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計算在“雲-端”

最近,“雲計算”成為業界一個熱門話題。從部落格的留言中,我了解到網友對此也頗有關注。我曾就這個話題與許多業界人士和媒體朋友作過交流,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被譽為“革命性的計算模型”的“雲計算”其實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等既有理論的延續,其願景是網際網路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資料存儲和網絡計算服務。有觀點認為,下一個十年裡,計算将由“端”走向“雲”,最終全部聚合到雲中,成為純“雲”計算的時代。但我認為“雲-端”共存、“雲-端”互動才是未來計算架構的發展趨勢。網絡時代的計算應以資料、使用者和服務為三大中心,并将具備五個基本特征。

以資料為中心。這是為了要解決海量資料的擷取、存儲、管理和搜尋的問題,并使資料變得越來越智能化、結構化。計算無“數”不在——有别于“以應用為核心的計算”(Application Centric Computing),未來将以資料的分析和處理作為計算技術研究和體驗的核心,相關的研究領域則涵蓋了平台技術探索、資料分割、資料挖掘、網際網路資料搜尋等等。從“應用”到“資料”決不止是技術思路的進化,它還标志着一個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計算時代的開始。

以人(使用者)為中心。這是資料集中化之後的必然結果,也即讓資料和服務圍繞着個人。過去人在與機器進行“交流”時總處于被動的位置。你不隻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想做什麼”,還須明白“如何去做”;現今,你隻要明白自己的意圖,便可以把剩下的工作交給計算機或其他終端。

以服務為中心。特别是建立在以廣告和搜尋為新的業務模式的服務,展現了軟體企業應使用者需求而變的一種努力。所謂的服務可以是網遊,可以是IP電視,也可以是各種各樣使用者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作為.Net戰略的延伸和“更新”,微軟于2005年11月釋出了Live網絡服務戰略。通過Live,使用者可以暢享各種網際網路服務,擷取個性化體驗、自定制内容和多元化通訊。最近我們正在探索Live服務的新模式——Live Mesh,它可以讓使用者輕而易舉地在各種終端之間同步資料,并随時與任何人分享。此外,我們也在嘗試着向企業客戶提供基于網際網路的軟體服務。

全球IT産業的新趨勢展現在以下五大方面——

第一,随着IT産業由PC 時代走向網際網路(Web)時代,資訊科技讓傳統工業煥發了全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原本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能貫通的傳統經濟流程在實作了資訊化、數字化、智能化之後,往往隻需幾分鐘即可被打通,而基于網際網路商業營銷平台的交易執行更是被縮短到幾毫秒内——而這些已可視作是未來經濟模式的雛形。換言之,軟體和網際網路正在以強大的滲透力,給人類文明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生産方式、管理方式都因層出不窮的新技術而不斷更新。

第二,PC的概念向“PC+”的方向變遷。也就是說,PC不再隻意味着“個人計算”,同時也将成為個人通訊(Communication)和個人控制(Control)的中心。而且PC的計算能力在不斷向其他裝置(像手機、汽車、家用電器)遷移,其用途也是以被拓展到更多的領域。

第三,計算的架構将從“端”(Client)走向“雲+端”(Cloud+Client)。你會把自己的家庭錄像上傳并儲存在電視台嗎?我想沒有人會這樣做。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帶寬、存儲、計算都不可能是完全免費的,完全基于 “雲“的服務絕不會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從通訊的供求關系來說,雖然帶寬在不斷增長,但資料的容量也在同步增長,比如一部1080P的電影,基于國内現有的帶寬條件便不大可能實作即時播放。再從技術角度來說,用戶端的計算能力強,才能帶給使用者更多精彩的應用。是以我認為“雲服務平台+客戶終端”的計算架構更可靠、更靈活,代表了産業的發展方向。根據客戶的需要,未來的計算和服務會分别存在于雲和用戶端之中。

第四,軟體和網際網路産業參與者的業務模式會由“軟體”(Software)走向“軟體+服務”(Software+Service)。軟體+服務是走向IT未來之路的重要途徑。打個比方說,“軟體+服務”就像一把大傘,綜合了很多現有的概念和技術趨勢,包括“軟體作為服務(SaaS)”、“面向服務的開發(SOA)”、“Web 2.0”及使用者體驗在内。

第五,在新的技術趨勢和應用形勢下,軟體技術将會惠及更多的、數以億計的使用者。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因飛速發展的資訊科技而受益的使用者大多生活在發達國家和部分開發中國家。将來的5到10年,會有更多新興國家的使用者受益于網際網路時代,受益于“PC+”,受益于“雲-端” 計算,受益于“軟體+服務”的新模式。

關于這個話題更詳盡的思考,請參見:

<a href="http://tech.sina.com.cn/it/2008-07-12/14302322570.shtml">http://tech.sina.com.cn/it/2008-07-12/14302322570.shtm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