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用寶馬M4漂移太難了

“咱們D組的第一個項目是到後場的空地駕駛M4漂移,大家跟我來!”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一大早到達廣東國際賽車場,經過簡短的賽道說明會過後,專業車手出身的教練就安排我們進行半圓漂移練習。不過還好,在上車前教練還非常貼心地為我們示範了一遍。

我在多年前曾參加過簡單的漂移教育訓練,也有過駕駛小排量後驅車漂移的經驗,是以,對于半圓漂移練習,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按照順序,我是小組裡最後一個發車,看到前面幾位媒體同行在進行漂移時都略顯掙紮,要不車漂不起來,要不後輪空轉車輛原地轉圈,緊張的情緒逐漸加強。終于輪到我了,打開車輛的漂移模式,走起!一腳油門,伴随着發動機的咆哮,後輪馬上突破抓地力極限開始空轉,輕微轉動方向盤,車尾開始橫着走,這時順着方向盤的回饋力度反打方向,結果車走回了直線,油門沒及時跟上。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第二次,繼續同樣的動作,不過在反打方向盤的同時油門多踩一點,結果車原地打轉了。就這樣重複了幾次,到第五次,我才完成了半圓漂移。

沒想到半圓漂移如此困難,這還是一輛帶有漂移模式的M4。其實,漂移是一種把車輛保持在失控邊緣狀态的極限駕駛技巧,這意味着駕駛員要對方向、油門的掌控非常到位,才可以做出較為完美的漂移動作。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然而,M4搭載了代号為S58B30A的雙渦輪增壓直列六缸3.0L發動機,能夠輸出375kW的功率,峰值扭矩能在2750-5500rpm轉速區間達到650N·m。如此強大的動力輸出,即使配置了齒比綿密的8AT變速箱,但并不适合用于練習漂移。原因是很難細膩地控制發動機的動力輸出。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看到我們的表現後,教練在結束後說:“這個項目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像M4這種車,在失控時是很難挽救的,希望大家在下午的賽道體驗中,不要嘗試做出超出自己駕駛能力範圍的動作。”原來,這個漂移項目是為了警示我們。

安全,是激情的前提

接下來的幾個項目就相對簡單多了,分别駕駛M5、M3、X4M完成全力制動緊急變線、高速繞樁、全力制動通過掉頭彎幾個項目。相對漂移練習,這些項目要簡單得多了。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到了下午,終于可以駕駛M3上賽道,此次駕駛的M3是後驅版車型,動力系統與M4一緻,最大功率375kW,峰值扭矩650N·m,0-100km/h加速僅需3.9秒。或許很多人對這樣的動力資料沒有太多概念,其實就是任何時候給一腳“地闆油”,後輪都能夠空轉。在廣東國際賽車場這條多彎的賽道上,對駕駛員的要求相當高,稍有不慎就會在彎中沖出賽道。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當然,我對于M3底盤那種如手術刀般銳利的操穩調校可是充滿了信心,在試探性地跑完一圈後,我的動作逐漸“奔放”了起來,入彎速度不斷提高,出彎加速的油門逐漸增加。結果則是在6号彎中,因油門給得太大導緻車尾滑了一下。得益于上午的教育訓練,我及時地收油并反打方向盤,躁動的M3馬上就平複了下來。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在M模式下,寶馬M系列車型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并不是處于一個完全開啟的狀态,它允許駕駛員在可控的情況下,享受強大動力、靈活操控帶來的駕駛樂趣。聽着發動機的咆哮、聞着刺鼻的胎煙、看着被迅速略過的路面,寶馬M系列車型能夠用盡所有方法,挑動駕駛者的每一條神經。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此次能夠在賽道上盡情地駕駛多款寶馬M車型,其實是寶馬官方舉辦的“2021 BMW熱血M城”活動。多年來,寶馬持續舉辦賽道體驗活動,此舉不僅為使用者感受在城市道路中難以尋覓的駕控體驗,同時更能突出寶馬M車型的賽道基因,而更為重要的,是讓參與活動的使用者能夠進一步提升駕駛技能,進而使日常出行更為安全。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駕駛教育訓練,不是為了開得更快,而是更安全

這種駕駛技能的教育訓練,在我看來是駕駛高性能車的必修課。在燃油車時代,高性能車由于售價普遍較高,這意味着目标使用者不多,但是,在目前汽車電動化浪潮之下,大部分純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比肩百萬級燃油車,雖然這讓使用者能獲得超越高價值的駕駛體驗,但是,這些新能源車企至少會對車主進行相關的駕駛技能教育訓練,這樣的結果,無疑是讓使用者擁有超出駕駛能力範圍的車輛。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或許大家都看過一些駕駛高性能車失控的視訊,發生這類事故,一方面是駕駛員對車的性能不了解;另一方面則是高估了自己的駕駛能力,無法完全控制車輛。

開寶馬M到賽道學漂移、練刹車,有這必要嗎?

此前某新勢力純電動汽車品牌表示,“使用者在使用車輛前,應進行使用方法的教育和教育訓練,并且需要去跟駕校、交通部門去合作,讓大家了解新型汽車的使用方法,避免在使用環節當中的誤操作”。由此看來,這是該品牌唯一對使用者負責的言論了。

文 | 波子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earAuto立場。)

———— END ————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