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文 | 南方

編輯 | 闫寶

2011年12月21日,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先生,因病在故鄉與人間匆匆而别,享年84歲。如今,木心先生已離去十周年,人們對他有推崇、有贊賞、有質疑,也有标簽化的誤解。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更多人了解木心,大多都是因為他的那句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2015年春晚,劉歡把這首《從前慢》唱出來,歌詞悠長懷舊,讓人難忘。那時,木心先生已經離世四年,他的作品經由此被大衆發現。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生活節奏加快,什麼都在趕速度的如今,《從前慢》的日子成了一代人想回但再也回不去的夢。

寫下《從前慢》的木心,也有着與快節奏格格不入的慢姿态,他說:“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也正是有着安靜而純粹的力量,木心吸引了更多人跟着他的影子,安靜而緩慢地前行。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僅僅文學成就斐然,木心繪畫與音樂作品也都頗受矚目,他的文學,他的畫,都像他本人,穿越了一切複雜,歸了真,返了璞,隐于簡,而簡中意味重重。

窮極一生,木心都在堅持對藝術的追求,他放棄了物質享受,獨自面對寂寞與孤獨;他内心裝着藝術,活得豐盈飽滿,隻為了追尋自己心中的道。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号牧心,筆名木心。1927年,他出生在浙江桐鄉烏鎮一個頗有名望的書香世家。家境優渥,從小錦衣玉食,吃穿用度無一不精。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家中廳堂陳設多為宋瓷,傭人清潔廳堂時無意換上明瓷,也會被輕斥,然後趕緊收回去。木心自己這樣描述自己的少年生活:“我從小嬌生慣養,錦衣玉食,長到十多歲尚無上街買東西的經驗”。

他自幼喜好讀書,對詩詞尤為喜愛,母親聘請“一代詞宗”夏承焘給他上課。木心拿自己的詩詞手稿給夏承焘看,夏承焘讀罷,驚訝于木心小小年紀竟有如此高的詩詞功底,便誇獎他:“如果把這本集子混入唐詩宋詞裡,也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木心聽完默默把詩集燒了。母親驚訝不解,木心說:“我寫詩詞是為了寫出新意,老師說我的詩詞和唐宋人并無差別,說明我還隻是模仿,與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燒了。”

茅盾是木心的遠房伯伯,他在烏鎮有一間藏書的書屋,木心常常在其中一待就是一天。他看書認真仔細,也極為愛護,對破損的書還會動手“補綴裝訂”。就連負責看守書屋的長輩,都誇他看過的書比沒看過的還“清爽整齊”。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19歲那年,木心借口養病,雇人挑着兩箱書,躲進了莫幹山中的一處房子裡讀書寫字。山民嘲笑木心不在家裡好好當少爺,非要到冷清的荒山野嶺裡受苦受罪的。

冬雪封山,寂靜肅殺之下,木心過着簡單而素樸的生活,全身心都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冰雪消融,嫩枝抽芽,木心下山,挑夫的籃子裡多了幾冊木心寫的厚厚的書稿。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山民眼中的孤單冷清,換來的是木心豐盈的文學世界。生命中的孤單,讓我們更豐盈,那些簡單;則讓我們活得更清醒。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家中希望木心從商從政,也為他安排了門當戶對的婚事,木心為了反抗家人的逼婚毅然出走,先在上海美專跟劉海粟先生學習油畫。後來又轉到杭州國立藝專,追随林風眠先生研習中西繪畫。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1947年,木心和進步學生一起走上街頭發反戰傳單。朋友對他的選擇多少有些不解,他笑着說,“波蘭亡國了,你總不能讓肖邦扛着鋼琴上前線吧?”

22歲時,木心不顧體質孱弱,義無反顧地參加解放軍。在部隊,上司看他身體不好,照顧他讓他從事宣傳工作,慶功時也會扭扭秧歌打打腰鼓。但木心自小就患有肺結核,工作時時常咳血,上司看了覺得他不适合當軍人,讓他提前退伍。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退伍後,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為美術教師,待遇優厚,但木心并不覺得開心,他需要的是“凄清、孤獨、單調的生活”。于是,他辭職再次上了莫幹山,山上人煙稀少,他能夠悠然自得地讀書、寫文、畫畫、聽音樂,領悟一種别樣的隐逸之樂。

之後,木心家道漸漸敗落,迫于生計,他不得不去繼續教書,謀一份收入。後來,他轉去上海工藝美術制品廠做了設計師,與藝術為伴,即便生活清貧也足以慰藉。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久,漫長的十年到來,磨難也降臨到了木心身上。住防空洞,待在肮髒的污水裡,吃潮濕發黴的食物,飯菜上面爬滿了蒼蠅……即便如此,依然沒有消磨他對藝術的熱情與向往,連坐牢都坐出了認真的格調、精緻的氣息。

環境再艱難困苦,也無法磨滅木心這份“精氣神”。他在紙上畫出琴鍵來彈奏貝多芬的樂曲;偷偷裁下寫檢查的紙,用這些邊邊角角寫下了六十五萬字的手稿。“浩劫中多的是死殉者,那是可同情可尊敬的,而我選擇的是‘生殉’——在絕望中求永生。”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暮年回想起這段曆史,木心依然豪邁:“當時我的感覺是許多人都跟我一起下去,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都跟我一起下地獄了!”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平反出獄後,青春已逝,沒了家,姐姐和母親都去世了,他卻要好好地活:“你要我毀滅,我不!”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56歲的他,孑然一身,獨自“散步”到了紐約,懷裡揣着僅40美元。剛剛來到異國他鄉,木心靠給别人修理古董維持生計。孤單而清苦的生活沒有讓木心覺得孤寂,因為他心中自有一個世界,他可以在那裡聽莫紮特、畫畫、講文學、寫詩。

即便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木心依然筆耕不辍,繪畫一途也沒有放下。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文字在台灣出版,他的畫也被放到了哈佛大學開展,名氣也随之水漲船高。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1988年底,陳丹青組織了許多大陸學生拜木心為師,聽他講授《世界文學史》,也就是後來出版的《文學回憶錄》。沒有課本,木心依然旁征博引,憑記憶帶着學生在文學世界裡漫遊。

這樣的課,一講就是五年。最後一堂課上,木心對學生們說,“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内心裝着藝術,活得豐盈飽滿。他說:“常人的生活,溫暖、安定,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獨、單調的生活。如果你以藝術決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

2006年,木心選擇落葉歸根,回到烏鎮定居。對于一生颠沛流離,耿直不屈的木心來說,也許隻有藝術似粥溫柔,最後來故鄉歸老,也是一種别樣的溫柔。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2011年的寒冬,84歲的木心告别了人世。他這一輩跌宕起伏,卻始終保持骨子的貴族氣;一生漂泊,充滿苦難,卻真正将生活過成了一首詩。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木心的好,隻有引用,但難說明;隻有閱讀,才能體會。重讀他的作品,你會感慨于先生貫通古今中外的知識結構,詩畫文哲的廣泛造詣,以及辯士一樣的審世能力。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個寫從前慢的木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