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作者:令狐伯光

文|令狐伯光

《雄獅少年》這部動畫的票房可謂是真正地“撲了”,上映7天票房還沒有過億。這部動畫的評價非常的分裂,當初點映的時候口碑爆炸預測票房25億,30億,可能主創人員都笑開了花,還以為又是一個《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樣的爆款。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結果上映票房不斷調整,從30億到10億,後來是5億3億,現在看來過億都困難。原因是關于動畫模組化“眯眯眼”的角色設定(準确說是眼距寬導緻的問題),其實它開始還隻是一小波人的抵制和讨論,并沒有怎麼出圈。可能就是票房默默撲了,“眯眯眼”的問題争吵也不會全面出圈。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結果片子宣傳上花了大價錢,同時又找來吳京,央視和各個主流媒體進行大範圍的宣傳。好嘛,你越宣傳事情鬧得越大。本來觀衆都不太清楚,結果這下鬧得人盡皆知,觀衆更加不去看了,票房反而越來越差。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這部《雄獅少年》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注定會名留中國商業動畫史,但《魔童降世》是破記錄上榜;《雄獅少年》則是題材突破,審美問題,全面營銷和主流媒體下場反倒激起觀衆反感等多個原因的名留青史,挺刺激啊。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這裡先不講《雄獅少年》人物審美的問題,如果從國産商業動畫的發展上,《雄獅少年》确實是現在國産商業動畫的一個突破,國産商業動畫快速發展沒有幾年,2010年之前除了《熊出沒》《喜羊羊》這種子供向動畫能賺錢,青少年向商業動畫像《風雲決》《魁拔》等等都虧慘了。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國産商業真正打開市場能賺錢的還是2015年的《大聖歸來》。學習美國動畫技術(水準不錯)+中國神話題材和知名神話人物+前十年網絡小說的逆天而行、找尋自我價值的精神核心表達等。

《大聖歸來》開啟了中國商業動畫的大門,但也開啟了中國神話題材動畫泛濫的大門。之後能在市場上賺錢的國産動畫除了穩如老狗的《熊出沒》大電影,基本上就是是神話動畫,什麼《小門神》《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哪吒重生》《白蛇2》等等。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其它像《大魚海棠》《星夜青空》《大護法》《大世界》《妙行生》可看作是畫風、動畫技法學習日本、或歐洲動畫的2d動畫。《龍騰萬裡》《羅小黑戰記》《風語咒》等則是國産連載動畫劇場版,其它還有《媽媽咪鴨》《未來機器城》和東方夢工廠等和外國合作的産品。這裡整理了一下,你會發現目前國産動畫市場是這樣的。

一是票房最高,市場反響最熱烈的就是神話題材,而且基本被彩條屋(光線旗下)和追光動畫包攬了。隻講口碑和品質還是《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白蛇緣起》最好。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二是口碑最好,品質最好的集中在成人向動畫上,卻是得到動漫迷的好評但普通觀衆反響一般,比如《大護法》和《大世界》,唯一例外是連載動畫劇場版《羅小黑戰記》。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三是和外國合作尤其中美合作的動畫,這個和中美合拍《西遊記》……古裝電影一樣處在一種不中不洋不好看。中國觀衆不喜歡,票房成績差的情況。

資本都是逐利和害怕擔風險的,除了彩條屋和追光動畫在搞神話宇宙,其它動畫也想分一杯羹,于是《西遊記之再世妖王》這種動畫層出不窮。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本來彩條屋的和追光的神話動畫就很多,每一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姜子牙、哪吒重生、白蛇2)。再加上其它神話動畫太多了,沒突破,打着旗号圈錢的動畫還不少,這導緻觀衆尤其是國漫迷對于神話動畫越來越反感。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這個時候《雄獅少年》出現了,某種程度上它确實是現在國漫迷盼望的那種劇情流暢,題材跳出神話故事,展現小人物的悲喜,同時還是讓人沉重的現實故事表達。這個不止國産動畫了,整個中國流行文化中都是稀缺的。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這部動畫是不是現在的國産動畫最好不一定,但它對于現在的國産商業動畫而言,确實有幾個明顯的突破。

一是它偏寫實的美學風格絕對是國産動畫的開創,大概相當于國外的《心靈之旅》,日本新海誠,它今後大可以引領大量同類的國産動畫,差別于神話動畫的畫風和美學。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當下國産動畫的畫風挺匮乏的,這個畫風又和題材綁定。還是不講《熊出沒》等子供向動畫,《大護法》《羅小黑戰記》《大世界》畫風都比較偏門,甚至《大魚海棠》後也沒有大量同類畫風的國産動畫出現對吧。

