按鈕,完成TCP/IP屬性設定。
最後擊網絡視窗中的“确定”按鈕,開始從Windows 98源程式中複制相應的驅動程式,複制完後根據提示重新啟動後網絡配置生效。
六.測試:
1.ping 10.68.89.1
ping 10.68.90.125
ping 127.0.0.1
2.IPCONFIG
3.WINIPCFG
七、檔案傳輸指令FTP
使用方法: c:\>FTP IP位址或域名
在提示輸入使用者名稱時輸入:ANONYMOUS
在提示輸入使用者密碼時輸入:ANONYMOUS或E-MAIL位址。
幾個指令:
? :幫助指令
DIR:列檔案目錄
CD :翻閱目錄
GET:下載下傳檔案
PUT:上載檔案
BYE:退出PTP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