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重慶摩博會上 HONDA 展台上出現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小家夥」。
wikipedia
HONDA SUPER CUB。
當看到它出現在展台上時,我的情緒有些複雜,說不上吃驚可也有些意外。畢竟這個價位的小車平行進口确實有些沒有必要,而自身的家用屬性也似乎令國内的經銷商一直不将它放在心上。
小紅書
但在近年來,伴随着複古回潮與越來越多的生活品質内容上線,它在國内的「孿生兄弟」嘉陵 COCO 也在小紅書上破圈走紅,是以 HONDA 在這個時間段将它帶入國内也确實情有可原。
Rider Magazine
雖然來得遲,但市場給出的回報确實足夠正向,在摩博會之後各種與機車相關的賬号都在「慶祝」它的到來,一些部落客或賬号甚至已經開始估算它的價格與制造商。
是以 SUPER CUB 究竟是一台什麼樣的車?為什麼有着這麼大的魅力?就像我在上文中所說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 本田宗一郎(左)與藤沢武夫(右)
HONDA
1958年的日本正在從戰後的創傷走出,而日本的汽車制造業正在嘗試突破,彼時還未成長為日本汽車制造業龍頭的 HONDA 正準備着從機車入手,畢竟能夠消費得起汽車的還是少數人,并且這塊「蛋糕」還需要分給已經日趨成熟的外來企業。
從歐洲留學歸來的本田宗一郎,帶着學到的全新技術準備結合當時的日本國情帶來一輛有用的車輛。起初在定位上本田宗一郎就與 SUPER CUB 的研發組産生了分歧,他希望這既不是一台跨騎摩托也不是一台踏闆摩托,于是在數次碰撞下定下了 SUPER CUB 的制造理念:
· 大功率四沖程發動機,性能一流,靜音省油。
· 底盤和車身設計的尺寸和形狀令女性也可以輕松上下車。
· 舍棄左手的離合器,僅用腳就可以換擋的新型換檔系統。
· 車架外觀具有先進的設計。
在這樣的決策下,SUPER CUB 的外觀被決定下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一台劃時代的産物正在他們手中逐漸成型。
車身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這并非是一台玩樂主義的車輛,而是一個被每個家庭所切實需要的「勞動力」,是以很多設計以此為出發點做出考量,例如:改變車輛的換擋方式,放棄左手的離合器則是考慮到的是「荞麥面外賣員可以單手騎車」、精心標明的車身尺寸則是希望這台車真的可以成為全民适用的車輛。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在一次次研讨會之後,本田宗一郎與團隊總能因為一些細節而發生争吵,然後互相說服,最終達成統一的目标。
當然這一切并非像我用文字記述的這般平淡,要知道僅是為了找到比對車身的17吋輪胎,就讓他們費勁心思。因為當時即便再大的供應商也不會僅為一種車型提供産品,幾經周折才在當時的日本找到一個願意為他們定制小尺寸輪胎的廠商。
最終,在本田宗一郎的一聲聲:「Baka-yaro!」下,SUPER CUB 終于面世。
在看見了車輛的等比例樣本之後,常務董事藤沢武夫直接發出了:「一個月能夠賣出30,000台」的驚呼。要知道,當時全日本一個月的機車銷售量也就 40,000 台,但結果不必說,SUPER CUB 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高的機車,截止至2018年它的銷量已經破億。
IMDb
在這樣現象級的銷售量下,SUPER CUB 已然從一個人人都愛的家庭小車,變成了本田乃至于日本的名片,在很多的影片中你都能看見它的身影。
比如在新海誠的《天氣之子》中,就出現了一輛粉紅色的 SUPER CUB。而在現實中 HONDA 也推出了,與電影中相同配色的 SUPER CUB 50排量與 SUPER CUB 110排量的別注版本,限量發售2000台。
而前段時間一部名叫的動漫開播,聽名字便知道主角自然離不開咱們的 HONDA SUPER CUB,講述的是一名無父無母無朋友的女孩兒,在得到一台 SUPER CUB 後所遭遇的許許多多的奇妙事情。
Carlcoops
當然,各位或許覺得這台小車作為日常使用十分惬意,但是在當下的社會裡機車已經成為了一個玩樂屬性高于實用價值的「工具」。這樣一台過于經濟實惠的小車貌似已經無法勝任這樣的需求了。
但實際上,這恰恰是這台小車對于人們的另一項吸引點。
carscoops
你僅需在網上随便搜尋便能發現不論是個人還是改裝團體均對這台小車有着改裝案例,風格種類一應俱全,不論是運動風格還是戶外風格,這台造型别緻的小車均能駕馭。
憑借着車身設計的優勢,它就像是一塊兒橡皮泥,可以被玩家們随意揉搓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SINANA
總而言之,這樣一台融合了多屬性的小車,再加上其國産後萬元左右的價格,确實很适合作為各位入坑機車的第一台車。
如今電動車條例逐漸收緊的當下,一台電動車早已不能滿足追風少年們的靈魂,是以别猶豫了各位,一起來成為這1億人中的一員,駕駛着你的 SUPER CUB 随着風,一起駛向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