主流商業動畫是追光的“新神榜宇宙”和光線的“封神宇宙”。雖然畫風有些不同,但由于是神話題材都偏幻想系,古代的偏各種古代架空,追光動畫因為老闆的原因特别愛廢土科幻+神話那套,《白蛇1》成功了都不複制,也不知是什麼想法。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追光也有《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這類現代中國都市的作品,但這家公司技術學美國學得太像了,角色和劇情表達與《雪人奇緣》《飛奔去月球》的東方夢工廠很相似,偏卡通的角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現代城市背景+幻想系架空世界設定,處理上大同小異但東方夢工廠成熟一些,但東方夢工廠動畫在國内不賣座。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雄獅少年》如果不是角色模組化的争議,由于是真正的中國團隊。中國現代都市風光,各種文化細節和技術細節細緻入微,這種畫風和技術還是值得稱贊的,也希望其它國産動畫能學下去(除了模組化)。

二是動畫除了舞獅這個題材跳出了神話題材的窠臼,表達上也跳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那種神話題材的表達,《雄獅少年》的表達已經接近現實主義,底色其實比較灰暗,背景2005年的廣東鄉下,接地氣但是一片髒亂差。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最後奇迹沒有改變現實,作為農村留守少年的豬腳依然要在工地繼續打工,暗戀的少女依然會求而不得,男主的師父強哥是十裡八鄉最會舞獅的,結果為了養家糊口還是去賣鹹魚,成了别人鄙夷的賣魚強。男主最後奪得冠軍,獅頭套在擎天柱又如何?最後還是要去上海打工賺錢,舞獅舞得好又能怎麼樣呢?

現在國産影視作品沒有現實主義非常嚴重,但是一部動畫的底色竟然做到了,這不是進步什麼是進步呢?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上面的内容好像是在誇獎這部動畫,其實并不是,我個人覺得這動畫有點可惜了,但它撲得不冤。隻能說片方和大量國内文化工作者一樣脫離人民群衆太久,不知道觀衆真正要的是什麼,而且撞在了風口上。

這兩年因為中美關系的變化和西方對于中國審美的定義,早在網際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了。這部動畫我個人關注挺早的,去年出首個預告的時候就評價本來非常期待,結果看到這個眼睛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當時其它評論都對于這個眼睛表達過,以現在的環境放出來會有争議。導演團隊當時如果聽了,可能重做眼睛系統要加錢,甚至會嚴重推遲工期。但是隻要換了眼睛,按照現在的品質票房很可能會爆。

結果團隊不聽,關鍵的是2021年從“清華美院”再到“陳漫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主流輿論都反彈成這樣了,這部電影三番兩次撤檔,明顯主創也知道這個形象有問題,有問題改一下不行嗎,非要死鴨子嘴硬,在大衆底線瘋狂試探。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你既然不在意大衆的感受,觀衆自然也就用腳投票了。結果搞笑的一幕出現了,觀衆因為模組化反對,團隊卻加大力度宣傳,導緻觀衆更加的反感;片方再去拉吳京、甚至央視下場搞更大規模的宣傳,觀衆反感到了極點形成現在這樣的文化輿論事件。相比之下,這個票房撲街都不算什麼了?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我們仔細想想,這部動畫的主創心态也挺離奇的。

主創一直說照身邊廣東人模樣做的,可大量廣東人現身說法不長這樣。片方說反映現實生活還有追求藝術,電影票房不行你又鋪天蓋地地宣傳?導演說眼睛不是在迎合西方,結果導演接受采訪一臉驕傲地說入圍法國昂西動畫電影節,還被人家誇獎是東方人物臉型的典範——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是以,你這是這多分裂啊。要是給這部片子獲獎,那的确是有很大可能在“消費”中國人。至于導演和主創知不知道西方為什麼給他獲獎呢?我這裡也就不惡意揣測了,但是一個西方電影節得獎就這麼重要嗎?既然重要又何必在國内上映,現在激起國内輿論反彈票房不行又來賣慘。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原來你們知道電影還是在中國賺錢啊,而不是在西方市場賺錢呢?那為什麼不讨好中國觀衆的審美呢?我感覺這部動畫主創的心态和現在國内大量文化工作者心态一樣。脫離群衆還不尊重觀衆需求,最關鍵的是還自以為是。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最後,這部動畫确實有一定的突破,但它的問題除了“眯眯眼”之外,這個宣傳上還是有幾個錯誤的。比如它說這是首個不是ip,不是神話和傳說題材,貼近現實中國生活,勵志的國産商業動畫。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既然加了個不是傳說題材,那今年上映的《俑之城》就不算吧。可是這也不能當追光之前的《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不存在吧。如果說《貓與桃花源》還有些不同,《阿唐奇遇》不比你早?

雄獅是中國傳統文化題材,難道茶寵就不是中國傳統文化題材了?

吳京、央視下場反而更糟了?風口浪尖的《雄獅少年》代表不了國漫

最後,這種講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生活題材的國産動畫沒有成功的先例,《雄獅少年》本來有機會但是自作孽了(除了模組化,希望畫風和技術能夠有學習),未來追光動畫和彩條屋的動畫還是神話題材為主。如果要押下一個能突破神話題材的桎梏,角色塑造,故事劇情和核心表達等全面突破的國産動畫。

我個人還是押《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新作,硬科幻動畫《深海》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