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第2018次推送

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如果用井陉窯的燒制工藝來形容許曉蘭,她就是那把火。

許曉蘭不是井陉窯傳承人,卻從事井陉窯工作31年。用她樸實的話說:“這麼好的東西,得讓更多人知道。”

1989年,21歲的許曉蘭進了井陉縣第一陶瓷廠參加工作,許曉蘭先後從事貼花、上釉、勞資等工作,這讓她對井陉窯的工藝、工種、銷售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2017年,許曉蘭退休了。她沒有在家帶帶孫子,唠個閑嗑,而是加入到南橫口陉窯工作室,繼續她和井陉窯的不解之緣。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陉窯之魅。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不是井陉窯傳承人,卻從事和學習井陉窯的工作31年。用她樸實的話說:“這麼好的東西,得讓更多人知道。”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帶着兩個女兒在井陉第一陶瓷廠的留影。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退休後,加入到南橫口陉窯工作室。李占巧

在南橫口陉窯工作室,許曉蘭的身份很多,她既是會計、出納,還是采購,同時擔任大廚、包裝工、宣傳員、遊客體驗輔導老師,以及燒制窯品時的窯具存放、釉料堆存、釉漿配置、拉坯成型等各流程的替補員。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在陶瓷坯子上釉。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與傳承師傅一起研發,堅持将陉窯文化發揚光大。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入窯燒制。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成果展示,這是幾位陉窯匠人智慧的結晶,2020年獲石家莊文旅産品銅牌獎。 李占巧

一邊學一邊身體力行地為井陉窯的傳承和宣傳默默得貢獻着。2018年,許曉蘭去河北美院參加學習班,回到工作室,不斷地通過“打下手”來練習,向工作室的師傅們讨教學習。因為是工作室裡的萬金油,也讓她更多地了解到遊客的回報,及時整理和總結後,與傳承人師傅們一起繼續陶瓷研發,堅持将“井陉特色”手工藝發揚光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在給遊客講解陶瓷制品的有關知識。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許曉蘭開設直播,希望更多地人了解井陉陶瓷。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工作生活兼顧。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在家晾曬被褥。 李占巧

南橫口陉窯工作室在井陉窯古法燒制基礎上,研發出多種泥胎、釉料配方,創新器型外觀,粗泥細作,作品慢慢被消費者認可,定制的市場逐漸打開。許曉蘭帶着甜甜地滿足感,在幕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我們常常會說,奧運冠軍的金牌之旅中,陪練是特殊且舉足輕重的一環。許曉蘭在井陉窯的傳承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一位“陪練”呢?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照顧老人。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陶瓷體驗室裡,許曉蘭在耐心指導孩子們操作。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傳承,許曉蘭手把手教孩子制作陶坯。 李占巧

影像|許曉蘭:不是傳承人的“傳承人” @李占巧

美麗的共産黨員。 李占巧

繼續閱讀