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最近這段時間,各類智能手機産品新硬體、新設計、新功能的資訊可謂是層出不窮,但在這其中雖然部分是來自于廠商為了給新品造勢而有意進行“洩露”,但同樣也有一些确實出自“本領高強”的爆料達人之手。尤其是後者,往往會包含一些更加鮮為人知,同時也更具前瞻性的“幹貨”。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比如說就在近日,就有消息源就在社交平台聲稱,三星可能會在“數年内”将旗下智能手機的作業系統從Android轉向Fuchsia。并且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更具知名度的爆料人肯定,進而進一步增強了可信度。

很顯然,我們已經幾乎不需要懷疑這一消息的真實性。相比之下,真正更為值得讨論的問題,其實是三星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果Fuchisa來到了智能手機産品中,會對行業和消費者造成怎樣的影響。

首先,Fuchsia代表着谷歌的全新未來

如今說到Android系統,可能許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谷歌。但實際上追溯曆史不難發現,Android真正的“發明人”其實并非谷歌,而是安迪·魯賓等一幫個人創業者,他們在2003年基于Linux核心最早建立了Android系統,并成立Android公司。兩年後,Android公司才被谷歌收購,然後又過了兩年,2007年我們所熟悉的Android才開始真正登上舞台,成為一衆手機廠商共同采用的作業系統。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為什麼我們三易生活要提到這件事?因為基于個人創業項目的“血統”,事實上也給Android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許多隐患。比如,其核心版本和關鍵技術要受到Linux那邊程式設計水準的制約,在一些關鍵代碼上存在版權争議,同時這也使得Android的軟體開發語言、程式運作效率等很多因素,并不完全受谷歌的控制。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正因如此,從2016年8月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谷歌方面已經在研發一款全新的作業系統項目“Fuchsia”。而與Android相比,Fuchsia改用了谷歌自己編寫的Zircon微核心、不再受Linux的制約,同時新的系統架構從一開始就将“跨平台”作為了重點,理論上能夠相容從低功耗IoT傳感器、帶屏家電到手表、手機、平闆、PC,甚至是智能汽車在内的各種裝置。

換而言之,無論從底層的技術可控性、還是從未來的跨平台前途上來看,雖然谷歌至今沒有為Fuchsia“正名”。但在許多媒體和開發者看來,Fuchsia都注定會在未來成為Android的取代者。

對于Fuchsia,三星已經開始了技術投入

關注我們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今年年初三星和谷歌之間曾達成了一項至關重要的合作,那就是三星在智能手表上放棄自家的Tizen系統,并幫助谷歌研發新的Wear OS。而作為回報,三星将能夠在軟硬體兩方面長時間獨占新版的Wear OS。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三星在此次合作當中取得了相當大商業上的成功,獨占首發Wear OS 3.0系統的Galaxy Watch4系列智能手表一經上市,就取得了驚人的市場反應。根據counterpoint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Galaxy Watch4的銷量幾乎相當于去年同期所有基于Wear OS系統智能手表産品加起來的5倍以上,直接幫助整個“谷歌表”的市占率從業界排名倒數第二,瞬間變成了正數第二,僅次于蘋果的Apple Watch。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盡管我們并不清楚,Wear OS此次合作所取得的成績,是否給了三星進一步的“啟發”,但在最新版的Fuchsia開源代碼裡,有開發者已經發現在系統的“作者資訊”裡,現在了三星的名字被放到與谷歌并排的位置上。同時,最新的Fuchsia也增添了對F2FS檔案系統的支援,而這一檔案系統正是三星最早發明、并且主要用于高性能智能手機産品的。

這是否意味着三星将會效仿此次在Wear OS上的合作,通過向Fuchsia注入自己的技術,以換取在自家智能手機産品上首發且獨占谷歌全新作業系統的市場競争優勢呢?雖然到目前為止三星方面并沒有進行回應,但衆所周知,三星現有的智能裝置産品線中除了手機之外,其他産品不是用的WearOS、就是自研的Tizen系統。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是以結合源代碼中所透露的,三星目前已經開始向Fuchsia“注入技術”的事實,以及多位信源曝光的相關資訊,我們基本可以認為,三星給未來新款智能手機換用Fuchsia系統、而且會首發或獨占該系統的可能性,确實是存在的。

Fuchsia會改變行業嗎?少數裝置或将優先受益

最後我們來談談大家可能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Fuchsia如果被搭載到智能手機上,會對智能手機的體驗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從軟體界面和操作習慣上來說,Fuchsia可能并不會有相對Android太為明顯的改動。畢竟,一方面Fuchsia的手勢操控、多任務界面等元素基本還是照着Android來設計的,理應不需要使用者重新去習慣。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谷歌旗下的IoT裝置有些現在已經是基于Fuchsia了

然而從2015年開始,谷歌就一直在維護和更新一個名為Flutter的移動軟體開發工具包,而使用其所編寫的軟體,理論上可以同時相容Android、Fuchsia、iOS、macOS、Windows,以及Linux系統。特别是現在一些使用Flutter編寫的Android軟體,已經被證明完全可以直接運作在Fuchsia裡。是以如果手機廠商(比如三星)将系統底層從Android改為Fuchsia,那麼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僅界面可能沒什麼大的變化,平時慣用的軟體理論上絕大多數也都能繼續沿用,基本上不太可能出太多相容性問題。

但是在保持與Android的操作和相容連續性同時,Fuchsia系統+Flutter開發工具的組合,還是有望會帶來一些使用體驗的明顯變化。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像三星的A13之類的入門級手機,有可能會成為新系統的首發“試水”裝置

首先,在系統執行效率上,Fuchsia的核心開銷比Android要小得多,這就意味着對于小記憶體、低性能的裝置來說,換用Fuchsia底層或許能帶來顯著的流暢度改善。

其次,從目前的公開資料中不難發現,Flutter開發工具不僅是為相容Fuchsia做好了準備,同時其還能輕松實作更高的軟體運作速度,以及讓開發出的應用更好地适配原生120Hz高重新整理率界面。從這一點來看,當未來越來越多的應用換用Flutter開發後,它們将不僅可以同時相容Android與Fuchsia,而且也有望在高端裝置上帶來更為順滑的界面響應表現。

嘗到合作的甜頭後,三星或正争取首發Fuchsia

Fuchsia的跨裝置特性讓旗艦手機有了更多生産力可能性

最後,早在Fuchsia系統曝光初期,其“既能相容手機等移動裝置、又能适配筆記本等大屏裝置”的特性,就曾引起不少的聯想。一方面,這有可能意味着搭載Fuchsia的旗艦手機未來将具備類似子產品化的設計理念,比如在外接螢幕之後整個系統變成類似PC般的界面,提供更好的生産力屬性;另一方面,這也不禁令人聯想到如今正在測試中,據稱能更好支援折疊屏手機的Android 12L,如果Fuchsia真的在未來成為Android的“取代者”,那麼它必然會吸納Android現有的優秀特性,進而原生提供對折疊屏裝置的适配。

換而言之,如果最近的爆料資訊屬實,那麼三星或許已經在推進Fuchsia系統針對自家智能手機的适配工作。而最早能夠“吃上”這一新版系統的,極有可能要麼是硬體配置不高、針對特定區域和消費群體的廉價機型,要麼就有可能是配置極為強大、強調生産力屬性的頂級旗艦。但至于它們能否“複刻”Galaxy Watch4系列的成功,是否能夠引發行業一波新的熱潮,那就是另外的一個故事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