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歲對于程式員來說,是一道坎。
對于太多公司來說,程式員一旦邁入35歲,就瞬間從充滿經驗的、值得尊敬的大神,變身成了人見人欺、沒用的廢物。貶值的速度之快,甚至遠遠超過了30歲還沒有嫁人的“剩女”。
無數的程式員也“鴨梨山大”,紛紛尋找自己的出路。
程式員的生活充滿壓力
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國各大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都如火如荼,一大堆學生想要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程式員的生活真的那麼好受嘛?
我的朋友小鄧就是一位程式員,他在華中科技大一路研究所學生畢業之後,直接進入了酷派做了一位程式員,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謂的“碼農”。
最近和他聊天,聽到最多的内容就是擔憂:
作為研究所學生畢業的程式員,雖然進入公司之後的起步比大學程式員高很多,但是由于自己進入時間遲,相比同期畢業已經工作兩三年的程式員并不具有任何優勢; 自己畢業時已經26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自己不得不分出時間給女方; 工作内容很多是重複性工作,很容易感覺到倦怠; 酷派雖然是很大的企業,但是相比而言上面還有更大的企業,所處的項目前景難以預期; 即使有了幾年經驗,跳槽到BAT這樣的公司,那時候自己已經30歲了,感覺自己沒幾年就要“退休”了 ……
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年限短,還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方向,同時擔心越來越多年輕的小夥伴超過自己……這就是程式員身上真實的壓力。
程式員的隐患
很多人都羨慕程式員的高薪,卻忽視了這個行業背後的風險。
1.埋頭苦幹,沉溺于窮忙
怎麼讓一群程式員打起來?隻需要問一個問題“什麼是最好的程式設計語言?”你就會發現“敵軍還有五秒達到戰場”。其實每一種程式設計語言都有着自己最适合的環境,以及最擅長解決的問題,而能夠在自己的工作之外,還了解掌握其他語言的程式員,真的少之又少。
2.癱在舒适區,沒有踏出過圈子
動漫、遊戲、二次元……這就是很多程式員的圈子,B站是他們最大的歸宿,面對現實生活,他們可能隻認識公司和宿舍樓下的便利店以及經常送飯上門的外賣小哥。
3.生物鐘崩壞
沒有敷最貴的面膜,卻敢熬最深的夜。當臉上痘痘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胖或者越來越瘦的時候,有幾個人記得為自己買一份保險?當猝死悄然降臨,已經沒有了後悔的餘地。
4.厭倦交際
早在幾年前,網際網路上就将程式員當做“直男癌”的典型形象,而所謂的程式員鼓勵師這樣的職業,更是将程式員木讷、無趣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緻。
當選擇成為程式員的時候,很多人沒有發現,他們是用工作的辛勞,掩蓋了思維的懶惰。雖然天天身處變化最快的網際網路行業,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上世紀,而這才是他們最大的隐患。
不被淘汰的方法
程式員想要不被淘汰,更進一步,需要轉換自己的思維模式。
在BAT等大廠之中,晉級成為一個項目經理,需要的标準是能夠推動項目成功。他需要跳出自己的角色,對項目的結果負責,相反,很多程式員為了眼前自己的利益,将自己迷失在單一角色的視角之内。
如果想要成為一位産品經理,思考的次元可能更多,包括整個産品流程:從前期的市場調研,競品分析,需求評審,項目提案,到中間的産品實體化,設計,互動體驗考量,公司内資源協調,公司外資源需求整合,項目考量,落實規劃到後期的營運規劃,市場推廣,程式開發,使用者回報,産品疊代,需求評審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普通的程式員隻會涉及到程式開發這一步,僅僅這一步就要和産品經理産生大量的摩擦,然後認為産品經理都是“蠢貨”。
如若甘願走純技術路線,成為架構師這樣的技術上司者,就更加不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身為技術上司者,不僅僅需要正确的做事,更需要做正确的事,讓整個像你一樣甚至比你還“固執”的程式員團隊,順着你的技術思路一步步走下去,降低他們負擔的同時成就你自身。
我相信,每一個合格的程式員,都對于細節,有着精密的把控力,這是其工作成功的關鍵。可是,想要更進一步的路上,這一點往往成為了其阻礙:對于整體的宏觀把控越來越重要,對于精細的微觀調控越來越不重要。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一點,那麼就很容易踏入“35歲陷阱”無法自拔。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轉換思維方式,都是程式員晉升的必經之路。這條道路不僅痛苦,而且艱險,胡亂拼湊出來的些許知識,就像教育訓練機構幾個月教出來的學員一樣充滿BUG。而隻有系統的學習項目管理專業知識,并将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才能夠在35歲之前華麗轉身,跳出大多數人都難以覺察的“35歲陷阱”。
原作者:小旋 原文連結:程式員35歲淘汰:成就你的往往是陷阱 原出處:欣旋咨詢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