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基礎4 常用指令

ls:list

    -l:長格式

    -a:顯示所有檔案

    -A:顯示所有檔案包括.及..

    -d:顯示目錄

    -h:适合人類閱讀

    -r:逆序顯示

    -R:遞歸顯示

    -i:顯示檔案的inode(檔案的索引節點号)

ls -l 顯示内容介紹:

    1、第一列:檔案類型

                        -:普通檔案

                        d:目錄檔案 directory

                        b:塊裝置檔案 block

                        c: 字元裝置    character

                        l:連結檔案 Symbolic Link 

                        p:管道裝置 pipe

                        s:套接字檔案 socket

    2、檔案權限:九個位,每三位為一組,分别是Owner、Group、Other三組,而三位分别是RWX.

    3、檔案的硬連結次數。

    4、檔案的屬主Owner

    5、檔案的屬組Group

    6、檔案的大小(位元組)

    7、檔案的最近一次修改時間(Mtime)。時間戳的一種,共有三種時間戳(timestamp):

                                                Access time 通路時間;

                                                Modify time 檔案修改時間;

                                                Change time 中繼資料(metadate)改變時間  

    8、檔案名稱

cd: change directory

    cd 或 cd ~    :進入目前使用者的home目錄

    cd ~ `username`:進入username的home目錄

    cd -          :傳回上一次的工作目錄

type `CMD` :顯示可執行檔案的類型:内置指令(shell内建)或外部指令(對應一個可執行檔案)

printenv :顯示目前的環境變量或部分環境變量

env:顯示目前的環境變量

clear: 或Ctrl+L   清屏

hash:顯示指令緩存表及命中次數

date:顯示或設定系統時間

clock:顯示硬體時間

hwclock:顯示或設定硬體時間

        hwclock -w 把系統時間寫(Write)到硬體時間

        hwclock -s 把硬體時間同步到系統(To System)

cal:顯示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