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4日消息(記者 劉麗萍 劉子榕)中西合璧,跨界“圈粉”。12月24日,在2021第六屆三亞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下稱“三亞文博會”)上,近5萬件中外文化精品亮點紛呈,不少本土文化、非遺文化通過跨界合作、創新融合等形式展現給觀衆,呈現出一場極具廣度和深度的文化盛宴。

自帶流量

國家一級博物館攜國寶複刻品亮相

拿起精巧的考古鏟,小心翼翼地開始鏟土,随着土壤一點點剝離,再細細掃去上面的浮塵,土裡的“文物”也逐漸現出真容……三星堆博物館展館内的一款考古盲盒備受關注,市民、遊客們紛紛動手挖土,現場化身“考古專家”。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市民在現場參觀三星堆博物館的展品。記者 沙曉峰 攝

“這是一個考古盲盒,是我們博物館打造的文創産品。”三星堆博物館展館的從業人員介紹,該館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一些“微縮文物”藏進土中,這個産品在年輕群體中很受追捧。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市民參觀展出的文姬歸漢圖紙雕燈。記者 沙曉峰 攝

國家一級博物館攜國寶複刻品亮相,是本次文博會的一大亮點。金龍引香插、青銅大立人、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等,衆多“流量王者”齊聚一堂,自帶“熱搜體質”的三星堆博物館等國家一級博物館攜國寶複刻品、以文物原型打造的文創産品一起亮相三亞。

遼甯省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前身為東北博物館。本次文博會,遼甯省博物館帶來了許多今年未在國内展會上亮相的珍品,有仿元青花松竹梅紋八棱罐、精油皂、清明上河圖燈書、帆布包、折扇、手賬禮盒、銅壺、文玩畫屏等珍品,逛展的市民、遊客忍不住買買買。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市民在現場參觀。記者 沙曉峰 攝

吉林省博物館可謂是有備而來,帶來了《文姬歸漢圖》絲巾、極具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壁畫、《梅花圖》胸針、萌萌系列暖手寶等文創,處處綻放出北方文化的魅力。

“值得來一趟,不出三亞就能逛遍國家一級博物館。”市民陳凱銘說,不少博物館的項目“潮”味十足,他們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确實“圈粉”無數。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展出展品。記者 沙曉峰 攝

科技賦能

“海南一号”衛星、“奮鬥者”号模型亮相

記者在文博會現場看到,衆多參觀者聚集在一個黃盒子面前、滿臉好奇,黃盒子後側配有三塊黑色直闆。這個外觀像音響的盒子是什麼呢?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海南一号”光學衛星模型,據中科院空天資訊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的從業人員介紹,這個模型是按與實際的“海南一号”衛星以1:1比例制作而成。

“原來衛星長這樣,今天真的大開眼界。”三亞市民劉源是位“航天迷”,他圍着“海南一号”光學衛星模型仔細端詳,掏出手機拍照留影。

三亞中科遙感産業園相關從業人員介紹,“海南一号”衛星項目已被列入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将于2022年發射“海南一号”一期3顆光學衛星。“海南一号”衛星與船舶身份自動識别系統配合,通俗地說,衛星成功發射後,随時可以監控觀測,對保護漁民遠洋作業、及時完成海上事故搜救等意義重大。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市民在現場參觀“奮鬥者”号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記者 沙曉峰 攝

在三亞中科遙感産業園展區的另一側,還藏着驚人的黑科技——“奮鬥者”号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這是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的展區,現場通過展品、展闆、圖檔、實物模型等方式進行科普,讓觀衆大開眼界。

科技加持,驚喜無處不在。本次展會上,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的展區還展示了幾款無土培植的蔬菜,綠色有機的種植方式惹得觀衆稱贊;深圳潛行創新科技優先公司展出的工業級水下機器人也是一大看點,可用于應急救援、水下拍攝、科考探索等、環保檢測等。

金面罩頭像、清明上河圖書燈……三亞文博會就是這麼“潮”!

現場展出的水下機器人。記者 沙曉峰 攝

品味海南

黃花梨木雕、黎歌、藤編等海南元素頻現

一筆一畫,一刀一琢,經過粗胚、細胚、精修、蜂蠟等步驟,一塊紋路精美的黃花梨原木在雕刻師手下蛻變成一座栩栩如生的佛像擺件……算盤、木椅、擺件、筆筒等黃花梨木雕在海口展台閃亮登場,精雕細琢的工藝和千奇百态的造型吸引了觀衆目光。

“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适宜黃花梨生長的自然條件,近年來黃花梨雕刻工藝産業也在發展成熟中。通過此次三亞文博會展示平台,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海南黃花梨文化,也是一次全國傳統手工技藝展商交流學習的難得機會。”海南省黃花梨學會副秘書長王集儀說。

“海南自貿港展”展出海南主要旅遊文化支柱産業項目,海口、三亞、海南廣電集團、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市吉陽區等主題館及近60餘家海南本土知名企業亮相。除了奪人眼球的黃花梨木雕,此次三亞文博會還有黎錦、苗繡、藤編、山欄米酒等豐富多彩的海南元素。

一曲悠揚婉轉的黎族方言歌曲《歡迎你到黎寨來》回蕩在三亞文博會展廳上空。“我會演唱經典黎歌,還會帶來自己的原創黎歌,希望能給觀展群衆帶來别具一格的體驗。”來自三亞育才生态區展台的黎歌非遺傳承人周彩萍告訴記者,從國小習黎歌的她,期待通過此次文博會推廣黎族文化,讓更多人看到黎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通過一站式體驗海南民俗文化認識海南、讀懂海南、品味海南,此次三亞文博會之旅不虛此行。”觀展群衆陳柏榮開心地說道。

逛遍全球

解鎖一站式周遊世界

據了解,“一帶一路展”邀請了法國、蒙古、英國、以色列等42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機構和文化企業參展。在三亞文博會綜合展廳阿富汗展台,一塊長1.8米、寬1米的純手工地毯前熱鬧非凡。華麗繁複的花紋、異域特色的設計、細膩柔軟的觸感,制作耗時約六個月的手工地毯讓觀展群衆紛紛愛不釋手。“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阿富汗特色地毯,能在文博會實作一站式打卡全球特産的體驗很神奇!”觀展群衆李輝說道。

提到此次參展原因,來自阿富汗的參展商Shoaib Khoi坦言,“能讓觀展群衆近距離接觸阿富汗文化,增強阿富汗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同時也是一次阿富汗和中國文化交流的好機會,我很期待在文化碰撞中擦出新火花。”

墨色做山、碧色當樹、素色若水,一扇晶瑩剔透的玉屏描繪出一派詩情畫意的潑墨山水,這是來自緬甸展台的岫玉玉雕《黃果樹瀑布》。“我們根據玉石的樣式和顔色,采用緬甸傳統玉石雕刻技藝進行設計和雕刻,通過行雲流水的線條突出設計感和層次感。”玉雕師張钰向記者介紹,此次帶來約300件玉雕展品,希望能滿足展示和銷售的需求。

來自辛巴維(威)的木雕、波斯的琉璃瓶、澳洲的咖啡、法國的葡萄酒……來自全球各地的展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足不出國就能逛遍全球,這就是三亞文博會的魅力!”觀展群衆黃秋婷激動地說道。

據了解,本屆三亞國際文博會設有10大專題展、16大分會場,有42家各國駐華機構和在華外企、19個國内省(區)市政府展團、10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和衆多國内知名文旅集團聯袂參展,開啟“文化+”速度,讓“文化+”為海南自貿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